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教師群體開始致力英語課堂的創新構建、主體參與、生活教育的科學發展之路,以求為小學生的英語認知、課堂參與、合作交流和快樂成長創設一種人性化、趣味化、互動化、高效化的認知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主題趣味英語課堂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和普遍好評,逐漸成為英語課堂的主流教學模式。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發教材內容,并將其作為一種活動主題進行科學構建,進而形成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主題認知活動,以此幫助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英語學習(李曉宇 2019)。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秉承主題教學、實物教學、情境教學、生活教學、情感教學、主體教學等先進理念,并借助“強強聯手”的開展理念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最優化的認知方式。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縮小了英語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切實推動了小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在交往中說英語。主題趣味英語課堂具有以下五大特點: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能夠讓小學生明確當天的認知任務和活動內容,因而具有突出的主題性、針對性和目的性。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用品,構建接近現實生活的認知界面和英語交流平臺,因而具有突出的情境性。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極大地弱化了“教英語”與“學英語”的活動痕跡,讓“說英語”隱含于趣味互動中,因而具有突出的趣味性。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將知識教學“移植于”生活場景中,有效弱化了師生之間的角色定位,更開放化,因而具有突出的生活性。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不僅為小學生提供生活場景,還讓小學生以特定身份或人物角色參與趣味活動,因而具有突出的扮演性。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整合了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生活教學等多種先進教育理念,極大地創新了英語教學過程。
首先,構建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是小學生進行英語認知的需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自人類活動,學生自然要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進行英語認知。這樣,有場景、有內容、有活動、有交流,小學生的英語認知才會有效。
其次,構建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是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需要。英語教學是幫助小學生快速掌握英語知識傳輸過程的重要途徑,要求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借助主題教學、情境教學、趣味教學、主體教學實現小學生的高效認知。
最后,構建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極力推動英語教學生活化、趣味化、互動化和主體化,真正讓小學生成為英語交流的主人,切實促進他們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求,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力求借助多種先進教育理念構建最優化的英語課堂(劉芳 2020)。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為例,探索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科學構建策略。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小學生、桌子、凳子、黑板等五大要素構成了英語課堂的基本“骨架”,小學生會在“習以為常”中逐漸產生審美疲勞,認知狀態、學習興趣、求知動機和發展意識逐漸“萎靡不振”。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中,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物玩具,如bread、meat、potatoes、tomato、soup、apple juice、orange juice、fridge、knife、fork、pan、chopsticks等。大量實物道具能夠在教室內創設真實的“廚房情境”。這樣,好奇心較強的小學生就會被眼前“特別好玩的”學習道具所吸引,其認知興趣、認知情緒、心理態勢和求知動機就會高漲,自然催生出強烈的參與意識、配合動機、表現欲望和發展意識。
在傳統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范讀、領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是依靠課本內容開展的,造成課堂活動內容固定、教學過程生硬、教學氛圍沉悶。這樣,小學生很難獲得良好的感官刺激,大腦無法進入興奮狀態。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中,教師提供的諸多實物玩具,將平時只能進行讀課文、背單詞的英語課堂轉變成一個“臨時廚房”,講桌、黑板、粉筆等常見物品已經被顏色艷麗、造型卡通、大小不一、多種多樣的實物道具代替,激發了小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另外,大量實物道具的出現極大地弱化了英語課堂的“客觀存在”,使小學生逐漸融入實物道具創設的廚房情境,甚至頭腦中浮現出“熱氣騰騰的某種美食”的情境,從而加深他們對目標知識的印象。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僅僅“照本宣科”,信息感知與信息交流的范疇非常狹小,導致很難激發小學生的認知積極性、探究主動性和交流自覺性,也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參與意識和積極的思維意識。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中,教師創設良好實物情境的目的不僅是讓小學生融入廚房情境,還要引導他們借助實物道具做飯、扮演、表現,更要推動他們在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廚房場景中用英語說食物、說美食、說想法。另外,小學生可以一邊玩實物玩具,一邊進行交流互動。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將英語口語與實物內容一一聯系起來,使其口頭表達擁有強大的實物支持,而且便于他們相互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內容理解和英語交流,從而提高課堂信息交互的效率。
在傳統課堂上,小學生的英語認知局限于語言信息的反復記憶和機械模仿,師生之間基本沒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也不會產生心理共鳴。這說明教師的“純知識教學”忽視了師生之間生命體的情感交流需求和心理交融傾向。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中,教師提供了大量實物道具。小學生在使用實物道具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很多交流、協作、互助的機會,從而促進彼此之間認知信息、情感體驗、心理態勢和主體情緒等進行高頻交流和實時交互。高頻化的信息交流不僅能有效促進小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還能有效密切他們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加速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從而提升英語課堂的“人情味”。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雖然引導小學生進行了大量課堂活動,但是他們在被動接受和隨聲附和中的認知熱情、求知動機、交流意識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導致其主觀能動性難以“有效啟動”。實踐證明,缺乏生命活力支撐的英語教學是低效的。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主題趣味英語課堂中,在教師的組織下,小學生分別扮演father、mother、Liu Tao等三人,使用教師提供的實物道具進行動作模仿、造型展示、個性創作,并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對話訓練,形成具有一定欣賞性、知識性的課堂情景劇。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表現主動性和表演自主性,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完成課文內容的訓練任務后自主發揮,實現談話內容的有效拓展和話題創新。這樣,小學生在主體參與中極大地激發了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認知效果。
主題趣味英語課堂是一個龐大的活動體系,需要教師在課下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此外,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切實保障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科學、高效。
第一,教師要注意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組織性。教師在課下要準備大量的生活用品,便于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還要精心謀劃活動過程、內容及注意事項,更要在活動過程中密切關注,實時引導小學生的認知活動。
第二,教師要注意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目的性。教師要以科學訓練小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小學生的快樂認知為目的,并以此為指導思想進行情境創設、材料投放、活動預設、過程管控和效果評估。
第三,教師要注意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發展性。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主導思想是實現小學生的生活認知、英語交流和主體成長。因此,主題情境要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借助自身的發展性豐富活動場景(沈黎黎 2020)。
教師是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選擇者、實施者和優化者,也是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的研究者、完善者和推廣者,更是小學生快樂認知、主動交流和自覺發展的承載者、踐行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要以主題趣味英語課堂為有力抓手和教學平臺,并積極以實物教學優化材料投放、以情境教學優化認知氛圍、以生活教學優化認知過程、以情感教學優化認知關系、以主體教學優化認知效果等方式付諸實施,為小學生的英語認知與快樂成長創設一個主題化、情境化、人性化、趣味化、主體化、互動化和高效化的“生命樂園”,切實加速他們的知識積累、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促進并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