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參軍 趙家瑩 王 劍
1.江蘇大學醫學院,江蘇鎮江 212000;2.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鎮江 212002
肺癌占所有癌癥死亡的27%,且非吸煙女性患者中肺腺癌的診斷比例逐年升高[1-2],且臨床診斷多為晚期,生存率低[3]。肺結節是肺癌重要的早期影像學表現,分為實性結節和非實性結節[4],胸部低劑量CT 在肺癌篩查中可以降低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5]。臨床篩查肺結節良惡性常用mayo 模型[6]、VA 模型[7]、北大模型[8]等,但非實性結節的預測模型較少[9]。本研究擬篩選出影響非實性肺結節的獨立危險因素,建立合理的良惡性預測模型,以提高該部分結節診斷率。
回顧性分析2015—2020 年于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斷為非實性肺結節患者共309 例,其診斷參考2010 年Fleishner 學會制訂的肺結節處理指南[10]。其中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者納入對照組(61 例),包括慢性炎癥17 例、不典型增生25 例、真菌3 例、結核7 例及炎性假瘤9 例。惡性者納入觀察組(248 例),包括非典型腺瘤樣增生79 例、原位癌62 例、微浸潤性腺癌68 例及浸潤性腺癌39 例。
納入標準:①結節直徑>5 mm;②胸部CT 提示結節體積變大;③直徑>1 cm 未經治療,經病理活檢診斷明確的非實性肺結節。
排除標準:①影像學和/或臨床資料缺失;②既往有肺部腫瘤史。
提取兩組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收集兩組胸部CT 資料,包括結節部位(左側、右側)、結節直徑、實性部分長徑、平均CT(mean CT,m-CT)值、鈣化、血管征、空泡征、分葉征、毛刺征、胸膜牽拉征、縱膈/肺門淋巴結腫大。
采用SPSS 20.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及建立預測模型。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及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該模型的診斷價值。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年齡、CEA 水平、結節直徑、實性部分長徑、m-CT 值及鈣化、血管征、空泡征、分葉征、毛刺征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及臨床資料比較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的作為自變量,其中分類變量賦值為“有=1,無=0”,將非實性肺結節良惡性情況作為因變量(惡性=1,良性=0),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CEA 水平、實性部分長徑較長、高m-CT 值及具有血管征、空泡征、分葉征、毛刺征均為非實性肺結節惡性的獨立危險因素(OR >1,P <0.05)。見表2。
預測模型為P=ex/(1+ex),x=-6.078+(2.002×毛刺征)+(3.438×空泡征)+(3.877×血管征)+(0.622×CEA)+(0.149×實性部分長徑)+(0.003×|m-CT|)+(5.494×分葉征)。其中毛刺征、空泡征、血管征、分葉征存在代入“1”,不存在代入“0”。
該模型AUC(95%CI)為0.882(0.834~0.929)(P <0.05),截斷值為0.842,陽性預測值為0.903,靈敏度為89.9%,特異性為71.2%。見圖1。
肺結節直徑是病灶惡性程度的重要因素[11]。研究發現,病灶整體的大小并不能影響其惡性的概率[12],且非實性結節的侵襲程度并不是由其整體大小決定的[13],說明以非實性肺結節為主的肺癌具備不同的臨床病理特征。目前非吸煙女性肺腺癌發病率增加[2,14-15]。m-CT 值在評估磨玻璃結節的惡性程度方面具有很高的準確性[16-17],m-CT 值越高結節惡性可能性越大[18-19]。但是m-CT 值會受到肺部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測量偏差,測量時需更加謹慎。
部分實性結節也稱為混合性結節,其實性部分有侵襲作用,對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出現實性轉化是惡性腫瘤的指標[20]。非實性結節的侵襲成分為固體成分,部分實體直徑的長度對結節的良惡性有預測作用[13],與本研究基本一致。
血管重塑或新生血管是腫瘤發展早期變化。低劑量CT 可反映孤立性肺結節與血管的關系,如一條或多條血管在病變方向集中并穿過病變,或在病變邊緣被截斷,受累血管可能出現扭曲、僵硬或不規則擴張,并與肺動脈或肺靜脈相連。當磨玻璃密度結節內見到扭曲、擴張或更為復雜的血管,其極可能是惡性浸潤性腺癌[21-22]。
空泡征是預測腺癌的標記[23]。結節的分葉多見于肺癌邊緣,非分葉狀的邊緣則在良性病變中更為常見[24]。與平滑、圓形或多邊形比較,毛刺狀突起及分葉狀突起增加了肺癌的可能性[9,25]。本研究結果也提示分葉征、毛刺征和空泡征是非實性肺結節惡性的獨立危險因素。
CEA 在不同病理類型的肺癌中有明顯的差別,但其在腺癌中水平較高[26]。有研究表明,CEA 水平可預測部分實性肺腺癌的淋巴結轉移,絕大多數接受手術治療的部分實性肺腺癌患者的預后較好,如果在術前評估中發現CEA 水平升高,手術方案可能會改變[12]。在惡性腫瘤早期,CT 檢查結果不明時,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對癌癥有著一定的潛在警示作用。相關文獻表明,如微RNA、循環腫瘤細胞等生物標志物聯合CEA 能夠更好地提高早期肺癌的檢出率[27-28]。但是,考慮到本研究僅用于肺結節的初篩,結合經濟適用的原則,故未納入其他指標。
本研究對象為臨床良惡性不明的非實性肺結節,篩選出m-CT 值、血管征、CEA、實性部分長徑、毛刺征、空泡征、分葉征這些獨立危險因素,并建立了合理的預測模型,從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該部分結節診斷的準確性,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檢查。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仍需開展大樣本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