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燕
人文情懷關注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屬于個人發展與進步不可缺失的素養。情懷培育是滿足時代進步需求,且具備一定民族性、可行性與科學性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語言類教學的特征與規律,將情懷培育落到實處,確保學生可掌握基礎性的文化知識,同時能提升意志品質,成為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職責,除教授文化知識以外,還要肩負起育人的重任,要關注學生的學識成長、才能成長與人文情懷,幫助他們全面發展,使其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情懷培育,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善于發現教學契機,主動融入情懷教育,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與教育,使其在學習中收獲更多(袁麗君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主要談論一些學校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通過談話導入:“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your new school?Do you tell your parents about your new school?What do you tell them?”并提示學生根據個人真實感受與經歷自由作答,如“I like my school.I tell my parents about classmates and sports.”等。教師繼續引導:“I think you can also tell them about your friends and teachers.”這樣,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入新課話題。其次,教師一邊拿英語教科書,一邊說:“I am teaching English now,so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然后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各科教師的授課照片,并提問:“Who is this teacher?What subject does he/she teach?”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Biology、Geography、History、Art、Maths、Music、PE 等課程名稱,并利用課程表設置問題:“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omorrow?”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帶領學生進一步熟悉各科任課教師,使其知道知識的獲取來之不易,從而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實現情懷培育。
教材不僅是知識的重要載體,還是傳遞人文信息的關鍵媒介。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強調語言教學的人文性與交互性,雖然蘊涵著不少情懷培育元素,但是大多屬于隱性內容,有待進一步挖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尤其是各個單元編排的閱讀文本,從中深入發掘與提取有關人文情懷的培育元素,并帶領學生著重剖析這些內容,使其內心深受熏陶,主動接受情懷教育,進而提升其人文素養(劉庭瑜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8 Fashion主要談論“流行服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穿衣打扮方面提取情懷培育元素,實施情懷教育。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圍繞“穿衣”設置話題:“What clothes do you wear in winter/summer/spring/autumn?”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所穿的衣服,如“Look at my sweater.It is warm.What is it made of?It’s made of wool.”等,并模仿句型自主介紹,如“What about my jeans?They are made of cotton.What about my scarf?It’s made of silk.What about my boots?They are made of leather.”等。其次,引導學生簡單交流衣服的制作原料,并小組設計對話。最后,教師帶領學生著重學習Reading部分的課文The fashion show,了解當代中學生的穿衣情況,借機融入情懷教育,即學生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能與同學攀比服裝,也不能穿奇裝異服,穿衣要以大方、樸素為主。
生活中處處有人文情懷因素,情懷培育就隱藏在現實生活之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進一步擴大情懷培育的實效性,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實際,圍繞具體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引入一系列生活化素材,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資源,既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又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情懷元素,從而有效滲透情懷培育(陸芳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7 Shopping的中心話題是“購物”,主要學習一些有關購物的句型,談論在商店購物的情況。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幫助其掌握詢問價格、提供幫助的句型,了解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的區別,并熟練運用有關“購物”的日常交際用語及部分特殊短語。其次,教師圍繞單元中心話題“購物”設置生活化問題,如“Do you like shopping?What’s your favorite shopping?When do you go shopping?Does your mother like shopping?Who 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ith?Does your friend like shopping?”等,并組織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談論是否喜歡購物,最喜歡買什么及身邊的購物現象,同時融入一些有關消費觀念的情懷培育,如摒棄求新性、從眾性、盲目性等負面購物心理,樹立適度消費觀,理性消費,從而達到情懷培育的目的。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懷培育與單詞、短語、語法、句式等語言知識相比較,具有典型的隱性特征,不僅要深度挖掘與主動融入,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同身受,從而不知不覺地接受情懷培育,提升人文素質。對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實物道具、現代教育手段和語言藝術等方式,全力打造適宜的情懷培育環境,有效提升情懷培育力度(顧勝楠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中心話題是“問路”。首先,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幅江蘇省南通市的地圖,帶領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地點與交通圖標,并復習、鞏固問路與指路的句型。其次,教師可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分別扮演問路者與指路者。比如,創設一個迷路時有人提供幫助的情境:
A: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B:I am sorry,there is a policeman,you may go and ask him for help.
A:Ok,thank you all the same.
B:You are welcome.
A:Excuse me,sir.I want to going to the nearest hospital.But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here,c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C:With pleasure,walk straight along that road.Then,turn left and you see a China post,the hospital is behind the post.You can’t miss it.
A:Thank you,and how long will it take?
C:About 15 minutes.
A:You are so kind,thanks.
C:Not at all.Bye-bye.
A:Bye.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滲透助人為樂的情懷教育。
課堂不僅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場所,還是實施各項教育的“主陣地”,自然包括情懷培育。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在情懷培育方面,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形式與流程上的設計,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現個人能力的機會,并使他們無形間受到情懷培育(丁軍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核心話題是“食物與生活方式”。首先,教師可展示一組常見的食物圖片,并提問:“What food do you like/dislike?”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真實情況相互交流,初步了解彼此的飲食喜好。其次,在教學Reading部分的課文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時,教師設置話題:“What do you often eat for three meals a day?Do you know how to eat healthily?Do you like eating sugar?Eating too much sugar is bad for our teeth.Do you think so?Do you often drink cola?Cola is unhealthy.How to change this bad habit?If you are not strong or healthy enough,what do you plan to do?”并與學生自由談論飲食與生活習慣,指導他們快速閱讀,掌握文章大意。最后,融入一些有關健康飲食的知識,并提出幾點建議,如“有規律地進餐,每頓要饑飽適宜;常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有效清理體內垃圾;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堅持進行有氧運動”等,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與生活態度。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情懷培育是一項長期且重要的任務,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方面,教師要長時間堅持;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僅僅口頭說教,而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先完成課內教學任務,再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機聯系,帶領學生多參與一系列有關情懷教育的實踐活動,使其將理論付諸實踐,增強人文情懷認知(鄭勇剛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的中心話題是“環境保護”。首先,教師可依托課本內容指導學生一邊學習新的語言知識一邊就“環保”展開討論,并結合Reading部分的課文Green Switzerland了解瑞士的環保措施,讓他們對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產生反思,喚起自己的環保意識。其次,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當地的環境情況,并拍攝一組照片,合作撰寫一份環境調查報告,指出問題所在,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環保舉措,如在校園、社區、街道上張貼宣傳語“減少浪費,夠用即可”“垃圾分類,循環使用”等,阻止不文明和浪費資源行為,響應公益組織等,使他們從自身做起,增強環保意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不能只講授語言知識與技能,要加大人文情懷培育的力度。同時,教師要依托教材內容,從多個層面融入情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接受人文教育,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