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璽淵
(重慶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重慶 401320)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體工作的全面部署,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進入了各領域全面推進的新階段[1-2]。國家頂層設計日趨優化,信用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政務、商務、社會、司法四大重點領域的誠信建設工作已向縱深處開展。其中,政務領域繼續深化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成效初現;商務領域加快探索信用監管,“市場信用監管司”正式成立;社會領域積極推廣信用服務,“信易貸、信易行”日新月異;司法領域持續開展公信建設,“老賴”打擊成果卓著,社會整體的信用環境逐步優化。社會信用環境的優劣,不僅體現了社會投融資環境的好壞,更反映了社會生態文明的優劣。
社會信用體系是一種社會治理體制,其核心是圍繞社會主體的信用記錄,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3-4]。自2002年國務院提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任務以來,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致經歷了萌芽、起步和快速發展三個時期。萌芽期以信用評級機構的出現為標準,起步期以各類擔保機構的崛起為標志,快速發展期以人民銀行金融基礎數據庫的建立為標志,此后,越來越多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些研究在充分肯定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提出了將要面對的具體問題[5-10]。林鈞躍(2002)認為“社會信用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同等重要,這兩個體系將成為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黃衛東(2009)認為社會信用體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將極大地擴大社會信用交易規模、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宋立(2013)指出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尚未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章政(2019)則認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進入深化時期,如何深入應用是下一步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保證評價模型有效的重要基礎。這里依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中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要求,結合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情況,確立了包含5個模塊指標、21個一級測評指標和30個二級測評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
具體的確定權重是突出模型特色的重要部分。由于上述選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涉及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種變量,為此這里選擇了AHP層次分析法作為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AHP層次分析法指標權重的設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一是建立比較判斷矩陣,二是最大特征計算,三是進行模型一致性檢驗,最后是確定權重。
首先,建立比較判斷矩陣。假設比較判斷矩陣中的五個模塊因素分別為A1,A2,A3,A4,A5。其中,A1表示信用體系建設基礎工作評價,A2表示商務領域誠信建設評價,A3表示政務領域誠信建設評價,A4表示社會領域誠信建設評價,A5表示司法領域誠信建設評價。比較矩陣的具體取值及內容設定,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判斷矩陣
在得到比較判斷矩陣后,要對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根據上述比較判斷矩陣,先計算出該比較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即λMAX=5.36。一致性檢驗是在求得比較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后,對比較矩陣進行的檢驗。通常利用一致性指標CR和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來進行檢驗,根據檢驗公式得CR=0.08<0.1(通過檢驗)。比較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后,根據權重計算公式可得五個評價模塊的權重分別為:A1——基礎工作評價模塊(11%),A2——商務誠信建設評價模塊(29%),A3——政務誠信建設評價模塊(25%),A4——社會誠信建設評價模塊(20%),A5——司法誠信建設評價模塊(15%),如表2所示。

表2 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構建的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評價模型,以重慶市40個地方區縣(包括38個行政區縣和2個經濟開發區)為評價對象,其中包括4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綜合試點和36個非綜合試點。在數據方面,以2020年重慶各區縣相關統計指標為基礎數據,以自主調研數據為輔,設定百分制的評分標準,對各區縣的具體表現進行優劣劃分。其中,設定80分及以上為優秀,70~79分為良好,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在40個參評區縣中,最高分為85.4分,最低分為44.5分,平均分數為66.4分,整體平均分超過60分的及格線。此外,根據上述評價等級的劃分標準,40個區縣中,得分優秀的區縣有2個,得分良好的區縣有13個,處于及格區間的區縣有16個,另外還有不及格的區縣9個。從均值來看,當前重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整體較好,但從各評價等級的分布來看,重慶市各區縣間信用體系建設水平不平衡的問題依舊存在。其中,4個綜合試點的評價結果搶眼,平均得分為78分,接近80分的優秀線;而36個非綜合試點的平均分為65分,超過了60分的及格線。這說明,在當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體工作深入開展的時期,綜合試點的創建工作是積極有效的,代表了重慶市區縣信用體系建設的先進水平,而非綜合試點的整體水平雖然超過了及格線,但離良好線仍存在一定差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仍需加強。
這里從綜合試點和非綜合試點兩個部分進行對比分析。在綜合試點方面,4個綜合試點中,除綦江區外,其余3個綜合試點在5個模塊中的表現均較好,5個模塊的評分排名均位于前十行列。與此同時,在非綜合試點區縣中,涪陵區和墊江縣的評價結果也比較突出,以78.9分和78.05分的總成績分列第3、4名。從地域分布上來看,石柱縣在偏遠郊縣中的表現較好,5個模塊得分均位于良好線左右,以73.1總分位于第10名。相比之下,排名靠后的郊縣地區雖然也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進行過部署,但在4個各重點領域具體工作的落實上進度緩慢,導致在4個主要評價模塊中的表現不理想。重慶市總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模塊得分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重慶市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模塊分析表
首先,得益于重慶市政府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綜合試點地區的重視以及對相關信用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綜合試點的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從評價結果上來看,綜合試點的工作表現可以代表重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先進水平,這為重慶市政府進一步做好綜合試點工作的指導和改革堅定了信心和決心,并為其他非試點區縣的工作開展提供了寶貴經驗。雖然重慶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體表現較好,多數區縣積極貫徹執行市政府及發改委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具體部署,工作亮點頻現,但新開發區及多數偏遠郊縣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進度推進緩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嚴重滯后,亟待加強。
其次,通過對5個具體模塊分析發現,重慶市區縣信用體系建設在食品藥品生產、用人單位薪資、環保及行業協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表現十分扎實,40個區縣基本建立了針對相關主體及行業的信用監管機制、工作責任制度、聯合獎懲制度,并定期公示市場主體紅黑名單,用于開展社會監督。由于制度層面工作較為扎實,其在社會領域誠信建設評價模塊方面表現較好。從各個模塊的得分來看,重慶市在司法領域誠信建設方面表現相對較弱,主要表現為“被執行人信息公示”和“司法從業人員誠信承諾”并未在各區縣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得到普及,使得不同區縣之間的差異較大。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區縣并未開展公務員誠信培訓及考核工作,公務員隊伍整體的誠信素養有待提高。更進一步分析發現,40個區縣在評價得分上依舊存在兩極分化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主城9個城區及綜合試點的得分相對較高,而開發新區及偏遠郊縣地區得分明顯較低,重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城市二元結構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凸顯。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領導班子不重視,責任劃分不明確,重經濟數量發展、輕經濟質量發展等。因此,重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仍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