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玲 張 夢 劉扣英
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江蘇南京 2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發病率較高、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其生活質量[1-2]。相關研究[3-5]指出,穩定期COPD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有效的肺康復管理,對延緩疾病進展、改善預后極其重要。然而因醫療資源受限及其他因素的影響,COPD 患者出院后難以獲得專業而持續的康復指導,致使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低下[6-8]。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為有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連續性的康復和健康指導,能夠有效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9-10]。云隨訪是一種利用移動信息技術實施延續護理的隨訪模式,護理人員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患者發送圖文并茂的醫療信息,與患者進行雙向溝通,具有便捷、智能及個性化的優勢,是出院后患者的一種新型隨訪途徑[11-12]。本研究嘗試探討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護理對COPD 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擇2020 年1 月至6 月江蘇省人民醫院治療后出院的78 例COPD 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 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13]中關于COPD 診斷標準;②認知正常,能正常溝通及交流;③有上網條件并會熟練運用網絡。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剔除隨訪脫落。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9 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當日給予相同內容的出院健康指導內容,包括藥物吸入指導、飲食指導、肺康復鍛煉重要性及方法、定期復查等。
對照組:出院后實施常規電話隨訪,由責任護士每月電話隨訪1 次,通過電話了解患者藥物吸入、肺康復鍛煉等健康行為情況,針對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情況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和指導。共隨訪2 次,出院后1 個月內1 次,出院后5 個月1 次。
觀察組:出院后實施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組建云隨訪小組:成立專項小組,科護士長任組長,擇優選拔6 名接受過云隨訪及COPD 康復相關內容培訓的資深護士及1 名呼吸內科高級職稱醫師為成員。(2)云隨訪的具體實施:①指導患者使用云隨訪平臺。小組成員指導患者及家屬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云隨訪微信公眾號,手機號綁定微信號,以實名制完善個人信息,詳細講解云隨訪的目的、隨訪形式、隨訪內容及平臺使用方法,小組成員在云隨訪平臺提前設定隨訪時間,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出院的COPD 患者推送藥物吸入、肺康復鍛煉等隨訪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及影像視頻等形式,患者通過云隨訪平臺接收隨訪內容。②信息查看:小組成員至少每周定期登錄2 次查看平臺動態。小組成員可通過云隨訪系統查看患者所有醫療信息,云隨訪系統能夠顯示患者哪些內容已讀或未讀。如在隨訪過程中,發現某些內容點擊率較低,分析原因在于某些患者不能及時發現隨訪平臺內容更新,遂及時改進,增加了短信平臺,要求所有患者微信平臺綁定手機號,平臺更新隨訪內容時,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手機短信發送消息,提醒患者及時登錄微信平臺查閱隨訪內容。③隨訪互動:平臺設置留言窗口,患者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留言,小組成員及時回復或集中回復。④用藥隨訪:患者通過平臺接收藥物吸入、肺康復鍛煉等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內容,平臺可設置智能提醒,督促患者定時用藥及肺康復鍛煉。⑤復診提醒:患者出院時,根據患者病情與患者約定復診時間,并通過平臺設置提醒,按時為患者發送復診提醒及相關健康教育內容。兩組患者均隨訪5 個月。
1.3.1 健康行為 隨訪前(出院當天)、隨訪5 個月,采用健康行為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HPL)[14]評價兩組健康行為,HPL 量表包含健康責任感、軀體活動、人際關系、壓力管理、營養、心理健康6 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為1~4 分,分值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好。該量表Cornbach’s α 系數為0.847。
1.3.2 生活質量 隨訪前、隨訪5 個月,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15]評價兩組生活質量。包括癥狀部分、活動部分、疾病影響部分3 個維度累計50 個條目,每個維度總分為0~100 分,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該量表Cornbach’s α 系數為0.849。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前,兩組HP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5 個月,觀察組HPL 評分明顯高于隨訪前(P <0.05),對照組軀體活動、營養、心理健康評分明顯高于隨訪前(P <0.05),觀察組健康責任感、軀體活動、人際關系、壓力管理、心理健康HP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隨訪前、隨訪5 個月HPL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隨訪前、隨訪5 個月HPL 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隨訪前比較,aP <0.05。HPL:健康行為量表
隨訪前,兩組SGR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5 個月,兩組SGRQ 評分明顯低于隨訪前(P <0.05),觀察組癥狀部分、活動能力部分及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部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隨訪前、隨訪5 個月SGRQ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隨訪前、隨訪5 個月SGRQ 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隨訪前比較,aP <0.05。SGRQ:圣喬治呼吸問卷
多項研究[16-19]表明,COPD 穩定期患者如能遵醫用藥、肺康復鍛煉、合理飲食等,能夠明顯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但多數COPD 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低、健康行為依從性較差,導致病情控制極不理想[20-23],特別是出院后的COPD 患者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及督促,康復積極性差,難以做到按時吸入藥物、規范進行肺康復訓練等,導致患者肺功能不斷下降,預后不佳[24]。
健康行為指的是個體為了防治疾病所采取的保持和鞏固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為,有益于增強個體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狀況[25]。延續性隨訪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繼而幫助患者主動養成健康行為[26]。本研究基于互聯網技術,對出院后的COPD 患者實施云隨訪,定期通過微信平臺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知識,文字、語音、視頻等多樣化的信息形式能夠增加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使患者或家屬更直觀地接受健康指導,滿足延續護理的需求。醫護人員定時登錄云隨訪平臺查閱患者點擊率,從而了解患者主動接受健康指導狀況,對依從性不高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指導。云隨訪平臺還能方便護患進行在線溝通,確保延續性隨訪護理的針對性及個體化。此外,云隨訪平臺的提醒功能方便提醒患者按時用藥、康復鍛煉和復查,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5 個月,觀察組健康責任感、軀體活動、人際關系、壓力管理、心理健康維度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護理能夠促進COPD 患者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
生活質量是評價慢性疾病患者的常用指標,能夠全面體現個體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綜合健康狀態[27]。COPD 因反復發作,肺功能下降,導致患者體力活動及社會活動均受限,患者生活質量普遍偏低[28]。臨床研究表明,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移動隨訪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的全程護理,有助于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對疾病康復形成更積極的治療態度和信念[29],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奠定了基礎,而良好的健康行為能夠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提高生活質量。開展云隨訪是醫院對出院患者健康教育、隨訪管理模式的新舉措,有利于提高隨訪服務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互動隨訪、復查提醒等功能可幫助患者提高遵醫行為,鞏固院外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5 個月,觀察組癥狀部分、活動能力部分及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部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護理能夠改善COPD 患者的生活質量。陳小芬等[30]也指出,云隨訪能夠減少COPD患者的發作及住院次數,改善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基于云隨訪平臺的延續護理能夠促進COPD 患者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本文不足之處在于隨訪時間較短、觀察指標相對單一,且云隨訪平臺尚未形成更規范的隨訪流程,有待于日后進一步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