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國
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隨著人們工作、飲食等方面發生巨大改變,糖尿病患者在不斷增加,該病逐漸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如果該病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水平,導致機體代謝功能失衡,最終會導致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受損[1,2]。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高血糖,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等,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家族史。針對該病患者而言,環境因素是主要的發病因素。目前,針對該病沒有特效藥,通常會采取降糖藥控制血糖,且需要長期服用,對病情的發展進行控制。如果沒有給予有效的控制,長時間胰島素分泌障礙會損傷患者心腦血管、肝腎等,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3,4]。針對該病需要盡早診斷與治療,以便對病情合理控制。在對該病診斷的時候,通常會對血糖進行檢測,其檢驗方法較多。其中生化檢驗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其檢驗準確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5]。本次研究對糖尿病診斷中采取生化檢驗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組,選取同時間段本院接收的5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4~76 歲,平均年齡(52.4±7.9)歲。實驗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5~77 歲,平均年齡(53.2±8.0)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驗組患者均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均>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精神疾病者、認知障礙者、嚴重臟器疾病者、血液系統疾病者等。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生化檢驗:首先,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空腹血糖檢測,在檢驗前1 d 需要禁食,告知研究對象可適量飲水,在清晨空腹的情況下采集2 ml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7 mmol/L,表示檢測結果為陽性。其次,給予糖耐量檢驗,在檢驗前需要告知研究對象正常進食,攝入的含糖量食物需要控制在<300 g/d。并告知研究對象禁止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攝入150~300 g/d 的碳水化合物,以便及時了解研究對象空腹血糖濃度。在檢驗前3 min將葡萄糖水飲盡,之后在0.5、1.0、2.0、3 h 等時間段采集靜脈血2 ml 進行測定,如果服用葡萄糖后2 h 血糖水平>12 mmol/L,可以判斷為糖尿病。另外,在血脂指標檢驗的時候,需要空腹12 h,采集靜脈血對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進行檢測,總膽固醇正常值3.0~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2.07~3.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0.9~2.0 mmol/L,甘油三酯正常值0.45~1.70 mmol/L。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脂指標進行對比,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并對兩組研究對象空腹血糖、糖耐量與餐后2 h 血糖水平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 實驗組甘油三酯(3.2±0.6)mmol/L、總膽固醇(5.8±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7±0.7)mmol/L 高于對照組的(1.5±0.2)、(4.6±1.3)、(2.6±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1±0.7)mmol/L 低于對照組的(1.6±0.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mmol/L)

表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空腹血糖、糖耐量與餐后2 h 血糖水平對比實驗組空腹血糖(8.3±2.4)mmol/L、糖耐量(13.8±3.2)mmol/L 與餐后2 h 血糖(11.9±2.8)mmol/L 均高于對照組的(4.5±0.6)、(8.6±0.8)、(6.4±0.4)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空腹血糖、糖耐量與餐后2 h 血糖水平對比(,mmol/L)

表2 兩組空腹血糖、糖耐量與餐后2 h 血糖水平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糖尿病是臨床多發且常見疾病,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該病患者也隨之上升,該病與生活環境、飲食等具有緊密聯系。早期糖尿病的癥狀不夠明顯,主要表現為多飲、消瘦與多食等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后,容易出現蛋白質代謝功能紊亂,導致心腎等重要臟器受損,嚴重者會出現腎功能衰竭等癥狀,該病對患者的生活與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需要對該病盡早診斷與治療,以便取得滿意的預后效果[6,7]。針對該病的診斷,在常規檢驗中通常采用尿檢來診斷該病,尿液檢驗的原理為患者機體血糖水平上升,當血糖水平超過腎臟閾值的時候,會通過尿液的方式排出,這樣一來就可以被檢測出來,這種檢測方式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果機體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沒有超過腎臟閾值,這種檢驗方法無法準確的診斷糖尿病,容易出現漏診與誤診等情況[8,9]。同時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檢驗準確率不夠理想。而生化檢驗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手段,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能夠及時發現機體血糖、血脂指標的異常情況。生化檢驗項目較多,包括空腹血糖、血脂項目、糖耐量檢查等,血脂檢驗是生化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甘油三酯是脂質組成部分,主要是為機體供給與儲存能源,對內臟具有保護作用,如果甘油三酯上升,表明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總膽固醇會受到飲食、年齡、性別、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性,其與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聯系[10,1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反映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該水平越高,表示機體異常越嚴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高表示可能出現原發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而糖耐量、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水平均直接反映出患者機體血糖情況。通過生化檢驗,可以為糖尿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依據,其檢驗準確率較高[12,13]。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能夠顯著提高糖尿病診斷準確率,且操作簡便,能夠為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有效依據,其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