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教師群體開始正視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紛紛致力于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探究,力求為學生的英語認知創設高效化、情境化和趣味化的平臺,促進他們快樂成長。其中,主題語境教學開始嶄露頭角,并顯示出強大的戰斗力、發展力和創新力,開啟了英語課堂的新局面。
英語課堂是初中生知識學習、合作探究、全面發展的生命基地。然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令人堪憂。
1.課堂氛圍沉悶壓抑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習慣知識講解和知識輸送,整個英語教學呈現“單向”的信息輸送方式。學生在默默接受中活力漸漸消退,大腦興奮程度漸漸弱化,主觀能動性不足,使課堂氛圍沉悶、壓抑。
2.教學過程簡單低效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以“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學生參與課堂交流僅僅停留在“對”與“不對”。簡單枯燥的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認知激情和探究熱情,教學處于低效、尷尬的狀態。
3.教學關系冷淡疏遠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知識講解,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很少關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學關系僅僅停留在知識傳輸的客觀聯系上,使教學關系漸漸變得冷淡、疏遠。
教師不僅要正視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還要客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只有找到“病灶”,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忽視認知狀態的積極作用
教師僅僅將“知識”看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營養元素”,忽視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尤其是良好教學氛圍對認知狀態的科學調控,不利于其認知發展。
2.忽視認知過程的主動高效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僅沒有調控好學生的認知狀態,而且沒有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參與機會、表現空間和思維契機,使其“置身事外”,在對輸送的知識“照單全收”的過程中慢慢成為毫無生命活力的“知識容器”。這樣,學生的認知過程比較被動、低效。
3.忽視認知關系的教育價值
教師受教育理念落后的影響,忽視了師生關系的強大的教育價值,導致很難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服感和依賴感,更不利于有效提升教師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這樣,英語課堂教學始終處于簡單、低效的尷尬境地和冷漠、疏遠的情感關系狀態。
通過教學分析發現,初中英語課堂已經處于“無心”“無趣”“無情”狀態,急需一味“猛藥”,從而激發生命活力、煥發主觀能動性和構建生命課堂。
語境是教師使用個人口頭語言為學生的英語認知創設的語言環境。主題語境是由教師使用教學語言而刻意創設的具有一定主題內容和導引傾向的語言環境。由此可見,主題語境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引導性、渲染性和交流性,是促進表達者與接收者形成密切交流和高頻溝通態勢的“催化劑”。
主題語境能夠為學生提供信息具體、針對性強且趣味橫生的內容,能夠渲染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留住和喚醒他們的“心”。加之,教師對主題內容的“慷慨陳詞”會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能夠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傳遞明顯的情感傾向,因而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振和心理共鳴(孔令仙 2020)。
英語課堂是語言交流的信息“高速路”,自然離不開主題語境的大力支持。同時,主題語境能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目的性、人文性、趣味性和實操性。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為例,探索如何基于主題語境科學建構初中英語課堂。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趣味性是主題語境的第一“名片”。主題語境能借助趣味性話題慢慢將學生帶入非常具體的認知內容,有助于將他們的注意力和關注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更有助于他們專心思考、深入探究、大膽創新、積極表達。
另外,主題語境中的趣味元素能有效促使學生的大腦進入高度興奮狀態,個人情緒趨于激昂愉悅,認知心理達到積極、主動的良好狀態(俞位芬 2020)。由此可見,主題語境能通過創設人性化、趣味化和專項化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在精神面貌、心理態勢、個人情緒和情感體驗等方面良好的外界刺激,并借助教學情境優化他們的認知狀態。英語認知因具有“高大上”的獨特魅力而頗受學生的青睞,其“與生俱來”的認知積極性和探究主動性為英語課堂的科學構建提供了強大的主體支持。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是一個具有高度趣味性和人文性的話題,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一邊用英語講述a banana shake的制作過程,一邊在課堂上親自操作演示時,就能為進行英語認知的學生創設趣味橫生的語言情境、引人入勝的過程展示、強烈直接的視覺刺激,以及“美味可口”的主觀想象,從而能將他們的認知之心留住,認知之趣勾起,認知之意強化,進而使他們進入最佳認知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創設的主題語境與主題化的實物情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能夠對學生的認知狀態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教師通過主題語境不僅能營造趣味性和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氛圍,以有效干預學生的認知狀態,還能引導他們進入主題探究過程,從而形成“外有”趣味化的教學氛圍、“內有”目的明確的主題探究和主體認知的實施平臺這一立體模式。主題探究能切實提高學生在課堂認知過程中的目的性、專一性和實效性,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有的放矢”。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主題語境不僅能幫助學生實現“專一認知”,還能促使他們進行趣味探究。趣味元素是推動學生積極觀察、主動思考、合作交流、創新發展的最強動力,也是英語課堂走向主體化、探究化和互助化的人文資源,能夠讓他們興致勃勃、專心致志地積極完成教師預設的認知任務和交流內容(孫良貴 2020)。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為例,在制作a banana shake的過程中,教師一邊用英語解說,一邊用手剝去香蕉的“外衣”,露出果肉;然后在解說的同時用刀將香蕉切成小塊,放在攪拌機(果汁機或豆漿機)中,再將酸奶倒入攪拌機。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教師要故意“賣個關子”,并用英語將所有準備工作表述一遍,以強化主題語境的“刻意構建”,然后按下“開關鍵”。在攪拌機飛快轉動時,教師還要用英語表述a banana shake的“酸”“甜”與“香”,同時用英語積極填充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空間。當做好a banana shake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品嘗的過程中向其輸送英語信息,讓他們在激動的情緒、愉悅的心理和開心的心情等狀態下強化英語認知。這樣,主題語境與主題化的制作過程交相輝映、相映成趣,從而為學生創設最高效的主體探究過程。
主題語境不僅能為學生的英語認知營造趣味化的教學氛圍,還能提供探究化的教學過程,更能構建出融洽密切的認知關系,有效強化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情感交流和心理互融,以此打造一個精誠團結、榮辱與共、眾志成城的“超級團隊”(萬娟娟 2020)。師生之間在互幫互助、互敬互愛中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最大限度地釋放集體智慧及團隊合力的戰斗力、發展力和創新力。
良好師生關系也是一種非常寶貴、高價值、有實效力的教學資源,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師對學生在知識學習、性格養成、品質塑造和思想教化等方面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逐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學其言、效其行”的神奇教育效果,真正推動英語課堂走向科學、高效的生命課堂。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為例,學生在品嘗美味可口的a banana shake時,會對教師創設的教學氛圍、教學過程、教學理念及實物品嘗環節產生強烈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感謝教師為自己提供了如此輕松、快樂、美妙的認知機會、情感體驗、主題語境和實物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認知興趣就會大大提升,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因此科學構建。學生逐漸成為跟隨教師一起快樂飛翔的“幸福小鳥”。
教師既是學生進行英語認知、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的引領者,又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更是主題語境的研究者、構建者和更新者。因此,教師要積極開發主題語境這一人文資源,主動實現以主題氛圍優化認知狀態、以主題探究優化認知過程、以主題合作優化認知關系,力求為學生的英語認知創設主題化、趣味化、主體化、合作化和高效化的生命課堂,大力加速他們的知識學習、合作探究,使其快樂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