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升
(甘肅省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 730722)
精準教學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奧格登·林斯利提出來的一種方法,最初的目的就是對學生學習進度、學習表現進行測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等進行追蹤;后來精準教學又被應用到教學方法的評估中.在精準教學的模式下,教師必須要依托一定的數據,對其展開分析,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據此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大數據的出現,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大數據平臺,對學生學習成績、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等進行全面地分析,并據此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不斷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精準性.
大數據又被稱之為BIG DATA,顧名思義就是海量數據,主要是依托于互聯網基礎上而出現的一種數據集,這種數據具有規模大、多樣性和速度快等特點,很難通過一般的數據存儲方式、數據工具等對其進行分類和處理.基于精準教學模式的內涵,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教師可依托互聯網上搜集的數據分析,對學生進行全面地分析,并據此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地分析,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具體來說,大數據在初中數學的精準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依據大數據分析,制定出科學的教學目標.在大數據的幫助下,通過數字化信息平臺,教師可結合采集的數據,對學生日常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和狀況,并據此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教師還可以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并據此作出教學重點、難點的判斷,制定出科學的教學目標,真正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最后,可利用大數據優化教學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精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要求.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學模式依然以強制灌輸為主.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始終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下,教師在完成課程教學之后,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的講解也是由教師完成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主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展開的,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自由探究,難以真正滿足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說,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新課改下的精準教學要求,也是急需改善的問題.另一方面,統一安排教學進度.在精準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性開展課堂教學.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對所有的學生都實施統一的教學安排,對于學習能力強、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并未安排與其相契合的教學任務,針對興趣不同的學生,也并未安排差異化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嚴重制約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精準性.
備課作為課前準備活動,是開展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做好教材內容、學生的學情分析,據此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基于傳統初中數學備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大數據平臺下教師在進行精準備課時,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對數學教材進行多維度分析,掌握數學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同時,結合數據平臺分析結果,發現學生的真實狀況,掌握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等,結合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備課引導;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收集相關的資料和內容,選擇最佳的呈現內容、呈現方式等,最終形成一套精準的、高效的教學設計.例如,在“相交線”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就先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掌握歷屆學生在這一部分知識學習中存在的雷區,并從網絡上搜集了大量的教學設計案例,對其進行分析,明確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內容的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夠從圖形中將其找出來,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推斷和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接著,教師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明確初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實際情況,從多角度實施精準引導,真正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精準性.
教學對象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必須要精準地把握學情,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在此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基于這一目標,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精準教學之前,可借助大數據平臺,對學生日常學習數據進行搜集、整合和分析,明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掌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準地把握,并據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真正實現精準化教學模式.例如,在初一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施精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對學生入學的試卷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分析,并對數據信息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接著,教師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
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有選擇與學生學習需求相適應的教學手段,才能發揮教學手段的價值,最終促使學生在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數學綜合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比如:情境教學法、談話法、討論法、問題驅動法、引導發現法、研究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法等,如何才能發揮教學手段的價值,真正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精準教學時,可借助大數據的基礎,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并據此靈活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真正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手段的針對性.
與其他的學科相比,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復雜性,并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要求相對比較高.因此,為了最大限度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的重難點,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學習的實際情況,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堂教學計劃.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靈活借助大數據平臺,將學生課前預習的練習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整合和分析每一道練習題目的正確率,并結合分析的結果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掌握學生課前預習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精心制作教學方案,真正實現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性,以至于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致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難以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而要真正實現核心素養下所有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準地開展層次化輔導,最終促使所有學生在針對性的輔導中,獲得成長、實現發展.要想真正實現精準地輔導,教師可借助大數據平臺,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數學學習能力分布數據等,并據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計劃、提出針對性的學習建議、提供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微課等,最終實現數學課后輔導的精準性,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教學完成之后,教師結合測試數據分析發現,有的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解存在疑惑,有的學生對定理的應用存在疑惑,還有的學生無法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進行課后輔導的過程中,就圍繞數據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學生在課后學習中存在的疑惑,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微課,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依托大數據的分析,給每一個學生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補足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此一來,使得初中數學課后輔導內容更加精準,有效提升了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通過有效的作業訓練,不僅完成了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也促使學生在作業訓練的過程中,實現了思維和能力的提升,真正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為所有學生布置統一的作業.這種作業設計方式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難以真正兼顧所有學生的發展.基于此,在精準教學模式下,教師就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針對性的課后作業,使得不同層次學生均可在“處方”作業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綜上所述,大數據的出現給精準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初中數學教師在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可結合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明確重點教學內容、開展差異性的課后輔導、設置“處方式”的課后作業,不斷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精準性,增強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