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宏,馬玉強,李占增,李海娜
(1.唐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康復科,河北 唐山 063001;2.唐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北 唐山 063001)
急性腦梗死(ACI)主要由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所致,容易引起腦組織損傷、壞死而導致神經功能缺失,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目前,溶栓治療為ACI根本療法,但其對時間窗、患者自身條件的要求較高,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多需行改善循環、抗凝、擴容等治療。長春西汀為臨床常用腦血管擴張藥,可有效改善ACI患者腦循環,但其單用對病情進展的抑制作用欠佳[1-2]。中醫認為ACI屬“中風”范疇,主要病機為氣血阻滯、經絡不通,臨床應治以活血化瘀、活絡通脈。血栓通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可活血祛瘀、通脈活絡[3];研究[4]指出血栓通的腦保護作用顯著,但其對ACI患者的作用機制及效果尚未完全明確。此外,ACI患者治療期間依從性多較差,需予以適當的干預措施改善其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究血栓通聯合綜合干預對ACI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唐山市人民醫院就診的ACI患者120例,以隨機數表法分為聯合組與長春西汀組,各60例。聯合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37~75歲,平均(54.71±3.01)歲;梗死部位:基底節區44例,額葉12例,其他4例。長春西汀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35~74歲,平均(54.94±3.16)歲;梗死部位:基底節區45例,額葉12例,其他3例。2組性別、年齡、梗死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唐山市人民醫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批。
1)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氣虛血瘀證相關辨證標準,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6]中ACI相關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者;2)無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出血傾向者;3)發病時間<24 h者;4)非過敏體質,且對血栓通、長春西汀等無過敏史者。
1)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者;2)陳舊性腦梗死者;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4)伴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系統疾病等嚴重損害人體健康疾病者;5)既往腦疝、深度昏迷、意識障礙者等。
1.4.1 治療方法 2組均接受營養神經、抗凝、降血糖、調脂、控制血壓等基礎治療。同時予長春西汀組注射用長春西汀(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410,10 mg)靜脈滴注,每次20 mg,每日1次。聯合組在長春西汀組基礎上予血栓通注射液[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國藥準字Z44020284,5 mL:175 mg(三七總皂苷)]靜脈滴注,每次175 mg,每日1次。2組均治療2周。
1.4.2 干預方法 2組治療期間予綜合干預。1)針灸療法,軟癱期取穴患側上肢魚際,患側下肢太沖;痙攣期取穴患側上肢手三里、外關、肩髃、合谷,患側下肢陰陵泉、三陰交,以一次性毫針(0.30 mm×40 mm,吳江市云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針刺,以捻轉法、提插法針刺,有明顯針感后留針30 min,每間隔10 min刺激1次。2)物理療法:用中頻脈沖治療機(無錫中德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治療,軟癱期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為主;痙攣期以上下肢興奮伸肌為主,每次20 min,每日1次。3)早期康復訓練:無特殊體位要求者于入院后予以良肢體位;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無意識者需對四肢關節行被動活動,重復10次,每日2次,意識恢復者逐步過渡到主動關節活動,從不對抗阻力、重力的主動關節活動逐漸過渡到對抗阻力、重力的關節活動,先行床上訓練、坐位平衡訓練,再行站立平衡訓練、上下樓梯訓練、步行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訓練每次30 min,每日2次。4)認知功能訓練: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不同方案,包括時間定向、空間定向、交替連線、畫時鐘等視覺及執行訓練。5)語言訓練:根據患者言語障礙分型后行口顏面部的肌群訓練、理解訓練、聽說訓練、發音訓練、出聲朗讀等訓練,鼓勵患者大聲講話,每日1次。所有訓練均由治療師、康復醫師、責任護士與康復護士所組成的責任干預組完成,同時由責任護士定時進行患者病房內的良肢位擺放巡視與督察,同時進行二便、營養飲食、心理康復管理等,以保障患者及其家屬對康復訓練及治療的知信行及良好依從性。
1.5.1 臨床療效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評估2組治療2周后療效。痊愈,NIHSS評分、中醫癥狀積分減少≥90%;顯效,NIHSS評分、中醫癥狀積分減少≥46%;有效,NIHSS評分、中醫癥狀積分減少≥18%;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2 臨床癥狀評分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0~100分)[8]、Berg平衡量表(BBS,0~56分)[9]、NIHSS評分(0~42分)評估2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
1.5.3 血小板參數 采集2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3 000 r·min-1離心15 min,得血漿,以日本希森美康XS-5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其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平均體積(MVP)。
1.5.4 神經功能指標 血樣采集方法同1.5.3,3 000 r·min-1離心15 min,得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其血清神經生長因子(NG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鈣結合蛋白β(S-100β)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領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5 血清細胞因子 血清制備同1.5.4,以ELISA檢測血清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lVI-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lCAM-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領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用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組比較用t檢驗,治療前、治療2周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60) 例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n = 60) 分
表2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n = 6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長春西汀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MBI BBS NIHSS聯合組 治療前 40.39±3.32 20.34±3.76 15.02±1.31治療2周后 74.36±4.41#△ 38.45±3.14#△ 7.97±0.94#△長春西汀組 治療前 40.42±3.34 20.37±3.62 14.98±1.34治療2周后 62.16±3.85# 33.19±2.35# 9.36±1.51#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血小板參數比較(±s,n= 60)
表3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血小板參數比較(±s,n= 6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長春西汀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PDW/% PLT/(×109·L-1) MVP/(fL)聯合組 治療前 12.07±2.20 183.15±19.42 8.14±0.68治療2周后 17.58±1.12#△ 216.70±21.12#△ 11.15±0.94#△長春西汀組 治療前 11.97±2.35 182.92±20.40 8.20±0.65治療2周后 14.98±2.15# 202.81±20.76# 9.01±0.87#
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神經功能指標比較(±s,n= 60)
表4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神經功能指標比較(±s,n= 6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長春西汀組比較,△P<0.05
?
