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蓮
(福建省安溪縣鳳城中學 3624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目前多媒體的應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多媒體的過度使用,使傳統數學教師的滿堂講解轉變為多媒體教學的滿堂播放,學生在長期的觀看中易產生疲勞感,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優化多媒體教學策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擺在初中數學教學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如數學中的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等都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傳統的教學以靜態為主,運用傳統工具粉筆、黑板很難將復雜的三維動態情境展示出來,學生理解起來就非常困難.而多媒體具有直觀顯示知識形成的功能,可以實現教學的動態化,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而進行優化使用,多媒體的使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避免過度與生硬的使用,不能以多媒體的使用擠占師生與生生互動交流時間,相反要運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的互動合作學習.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信息技術及多媒體使用能力,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適度運用多媒體,切忌濫用.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前提是要保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但是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使用,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片面追求多媒體中教學課件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將教學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在多媒體課件中有所體現,卻將必要的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省略,使師生的課堂情感交流變少,同時,部分教師將多媒體課件看做當下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圍繞著課件中的內容來展開,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將學生的學習需求擺在首要位置,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其實對于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應該只是將其視為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將板書的書寫與學生的思考過程重視起來,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多媒體課件內容的瀏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多媒體的牽制,無法進行自主的思考,而僅一味地進行被動的知識接受,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是極其有害的.
現階段的學校教學中,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對多媒體教學方式十分的推崇,這是社會經濟進步的表現,但是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出現過于“懶惰”的現象,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的依賴,使有些教師忽視備課的重要性,只關注互聯網上有沒有對應的教學內容課件,卻忽視掉每個學生都會有自身的個體差異性,對于教學內容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如果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會產生學習動機.多媒體的引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發展規律,多媒體所營造的圖片、文字、視頻于一體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觀察、操作等實踐的機會,對于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進行充分的調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將眼耳口等器官進行教學活動的綜合參與,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將教學環境營造得更為多元化,使學生的上課氣氛更加生動與豐富,營造出更加貼近教學內容的課堂氛圍與教學情境,學生置身于這種形象生動的氛圍當中,可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初中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于抽象的問題的理解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尤其初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果學生理解不透徹,就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基礎知識打不牢,就會產生知識斷層,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具有自身的思維方式,對于問題的解決有自己的邏輯策略,但是數學學科的語言簡潔且科學嚴謹度很高,因此,學生在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上很容易出現偏差,而多媒體的展示具有直觀性,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用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采用圖像直觀、聲音直觀等方式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達到更好地課堂教學效果,利用直觀交互的教學與學習互動方式,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與把握,學生學習起來也輕松自如,提升了學習效率.
例如,學習“正數與負數”及“絕對值”時,利用多媒體展示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理解“正”與“負”后,再引入正數與負數的概念,也可以演示潛水艇下潛的情境,這樣,教材理論性“正數與負數”及“絕對值”的概念就可以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真正實現了概念理解的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相比于理論說教式的概念教學,更直觀,也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數形結合是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學生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時經常使用.初中數學分代數與幾何兩大部分,實際上代數與幾何的數量關系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但是對于數形結合的概念與意義學生往往理解不深,更不會運用,而運用多媒體可以更好的展示數形結合,將抽象的數形結合關系用多媒體來展示,讓學生更清楚的了解數量關系,了解幾何中的位置關系及所隱含的代數關系等,實現“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的目標.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對于教師進行數形結合知識的教學,以及學生的數形結合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其可將抽象的數形結合采取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成果最大化.
如在教學函數問題、解析幾何問題、解決線性規劃等問題、解決方程及不等式的問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內容重放、移動、旋轉、重合等手段,呈現原本抽象的數學關系,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多媒體的動態性使數學知識的呈現更富趣味性與直觀性,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這一特點使靜態的圖形變得動態直觀,從而更好的驗證與發現規律.驗證三角形三條中線都交于一點這個規律時.傳統的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圖形觀察驗證得出這一結論.但是,部分學生在畫圖驗證時由于作圖不準確,不能交于一點,即使相交于一點,也會心存懷疑.此時就需要運用多媒體來進行驗證.利用幾何畫板就可以很輕松地畫圖,并且看到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的規律.并且,此時任意移動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使三角形的形狀發生改變,再進一步驗證交于一點的規律,學生就易于理解,在觀察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有一個定理:兩個三角形如果兩個對應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就相似.這個判定定理如何驗證呢?傳統的驗證是保證兩角相等的情況下,制作兩個三角形,再驗證對應邊是否成比例,這些驗證方法往往在測量與繪制時會出現誤差,并且學生常常通過制作特殊三角形來驗證,缺乏普遍意義的驗證就沒有說服力,因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運用幾何畫板觀察就更直觀,可以保證兩個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讓兩個三角形的形狀任意改變,而旁邊顯示的對應邊的關系是成比例的,演示簡單,易于觀察與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對于相似三角形的學習也充滿興趣,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具有引起學生注意的重要意義,但是現階段由于使用多媒體技術,致使許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板書的重要性,但其實將課堂板書與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的有機結合是有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對于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例如,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將課本標題進行板書,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課堂開始便意識到本次課堂教學的重點知識所在,當講解新的概念與知識點的時候,將重點部分進行板書有助于學生再一次加深對概念的印象,對于數學中一些較為復雜的解題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輔以板書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解題過程.對于一些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可以采取多媒體技術,但是對于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應盡量選擇板書的形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進而達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也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初中數學引入多媒體可以實現教學的直觀形象性,提高數學的趣味性,也契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要有節制,不是任意教學環節都可以與多媒體整合,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利于學生互動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切忌多媒體的過度使用與濫用,而是運用多媒體優化數學教學,運用多媒體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形成,突破教學重點與化解教學難點,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