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亞 郭夢嬌 許嬋娟 王旭東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南通 226000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生殖道常見感染性疾病,治療不及時可誘發PID 后遺癥,臨床表現為慢性盆腔痛、腰骶酸痛、盆腔粘連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1]。西醫多采用抗菌消炎、鎮痛等治療,效果并不理想。PID 后遺癥屬中醫“痛經”“徵瘕”等范疇,氣滯血瘀為其主要病機,證屬本虛標實,腎虛為本,血瘀為標,治療以疏肝補腎、理氣通絡、活血化瘀[2-3]為主。中藥熱敷取活血化瘀類中藥制成藥餅,通過溫熱刺激能使藥物直達病所[4]。按摩關元、氣海、神闕等穴位可固本培元、補益氣血。中醫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PID 屬于慢性炎性疾病,血液流變學紊亂為基本病理特征[5-6]。本研究分析中藥熱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氣滯血瘀型PID 后遺癥生物臨床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機制。
選擇2018 年5 月至2020 年10 月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氣滯血瘀證PID 后遺癥患者8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7]西醫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婦科學》[8]、《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氣滯血瘀型PID 后遺癥中醫診斷標準;③有性生活史。排除標準: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認知障礙;③惡性腫瘤。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給予西藥聯合穴位按摩治療。①西藥:左氧氟沙星膠囊(海南普利制藥公司,生產批號:20180 326,規格:100 mg),200 mg/次,2 次/d。奧硝唑分散片(天方藥業公司,生產批號:20180217,規格:0.25 g),0.50 g/次,2 次/d。均于月經第1 天開始,10 d 為1 個療程,連續3 個療程。②穴位按摩:取患者仰臥位,使用手掌沿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約5 min,采用禪推或按揉關元、氣海、神闕、三陰交、足三里等穴,每穴約2 min。1 次/d,10 d 為1 個療程,連續3 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西藥聯合穴位按摩加用中藥熱敷治療。中藥熱敷:按照3∶2∶2∶2∶2∶2∶2∶1∶1 比例,取透骨草、丹皮、延胡索、王不留行、赤芍、路路通、當歸、桂枝、川芎,高濕滅菌30 min。冷卻混勻。沸水浴蒸30 min,冷卻制成包膜藥餅(直徑2 cm,厚0.5 cm),裝入透氣膜袋封口(無紡布制作)。藥餅置于下腹部氣海、關元、腰骶部八髎穴,醫用膠布固定,上置熱水袋,溫度以感覺適度為宜。60 min/次,1 次/d。10 d 為1 個療程,連續3 個療程。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以中醫證候評分、局部體征積分減分率擬定療效判斷標準。中醫證候評分:主證(下腹腹痛、腰骶腹痛、經行腰腹痛加重)記0、2、4、6 分,次證(胸脅或乳房腹痛、經色紫黯夾血塊、帶下量多、情志抑郁)記0、1、2、3 分。體征包括子宮活動受限壓痛、雙附件增粗/增厚/壓痛、雙側附件區包塊、宮骶韌帶增粗觸痛,記0、2、4、6 分。總分0~60 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按減分率分為痊愈(≥90%)、顯效(70%~<90%)、有效(30%~<70%)、無效(<30%)。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②炎癥因子:治療前后各采集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③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后各采集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過程中觀察組失訪2 例,對照組失訪4 例,最終共納入患者74 例,觀察組38 例,對照組36 例。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評分、體征積分、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體征積分、總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體征積分、總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體征積分、總積分比較(分,)
注 t1、P1 為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為兩組治療后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8、IL-10、TNF-α 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8、TNF-α 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血清IL-10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pg/m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pg/ml,)
注 t1、P1 為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為兩組治療后的比較。IL-8:白細胞介素-8;IL-10:白細胞介素-10;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治療前兩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注 t1、P1 為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為兩組治療后的比較
PID 后遺癥發病率為30%~60%,且逐年升高[10]。臨床主要病理改變為盆腔內生殖器組織受損、粘連與瘢痕形成,抗生素治療難以到達病灶、發揮藥效,且長期應用有耐藥性及二重感染風險。PID 后遺癥多為經行產后,胞門未閉,風寒濕熱乘虛侵入,蓄積下焦,與沖任氣血相搏,傷及肝脾。蓄積胞宮,致胞脈氣血運行受阻,久則局部瘀血。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提及“夫婦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間風冷,搏于氣血,停結小腹”,說明PID 后遺癥病在胞宮,與脾腎密切相關,氣滯血瘀為其主要病機,疏肝補腎、理氣通絡、活血化瘀為其治療原則[11]。關元、氣海、神闕、三陰交、足三里為治療氣滯血瘀型PID 后遺癥常用穴位,穴位按摩上述穴位,通過調補氣血可補腎虛,聯合其他治療手段可提高療效[12]。
熱敷餅重用透骨草(君藥)可活血通絡、散瘀止痛;丹皮清熱涼血,桂枝溫經通陽,共為臣藥,可助透骨草行氣活血之效;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水腫,延胡索活血散寒、行氣止痛,赤芍、川芎可活血行氣、散瘀止痛,路路通可活血通絡、行氣寬中,五者共為佐藥,能行氣活血、理氣調營、散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可引諸藥入沖任氣血,當為使藥。全方共奏疏肝補腎、理氣通絡、活血化瘀之效。包餅熱敷通過溫熱刺激,借助氣海、關元等穴位傳導,可使藥物直達病所。本研究中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體征積分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與方國平等[13]報道相似,說明中藥熱敷聯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PID 后遺癥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免疫病理損傷是PID 后遺癥發生發展的核心機制,各種炎癥因子分泌也會加劇病理損傷[14]。炎癥因子IL-8、TNF-α 可通過激活炎性細胞、促進炎性介質釋放,介導PID 后遺癥的發生發展[15-16],IL-10 能抑制炎性細胞激活與遷移。研究顯示,PID 后遺癥患者血清IL-8、TNF-α 含量異常升高,IL-10 則明顯降低[17-18]。研究證實,透骨草成分生物堿、黃酮等能抑制模型大鼠組織TNF-α、IL-1β 的表達[19]。延胡索、赤芍、川芎等均具有抗炎、鎮痛、調節免疫之效。敗醬草、丹參、當歸等能抑制盆腔炎模型大鼠炎癥狀態[20]。中藥熱敷借助熱力透射能夠直接拮抗病灶組織炎癥反應[21]。動物實驗顯示,穴位按摩可通過刺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減輕炎癥反應[22]。本研究中觀察組血清IL-8、TNF-α 低于對照組,IL-10 高于對照組,魯薇薇等[23]、吳佩佩等[24]也有類似報道,這也是中藥熱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氣滯血瘀型PID 后遺癥的可能作用機制。
血液循環及微循環障礙是PID 后遺癥的共同特征,氣滯血瘀型患者更為嚴重[25]。中藥熱敷選擇活血化瘀藥物,刺激氣海、關元、腰骶部八髎等穴位,加之溫熱刺激可調節經絡、行氣活血,改善血液循環[26-27]。穴位按摩后肌膚腠理開闔,再應用中藥熱敷有利于藥物直達病所。結果可見,觀察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藥熱敷聯合穴位按摩具有協同作用機制,增強了疏肝補腎、理氣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熱敷聯合穴位按摩應用于PID 后遺癥患者中可能通過抑制慢性炎癥反應、調節血液流變學改善中醫證候和體征,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