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浩
(吉林開放大學 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接下來如何加速城鎮化的建設進程,首先就應該放眼外來人口的社區教育問題。
城鎮相比鄉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入了城市,他們作為城市新的市民,需要完成自我轉型。社區教育對于外來人口的職業轉型至關重要,社區教育分為許多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外來人口的培訓工作,培訓教育工作首先要為外來人口樹立就業目標,培養他們的就業技能,這一點是他們能否扎根城市的重要環節,只有解決了他們的就業,他們才有固定的,穩定的收入,才能讓他們真正愿意扎根城市,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建設。
其次,社區教育需要著重提高外來人口的素質。作為外來人口一般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的教育程度參差不齊。社區教育工作的進行要試圖改變他們原有的一些生活習慣,從農民到當代城市文明市民的轉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大量的工作,通過社區教育這一環節進一步完成他們生活方式,溝通交談方式,思想思維模式,保留他們身上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等優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一步通過社區教育加速城鎮化的發展。
再次,社區教育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城鎮化建設需要為外來人口提供居住保障,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子女上學等基本問題。還要滿足外來人民群眾精神方面的基本需求。來到全新的地點生活往往會使人們感到陌生,感到恐慌,感到無助,面對全新的環境,社區教育不僅要培養他們各項生存技能,也要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情感,為他們營造更友善的氛圍,人是環境的產物,只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才能真正讓更多的外來人口融入其中,這是城鎮化建設的又一基礎。
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不斷推進當中,社區教育模式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結構模式,以適應城鎮化建設的需要。相比過去農村社區教育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分散性的提升,逐步實現農村產業結構非農化,農民職業的過度化,即從過去專業的農民身份向其他方向發展的趨勢化。其次,當下的社區教育模式更具有復雜性。目前農村社區教育逐漸向城市社區教育過度,在發展中缺少需要的借鑒經驗,只能不斷的摸索前進。其復雜性主要集中在既有純農村社區教育的模式,又同時存在半城市化的社區教育模式,同時還包括城市社區教育的模式,這就導致原有的模式不能適應目前的種種復雜的模式。再次,社區教育的動態性也是主要的重點問題,社區教育的目標,過程,制定的方針都需要不斷的演變,從過去傳統的農村社區教育主要針對計劃生育,義務教育,生產技能等初級階段的培訓,逐漸向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等現代城市化社會問題中過渡,因此之前制定的所有目標都需要不斷的更新,以便適應城鎮化建設的要求。這些都是在城鎮化建設的大環境下,社區教育模式的發展需求。
首先,城鎮化建設會給社區教育師資結構注入新鮮血液。傳統的社區教育主要是以社區主任為核心的各種內部工作人員組成的教育體系。社區教育發展使得原有的人力資源變得捉襟見肘,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社區教育需要豐富原有的教資結構,向外界吸取更多的新鮮血液,面向全社會招聘所需的人才,保證新時期社區教育的開展。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社區教育必須從社會各界招聘一大批有教育培訓經驗的,專業以及其他綜合素質較好的專家,教師,老干部,也可以是熱衷社區教育工作的各種積極分子,通過他們自身知識,經驗等等優勢幫主社區教育的開展。
其次,城鎮化會加速社區教育網絡化的建設。近幾年來網絡教育發展迅速,線上教育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節約教育資源,尤其是在這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網絡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彰顯和放大。社區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網站,將各類課程逐漸上傳到線上,這樣不僅會節約師資力量,還會實現資源的整合,讓各種線下無法實現的課堂在線上進行,社區居民可以足不出屋,通過手機,廣播,電視等全新的渠道完全實現自主學習。此外,現階段許多大學都開戰了線上的教學活動,社區教育需要與各學院網,教育網,培訓網相關聯,實現資源共享。更加有利于社區教育的全面發展。
首先,社區教育的地位受到挑戰。城鎮化建設的關注焦點大部分集中在經濟、基建、就業、文化等主要方面,社區教育的地位一直處于末尾。一方面,社區教育工作一直不是政府重點工作,社會也缺少必要的關注,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對于社區教育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如一些發達國家,這些就使得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還達不到相應的要求,社區教育的基礎設施和基本的師資力量還遠遠低于標準。社區教育一直被低估,被視為輔助措施,人們對社區教育的認知較低,群眾基礎較差,居民對于社區教育的理解主要集中在錦上添花階段,而不認為社區教育是雪中送炭,這種配角地位讓更多的人認為社區教育只是一個休閑娛樂性的機構,無法得到認可,因此發展較慢。
其次,社區教育未來發展方向的挑戰。現階段的社區教育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屬于政府部門的附屬機構,這就導致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沒有充足的經費投入到社區教育建設發展當中,大部分地區經費少得可憐。如何完成社區教育的政府化向社會化、大眾化的社區教育轉型,讓社區教育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可以從政府,從社會獲得更多的辦公費,培訓費等經濟來源,讓社區教育與社會,與大眾更好的融合,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更多的資源真正落在群眾的身上,這些都是社區教育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城鎮化建設使得越來越多的群眾完成了農民身份向非農身份的轉變。因此,對于外來打工人員的培訓工作因放在首位。首先,社區教育真正實現外來人口的就業問題,社區教育管理者要保證師資力量,提高老師們的福利待遇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社區教育當中去,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于社區教育資金的投入,通過引資或其他方式獲取更多的資源,保證外來人員職業技能的培訓工作,政府部門要加大與各企業各單位的合作,為外來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社區教育要重視技能培訓的側重點,根據就業單位的具體要求培養更多的定點人才,提高外來人員的專項技能能力,讓他們可以更快的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具體內容。
此外,除了就業技能的培訓工作之外,還要加強外來人口的素質教育工作。大部分外來人口自身學歷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學歷,這就導致其綜合素質較低,接觸新鮮事物學習全新技能的速度較慢,在與人交談和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完全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的意圖。所以,社區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不應只是一技之長的培訓,應該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素質的培訓體系,要讓更多的外來人口與城市相融合進而構建出和諧的社會。
社區教育的分配需要與地區的人口,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相匹配。社區教育要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盡量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保證教育資源可以被更多的人利用,而不是被浪費,被閑置。同時,社區教育也要彌補局部地區的空白,社區教育的覆蓋面應該是巨大的,不應該出現零覆蓋的地區,要充分保障群眾的學習熱情,學習需求,不能損害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此外,社區教育的資源要進行動態調整,教育資源要實現科學的規劃,這是社區教育開展的前提條件,制定好計劃之后,要完成教育資源的分析工作,不同地區需要的教育資源是具有差異性的,應該實現教育資源統籌化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分配,已實現資源的合理化,最優化。最后也要進行社區教育資源的考核工作,對于浪費教育資源的機構應進行處罰,將本地區過剩的教育資源分配到其他需要的地區。
最后,部分農村社區教育相對落后,要將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人為干預,向農村社區進行必要的傾斜,將更多的師資力量分配到農村社區教育中去,加強農村社區的基本條件建設,增加農村社區的投入,保證社區教育整體的提高。
本文首先從社區教育加速城鎮化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改變社區教育模式兩個方面闡述了城鎮化與社區教育的主要聯系,分析了城鎮化建設對社區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后針對部分問題提出了社區教育與城鎮化建設和諧發展的對策。希望可以為從事城鎮化與社區教育發展研究方便的學者提供參考,也希望可以為我國的城鎮化與社區教育問題研究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