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莉 李 軍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西長治 046000
慢性鼻竇炎是一種發生于鼻竇黏膜炎癥性耳鼻喉科常見疾病[1-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無效時采用手術治療,常用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3]。臨床實際研究發現,僅依靠手術治療而不注重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及術后的注意事項會增加術后的復發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4],加強患者對術中配合及術后注意事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5]。如何提高患者對術中配合及術后注意事項的了解,成為亟須解決的臨床護理問題。本研究選取158 例進行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護理干預后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評分情況、健康行為實施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選取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0 月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進行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158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9 例。對照組中男44 例,女35 例;年齡18~62 歲,平均(39.23±3.98)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25 例,???3 例,高中及以下21 例;病程0.5~7.5 年,中位時間為4 年;觀察組中男42 例,女37 例;年齡18~63 歲,平均(39.87±3.54)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23 例,???1 例,高中及以下25 例;病程為0.5~8 年,中位時間為4.25 年。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鼻竇炎手術指征。②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內科合并癥。②有鼻腔或鼻竇手術史。③有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④嚴重心肺功能障礙。
剔除標準:問卷回答不完善,已進入實驗研究發現不符合納入標準或符合排除標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①術前護理:對入院的患者熱情接待,介紹病區環境,收集患者資料。協助患者做術前常規檢查,如血常規檢查,心電圖等,術前1 d 叮囑患者身體清潔,剪雙側鼻毛,男性患者需剃胡須,術前遵醫囑靜脈滴注抗生素、口服藥等。②術后護理:全麻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清醒后取半臥,局部麻醉患者取半臥位。觀察患者的滲血及滲液情況,如發現立即匯報醫生并及時采取止血或止液護理。囑咐患者遵醫囑使用抗生素5~7 d,24~48 h 后取出填塞物,應用滴鼻劑。叮囑患者術后飲食豐富易消化。③疼痛護理:提醒患者及家屬避免劇烈打噴嚏、咳嗽、熱水洗頭或自行拔出填塞物導致鼻出血,對鼻部進行冷敷,減輕鼻部水腫,收縮血管減輕疼痛,必要時使用鎮靜劑和止痛劑。④并發癥護理:術后48 h 嚴密觀察患者的狀態,是否有淤血、出血、眶內血腫、顱內感染、視神經損傷等并發癥,按時測量患者體溫,如在38.5℃以上并伴有惡心、疼痛、腦膜刺激等應立即向醫生報告。⑤出院護理:叮囑患者注意鼻腔衛生,避免吃刺激性食物,遵醫囑用藥,叮囑患者復查時間。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入院時對患者進行詳細的住院注意事項講解,使患者熟悉科室制度、病房情況及生活設施等。入院后安排患者及其家屬參與鼻竇炎微課堂講座,對鼻竇炎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后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知情況。術前安排患者及家屬觀看手術相關視頻,對手術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講解,緩解患者術前的緊張情緒,叮囑患者配合醫生操作,保持心情平靜,放松精神,以免血壓升高。住院期間對患者的飲食類型和禁忌通過紙質形式下發給患者,并進行解讀,指導患者正確的體位姿勢,為患者及家屬示范正確的冰敷方式及清理鼻腔的方法。叮囑患者術后72 h 不能隨意觸碰,不能進食辛辣食物,禁止吸煙喝酒,避免因外界的刺激影響痊愈。出院時,叮囑患者減少工作強度,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及外出佩戴口罩等,告知患者復診時間,強調復診的必要性,叮囑患者按醫囑服藥及服藥的必要性,并交換聯系方式?;颊叱鲈汉蠖ㄆ谶M行電話隨訪,解答患者疑問,為患者講解預防感染及復發有關知識。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調查,于患者入院第1 天及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發放和回收,問卷設置4 項內容,主要包括: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生活質量情況、鼻竇炎相關行為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照組干預人員年齡28~43 歲,平均(31.25±2.45)歲;平均工作年限(5.50±2.50)年;其中護師5 名,主管護師5 名,副主任護師1 名;觀察組干預人員年齡29~45 歲,平均(31.55±2.65)歲;平均工作年限(5.75±2.25)年;其中護師5 名,主管護師5 名,副主任護師1 名。
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問卷:調查患者的鼻竇炎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主要包括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發病早期狀況、術后注意事項、科室制度、擤鼻方法、出院注意事項及飲食方法8 個問項;生活質量情況采用QOL 評分量表[6]進行評價,包括6 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鼻竇炎相關行為調查共設置10 個問項:主要包括不用力擤鼻、不食辛辣刺激食物、按時服藥、禁止吸煙、禁止喝酒、外出佩戴口罩、每天適度鍛煉、保持室內空氣濕度、正確按摩鼻部、保持心情開朗,每個問項分為4 個等級,“完全做到”=4 分,“基本做到”=3 分,“偶爾做到”=2 分,“做不到”=1 分,總分=40 分,完全依從=30 分,部分依從=21~<30 分,偶爾依從=11~20 分,不依從為≤10 分,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3。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情況:主要包括住院注意事項、護理態度、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工作及工作能力5 個問項,滿分為5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2。
采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對照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發病早期狀況、科室制度、出院注意事項與干預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注意事項、擤鼻方法及飲食方法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干預后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干預后,觀察組QOL 各維度評分情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QOL 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后QOL 評分情況比較(分,)
注 QOL:生活質量
干預后,觀察組鼻竇炎相關行為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鼻竇炎相關行為依從性比較[例(%)]
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慢性鼻竇炎病程頑固,發病纏綿難以治愈[7-10],給患者帶來身體傷害的同時也會對患者造成身心的障礙[11-12]。該病的發病率高,受多方因素影響[13],我國城市慢性鼻竇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4-16]。鼻內鏡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視野清晰等優勢[17-18],在臨床普遍應用[19]。術后患者需要長時間的鼻腔護理,且注意事項繁多[20],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的同時也易引發并發癥及感染[21],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對患者的護理具有重要意義[22]。
以往有對加強慢性鼻竇炎手術治療的健康教育研究中,對照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率為81.48%,觀察組為96.29%[2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這與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鼻竇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結果一致[24-27]。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會導致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等受到影響[28]。本研究中,觀察組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規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減輕患者的生理疼痛幫助患者提高生命活力,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國內學者李玉杰等[29],在研究中發現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生活習慣依從性、飲食依從性,且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的鼻竇炎相關行為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25],提示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依從性。國內學者李晉霞等[30]在研究中發現,健康教育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對住院注意事項、護理態度、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工作和工作能力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加強健康教育后,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更高,有利于醫患和諧。
綜上所述,加強慢性鼻竇炎手術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能夠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健康行為的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