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國所急 赤誠報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從造船救國,到為國找礦,再到地質研究;從在外求學,到克服重重困難重回祖國。在科學救國的道路上,他不曾動搖、不曾停歇。祖國的河山處處印下他堅實的足跡。為救國而學習,為建設祖國而奮斗,李四光的一生一直為實現救國強國之夢而拼搏。
李四光18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黃岡,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李四光報考湖北第二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錯把年齡“十四”填寫在姓名欄,不舍得再買一張報名單的他,靈機一動將“十”添了筆畫改為“李”,又將上方懸掛的大匾所書“光被四表”之“光”作為姓名最后一字,就這樣,通過考試后,14歲的“李四光”被學校錄取。天資聰穎、勤奮努力的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學習未滿兩年,李四光考取了學校提供的留學日本的指標,東渡扶桑,學習知識。最初三年,李四光在宏文學院認真學習學校開設的各門課程,并結識了宋教仁、馬君武,眼界大開,學識倍增,先進思潮也積極地影響著李四光。1905年7月的一天,在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下,16歲的李四光成為第一批同盟會會員。會上,孫中山先生將“努力向學,蔚為國用”送予李四光,以示勉勵,而李四光也一生都在踐行著這八個字的真意。
1907年7月,李四光從宏文學院畢業,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日本當時軍事工業很發達,與海軍有關的造船業尤其先進。李四光忘不了8歲那年父親為反抗日本入侵,在鄉間結社的情景,他想知道日本的造船業究竟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怎樣才能迎頭趕上。因此,在選擇志愿時,他填寫的是“船用機關專業”,希望能為祖國造出強大的輪船,以堅船利炮救中國。
1910年,李四光學成歸國。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先后擔任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和實業部部長。湖北的實業當時在國內還比較發達,但因戰事影響,一些實業單位遭受嚴重破壞,就在李四光積極恢復、建設家園之時,辛亥革命失敗,李四光發覺自己“科學救國”的抱負沒有了施展的空間,毅然辭官,返歸校園繼續尋求救國之方。1913年,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求學。在英國伯明翰大學,他選擇了采礦專業,但一年后,他決定改學地質專業。因為他發現中國當時急需尋找鐵礦資源,缺乏鐵礦很難煉出鋼鐵,造出輪船,但只有學了地質才能知道礦產在哪兒。從學造船到學采礦,再到轉學地質,李四光兩次改換專業背后的原因只有一個——國家需要!
1918年,李四光完成了題為《中國之地質》的優秀畢業論文,通過答辯,取得碩士學位。李四光的導師包爾頓教授找到他,表示可以向一家需要地質工程師的印度公司推薦他,工資、待遇極其優厚。與此同時,李四光收到中國地質界的創始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邀請電,電文表示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學任校長,殷切希望海外學子學成后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李四光做出選擇,放棄待遇優厚的國外工作,不要金錢,回到祖國,有力氣要在自己的國土上施展。李四光謝絕了包爾頓教授的推薦,理由是之所以來國外求學,是要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帶著為真理奮斗的治學精神,帶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他回到了這片自己深愛著的熱土。
回國后,李四光一面教書,一面進行科學研究。1921年,他在太行山東麓和大同盆地,第一次發現了第四紀冰川作用的遺跡,寫成《華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遺跡》一文,發表在英國的《地質雜志》上,從而為中國新生代研究揭開了新的一頁。此后,他在長江中下游、江西廬山、安徽黃山和華南其他地方開展進一步調查,發表了一系列關于中國第四紀冰川的著作,其中《冰期之廬山》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外,他為了把含煤地層劃分清楚,著重關注相關地層及其所含生物群,尤其是他所發現的?科化石,其專著之一《中國北部之?科》產生了深遠影響。
1928年,李四光應蔡元培先生之邀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為推進我國地質理論研究和進行全面地質勘探而努力。1934年,李四光應邀赴英國講學,在國際地質學界贏得了極高聲譽。這一期間,其重要專著《中國地質學》開始著手整理并準備出版。他曾在英國的講壇上大義凜然地表達“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堅定事實,這在當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之心不死的戰亂年代,其勇氣之非凡、愛國心之強烈令人敬佩。1936年,李四光回國,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他帶領地質同人輾轉祖國大地,在廣西、貴州、四川等地,找煤、找鐵,創辦科學實驗館等,積極支援抗日。
