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主題語境指在特定主題范圍內影響語言的文化環境因素,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語境,而語言的學習、理解與應用同語言環境有著密切關系。一直以來,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表面上看,閱讀語篇是單詞的堆積,其實它不僅包含大量單詞、短語、句型等知識,還蘊含一定的人文內涵。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點研究課題。應用主題語境能夠有效改變傳統課堂枯燥、乏味的現狀,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高,繼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英語是一門典型的語言類課程,英語語言學習過程往往離不開相應的主題語境作支撐,在閱讀教學中同樣如此。因此,教師需盡可能豐富主題語境形式,打破以往英語閱讀教學形式的單一性與枯燥性。具體來說,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應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創設多樣化的主題語境,整合大量的閱讀教學資源,吸引學生在主題語境輔助下自覺地融入英語學習場景,提高閱讀質量與學習效率(王秀雪 2020)。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閱讀文本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時,教師先提問:“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Do you exercise every day?”讓學生自由談論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引出該課的主題語境——食物與生活方式,帶領他們對比以前和現在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并學習生詞sweet snacks、hamburgers、diet、lifestyle、healthy、seldom、often等。然后,教師利用Flash動畫分別展示Kitty、Daniel,指導學生在分別閱讀完Part A、Part B后進行整體閱讀,比較兩種飲食和生活方式,認識到現在的生活方式更健康。接著,教師設計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彼此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貼近生活實際,且與主題語境相契合。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找出Kitty、Daniel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在小組內與自己的真實情況作對比,深入討論,從而在主題語境下進一步認識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語境一般指談論時的情境與態度,主題語境主要分為人工與自然兩大類。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語言的主題意義,彰顯語言教學的實用性與層次性,改善閱讀教學效果。現階段,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日益普及,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時,可以積極引入一系列與閱讀主題有關的媒體資源,包括圖片、視頻、動畫和歌曲等,并創設良好的主題語境,助推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孔令仙2020)。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School life閱讀文本School lives教學為例。本單元圍繞“學校生活”話題展開,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有話可說,學習興趣濃厚。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事先拍攝一組本校學生的實際生活照片,并利用網絡平臺搜集一些英美國家的中學學校生活資源,整合在一起制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從而創設主題語境,帶領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自由討論,使他們在主題語境中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校園生活產生好奇與向往,為新課導入提供便利。接著,教師可以提問:“Do you like our school?What do you like?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learn?Can you tell me some names of them?”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南希(Nancy)的英國校園生活方式與約翰(John)的美國校園生活方式,比較兩者的異同,使其通過對比學習本單元需掌握的知識點與語言點,同時感受中西方文化在教育、人文等方面的異同。
雖然初中英語閱讀內容難度不大,但是學生正處于學習興趣培養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扎實英語根基的重要學習階段。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時,教師可以主題語境為依托精心設置一系列問題,確保問題既相互獨立,又有所關聯,極力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引領學生積極探索閱讀語篇的主題深意、文化背景,深入發掘文本背后隱藏的內容,發展英語思維品質,提升思維能力(曹華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Let’s celebrate!閱讀文本Halloween的主題是“萬圣節”,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道具布置教室,如南瓜燈、面具等,營造濃厚的主題語境氛圍,在播放英文歌曲This Is Halloween的同時提問:“What is this festival?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由學生回憶上一課時學習的有關萬圣節的信息,進入主題語境。接著,教師在課件中展示五張圖片,分別為戴著面具的人,臉上涂著顏色的人,南瓜燈,小孩正在玩“不給糖就搗蛋”的游戲,萬圣節派對,并講述:“At Halloween,children’s favourite game is to play‘trick or treat’.Have you heard about it?”組織學生模仿該游戲,同時教授新詞trick or treat、nock on the door。然后,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they will do at the party?”學生回答:“People usually have nice food and drinks at parties.”最后,教師在主題語境中圍繞文本繼續設置問題,帶領學生學習有關萬圣節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
價值澄清理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20世紀出現,既表現為一種注重發展人的自主能力的學說,又表現為一種價值澄清或分析評價法,甚至更多地表現為方法,或通過方法表現出特有的理論意義,注重對各種價值觀的分析、評價及價值觀能力的培養。主題語境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包含大量的價值觀教學內容,教師可融入價值澄清理論,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帶領學生分享閱讀體驗與感知,讓他們的認知升級(徐華 2020)。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5 Wild animals閱讀文本The story of Xi Wang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野生動物”主題展開各項教學任務,課文圍繞大熊貓的成長過程進行主題討論,涉及的價值澄清理論是保護野生動物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野生動物,如大熊貓、藏羚羊、長頸鹿、斑馬與猴子等自由自在生存的環境,野生動物被獵殺的場景,動物愛好協會發表的保護野生動物倡議等,創設“保護動物人人有責”的主題語境,讓學生對語篇產生好奇心,自主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本內容。然后,教師呈現大熊貓的圖片,包括不同年齡段的形態,以及生活環境與喜好的食物等,突出主題語境,引領學生再次閱讀課文,使其了解大熊貓的成長過程、面臨的危險及目前所采取的保護措施,增強其保護動物的意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而應用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做到語不離境,通過特定語境引出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讓他們在語境中學會運用英語知識和掌握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學設計,創設適宜的情感語境,引領學生深入發掘文本中的情感內涵,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昌甜甜 2019)。
比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閱讀文本Green Switzerland主要介紹了瑞士的環保措施,是一個密切聯系生活的主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就“綠色生活”進行交流,復習前一課時的內容,談論“環保”主題,同時展示一組有關瑞士的圖片,渲染主題語境,并詢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country?”引領他們結合圖片回答:“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blue lakes.”然后,教師可以講述:“Kitty’s online friend Martina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Switzerland.She’s writing in her blog on World Environment Day.Let’s read her article to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由此導入課文,并提問:“When’s World Environment Day?”讓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文,找出答案“World Environment Day is 5 June”。接著,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章,讓他們兩人一組梳理文章結構,談論段落大意。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細讀課文,重點找出文中提到的保護環境的方法,使其結合生活實際與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一些保護環境的策略,從而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新的教學觀念、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進入英語教學,對傳統教學進行了改進與創新。在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中,很多知識性內容被生活化、時代性內容所替代,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使其增加知識儲備,了解與語言知識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在主題語境下進行多樣化的閱讀,適當拓展閱讀內容與范圍,有效活化主題語境(倪惠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Friends閱讀文本Best friends介紹了三個外貌、個性、能力和理想不同的青少年,分別是貝蒂(Betty)、馬克斯(Max)與梅(May)。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這三個青少年十分具有代表性,能使學生從他們身上能夠找到自己最向往的好朋友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同時激勵其發揮優點,克服缺點,爭做人人喜歡的愿意交往的好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與含義,學會區分不同朋友所具備的不同個性特征,會積極探索擇友的標準和好朋友應具備的品質。之后,教師繼續圍繞“朋友”這一主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適當擴大主題語境范圍,要求學生閱讀一些有關交友、友誼的英語文章,并把閱讀和寫作有機整合,鼓勵他們用英語表達對友誼的看法及對朋友的感情,使其理解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交友愿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應用主題語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教師要從主題語境視角切入,優化閱讀教學流程、形式與內容。教師應靈活運用主題語境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語篇內涵,提高對語言的認識,發掘英語學習潛能,從而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與整體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