李佳鍶 武漢傳媒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道“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伴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已然成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無論是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帶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溫室效應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的日益突出,天然氣在整個能源消費體系的消耗開始逐年增長,環境規制、節能低碳開始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具有清潔、低碳和高效特點的天然氣,在節能減排等環保部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網海寧市能源公司樊卡曾用“能源大腦”來形容數字經濟在能源消費中的作用,那么,數字經濟能否發揮其大數據整合,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從而促進居民天然氣消費的作用,這便成為了本研究的中心論點。
202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止到2021年6月,中國的網民數量達到了10.11億,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宏大的數字社會。隨之而來,吸引了眾多學者就數字經濟的相關理論展開研究,而學術研究的熱點大多集中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吳勇毅(2017)指出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使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的完善,讓數字技術得到創新應用,以此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趙西三(2017)和黃茂興、李軍軍等(2009)都從傳統產業的視角出發,指出數字經濟促進了新舊動能的靈活轉變,讓更多的新產業和新業態托運而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
學術界針對于影響天然氣消費的研究,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進行概論。微觀方面,通過研究居民用氣總量和結構影響方面的文獻中發現,影響居民用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經濟水平、區位特征、資源稟賦、家庭特征、技術水平以及國家政策等多個方面。曲建升、劉莉納等人(2014)以北京的住宅特征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不僅僅房屋朝向和供暖散熱方式對天然氣消費量會產生影響,而且房屋的建筑面積、城市的位置對能源消費量都會產生影響。宏觀方面,Matsumoto S等(2016)以尼德蘭的家庭微觀調查數據為基本,得出了家庭規模的逐步增大,會使得能源消費更容易受到地表氣溫的影響。
研究涉及2009—2018年一共10年的經濟數據,包括中國30個省份(本文暫不包括中國臺灣、西藏、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這幾個地方),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數據庫》《中國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庫》《中國財政稅收數據庫》、wind數據庫等各省歷年統計年鑒。
1.被解釋變量
研究選用歷年來各省份的天然氣消費量(Natural gas)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億立方米進行計量。
2.解釋變量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研究借鑒張雪玲、焦月霞(2017)的評價體系,選用互聯網的普及率來衡量數字經濟(Digital)的發展水平。
3.控制變量
為了使得研究結果更具有可靠性,研究引入天然氣生產量(Output)、天然氣進口量(Import)、綠色信貸(Credit)、綠色金融(Finance)、CO排放量(Carbon)作為控制變量。
基于上文的變量設定,結合相應的理論基礎,運用2009—2018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的影響,模型構建如下;

模型中,i和t分別表示年份和省份,為了使得研究深化,在實證分析中,本文首先會對各個變量進行整體的描述性統計,然后給予總體樣本數據采用依次回歸,最后進行穩健性檢驗,主要采用分區域進行再次回歸,一方面可以考察回歸結果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分析,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的影響是否存在區域異質性。
研究利用省級面板數據,并采用逐步增加控制變量的方法,探討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模型1到模型6的過程中,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的數字經濟,無論控制變量是幾個,系數都為正數,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即隨著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對天然氣消費是具有正向影響的。表明數字經濟在互聯網的強力帶動下,為未來能源消費結構升級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展示了強大的“能源大腦”,借助數字能源技術提升了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集中變現??刂谱兞恐?,綠色金融對天然氣消費量也發生了正向推動作用,通過綠色金融,整合了資金、集中投資、優化了能源產業結構,同時也完善了能源市場體系,實現規模經濟,從而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力促進了天然氣消費。

表1 :總體樣本的回歸結果
為了使得研究深化同時檢驗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將總體樣本數據分地區,再依次進行回歸分析。本文將全國省級面板數據分為四大區域,分別是東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研究結果顯示,總體上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都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但是推動力上存在區位異質性。細化而言,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數字經濟推動力最強,分別達到了1.226 0和1.662 8,可能與東部和東北地區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關,一方面,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天然氣管道鋪設較西部和中部地區完善,導致使用普及率較高,同時,消費人群的節能意識更強,相比較傳統能源,更愿意選擇清潔能源進行消費,也更好地響應了環境規制的號召,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和數字發展戰略,東部和東北地區率先推動了數字產業化,奪實產業數字化的基礎,數字經濟的發展更為迅猛。

表2 :穩健性檢驗的回歸結果
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8年十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采用OLS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1)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量具有正向推動作用。數字經濟通過對消費者大數據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和使用,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實現了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以此促進了天然氣消費。(2)綠色金融對天然氣消費具有正向推動作用。隨著國家“雙碳”號角的吹響,低碳轉型已然成為各個產業轉型的重中之重。綠色金融托運而出,能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削弱傳統產業過程產能,促使清潔能源天然氣的消費。(3)數字經濟對天然氣消費量的影響存在區域異質性,集中體現為東部和東北地區數字經濟的推動力要顯著大于西部和中部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者能源消費觀念和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影響,導致數字經濟作為促進天然氣消費的一支“催化劑”,其促進作用產生差異。
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議:(1)完善數字經濟的制度保障。應從產業政策制定、財政政策實施等多方面政策維護,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多方保護罩。(2)綠色金融推進科技創新,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兩大著力電,力推天然氣產業的創新性發展,促進天然氣消費。我國正處于經濟上升期、排放達峰期,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仍存在強耦合關系,其中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必須要借助綠色金融的經濟支持促進天然氣產業的科技創新。(3)協調數字經濟區域化布局。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規模不僅存在東西方區域差距,也存在城鄉差異,為了更好地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