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血清細胞因子比較(±s,n= 60)
表5 2組治療前與治療2周后血清細胞因子比較(±s,n= 6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長春西汀組比較,△P<0.05
?
ACI占全部腦卒中的70%~80%,為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對患者腦部神經的創傷影響巨大,可致失語、偏癱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日常活動[10]。目前,臨床治療ACI尚無特效療法,基礎療法包括營養神經、抗凝、降血糖、調脂、控制血壓等,同時聯合長春西汀使用,可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而促進血管平滑肌松弛,有助于改善腦血流、防止血栓形成,促進神經細胞的代謝、減輕神經細胞損傷,但其長期使用易產生藥物依賴,臨床療效受限[11]。
中醫認為,氣血虧虛,風、火、痰、瘀等各種因素均可導致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嚴重失衡,容易引起腦部脈絡阻痹而誘發ACI,導致神昏、偏癱等中風癥狀?!鹅`樞·刺節真邪論》曰:“虛邪偏客于半生……營衛稍衰,則邪氣獨留,發為偏枯”,進一步說明ACI的發病與患者長期氣虛、血瘀狀態密切相關。故ACI患者應治以益氣活血、祛風通絡等[12]?,F代醫學研究[13-14]指出,ACI患者多伴有神經功能損傷,可致血清NGF、NSE、S-100β等神經功能指標水平異常;血小板參數與ACI病情程度有關,PDW、PLT、MVP降低與ACI患者血液高凝狀態、復發等密切相關。血栓通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可發揮活血祛瘀、通脈活絡的功效。三七可發揮運血散血、定痛之效。故靜脈滴注血栓通后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利于促進神經細胞功能修復[15]。綜合干預中針灸療法可改善腦部血液高黏度狀態,改善ACI患者腦組織血液供應,促進其腦功能恢復;物理療法可將感受器沖動傳導到大腦皮層,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早期康復訓練、認知功能及語言訓練可進一步改善腦血流量、加快建立腦側支循環,有效促進腦部功能恢復;由責任干預組成員定期進行相關指導督察、宣教等,可提高臨床干預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療及干預依從性,提高臨床療效[16]。本研究中,治療2周后,聯合組總有效率、MBI、BBS評分、PDW、PLT、MVP及血清NGF水平高于長春西汀組,NIHSS評分和血清NSE、S-100β水平低于長春西汀組,進一步說明血栓通聯合綜合干預可改善ACI患者血小板參數,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功能康復,療效顯著。
ACI患者病情的發生發展與炎癥應激、內皮功能損傷等密切相關。sVCAM-1、slCAM-1主要由活化的內皮細胞合成分泌,可促進細胞與基質之間、細胞之間的黏附作用,加重炎癥反應及腦缺血損傷,促進病情發展;vWF為凝血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加重血管內皮損傷程度;VEGF可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有效促進新生血管形成,促進損傷腦組織周圍供血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聯合組血清sVCAM-1、slCAM-1、vWF水平低于長春西汀組,血清VEGF水平高于長春西汀組,提示血栓通輔助治療ACI患者可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抑制病情進展。現代藥理學研究[17]指出,血栓通中三七總皂苷可阻止細胞內鈣超載,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緩解炎癥應激反應,降低血清sVCAM-1、slCAM-1、vWF水平,提高血清VEGF水平,有助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血管儲備能力,腦保護作用顯著。
綜上所述,血栓通聯合綜合干預可改善ACI患者血清sVCAM-1、slCAM-1、VEGF、vWF水平及血小板參數,抑制病情進展、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功能康復,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