1947年,李四光作為中國地質學會的代表被邀請到英國倫敦參加第十八屆世界地質學大會。會議結束后,正逢國內局勢動蕩,李四光在夫人的陪伴下,搬至英國的海濱城市博恩默斯暫住,一邊養病一邊等待回國。在博恩默斯的日子里,李四光無時無刻不在渴盼著回到祖國,他每天要翻閱許多報紙,尋找有關國內形勢的報道。1948年10月的一天,李四光在英國報紙上看到了沈陽解放的消息,激動地對夫人說:“我們馬上要做好回國的準備。”李四光很快就去申請法國、瑞士、意大利的過境簽證,并預訂了1949年9月的貨船票。那時辦這些手續要等待很長的時間,在這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里,李四光不斷和南京地質所的同人聯系,支持他們堅守南京,反對搬遷,為新中國地質科學事業保留了一支隊伍及設備。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開幕。李四光被列入政協委員的名單,當時他自己還不知道。正在準備離開英國的前一個月,一位友人突然告訴李四光:國民黨當局已通知駐英大使鄭天錫,要李四光發表一個拒絕作全國政協委員的聲明,如不發表聲明,國民黨大使館將采取措施將他扣留,再送往臺灣。得知此消息后,李四光決定他一個人先走,等他找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再讓夫人來會合。一切安排妥當后,李四光給鄭天錫寫了一封信表示,他絕不會發表這種聲明,并已啟程回國,并勸告鄭天錫“回頭是岸”。李四光剛離開博恩默斯的第二天,鄭天錫就派人到李四光住處,李四光夫人說:“我的丈夫已經回國了,他絕對不會發表你們要他發表的聲明,”并把李四光寫給鄭天錫的信交給了來人。李四光只身先行離開倫敦后前往法國,夫人隨后出發與他會合。因為擔心李四光夫婦的安全,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其回國事宜。在歐洲,李四光夫婦先后輾轉法國、瑞士、意大利,歷時半年多,終于在1950年4月取道香港,踏上新中國的土地。
回國后,李四光即肩負重任,接受黨中央的委托組建全國的地質機構,擔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開始籌組機構、恢復地質勘探和調配稀缺分散的地質人員。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成立,李四光擔任部長。新中國成立之初,探明的能源儲量很少,國際上一些國家大肆散布“中國貧油論”,并對中國進行石油封鎖,對新中國建設極為不利。為解決石油問題,我國決定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石油勘察工作。李四光認為三個最大的可能含油區分別是:青藏、西康、云南至緬甸的大地槽;阿拉善到陜北盆地;東北至華北平原。1955年春,李四光擔任全國石油普查委員會主任,召集精銳部隊,挑選優秀先鋒,組成六路分隊,開赴新疆、柴達木、鄂爾多斯、四川、華北、松遼平原,開始勘探。在指導石油普查工作中,李四光不僅在戰略上指出含油的遠景區,而且在戰術上對石油普查的方法、步驟及普查過程中發生的實際問題都很重視。他幾乎對每一地區的石油普查工作都有過許多具體指導。在李四光和科研工作者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終于在1959年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大慶油田,并陸續發現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多個油田,徹底摘掉所謂“貧油”的帽子。找到了石油,為新中國建設得以飛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還需要一種關鍵元素“鈾”。1954年春,李四光在地質部普查委員會內設立了第二辦公室,專門負責鈾礦資源的普查勘探工作。李四光一手抓尋找石油,一手抓尋找放射性鈾礦床。他運用地質力學理論,指導“找鈾隊伍”發現一系列鈾礦床,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
1958年,李四光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一屆主席。在李四光的領導和推動下,中國科協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和群眾性科學實驗活動,在團結廣大科學工作者向科學技術進軍,建設新中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愛國奉獻,一心為國。李四光不僅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李四光致力用科學理論指導勘探,最終使滾滾石油在祖國大地噴薄而出,擊潰了“中國貧油”的不實論調;在國防建設急需鈾的時候,李四光又指導“找鈾隊伍”發現了鈾礦,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李四光在我國地質勘探、地震預報、人才培養、科學知識普及等方面也傾注了大量心血。李四光的一生,“努力向學,蔚為國用”。他追求科學真理,心向祖國懷抱,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為了他所熱愛的祖國,全力以赴,奮斗終生,傾其赤子忠誠!
(摘編自《李四光傳》,王靜,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地質之光——紀念卓越的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120周年》,馬勝云,原載于《中國地質教育》,2009年第4期;《李四光歷經艱難回到祖國》,李林,原載于《縱橫》,1999年第3期。由劉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