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鴻
《氓》是《詩經》的經典篇目之一。凡讀過的人都為文中的女主人公而嘆惋。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主人公正是憑美好的德行贏得了讀者。千百年來,這一形象激勵著人們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找一個意中人,與之白頭偕老,這樣的愿望本樸素不過,但女主人公的生活遭遇和不幸的命運,卻讓人同情、憐憫。在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本真執著的情,洗盡鉛華的美。下面具體從人物的三“盼”三“嘆”方面來進行探析。
一盼美好姻緣。未婚前對那個抱布貿絲的男子不說是一見鐘情,也是你情我愿,心心相印。追求美好的婚姻,是普天下人的共同心愿,找得如意郎君,是待嫁女子的理想歸宿。氓一出場,那“蚩蚩”的樣子就深深吸引了女主人公,讓她傾心愛慕,芳心暗許?!胺宋翼┢?,子無良媒?!迸魅斯涍^初步的考驗,度過了“不見復關,泣涕漣漣”的相思,迎來了“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的歡欣喜悅,最終寶馬香車,身手相牽,品嘗了婚姻的圣果,珠聯璧合,了卻了那份日夜相思的牽掛。
二盼幸福生活。心隨人愿,與心儀的男子走在一起后,女主人公深深明白,美好的生活需要勤勞的付出,愛巢的構建也需要物質生活做基礎。于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比硇牡赝度?,盡可能分擔男子肩頭的重擔,恪守古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習俗,一心經營著生活的小天地。一年年的辛勞,家業漸豐;朝暮不息的勞作,對生活滿懷憧憬。她希望通過自己辛勤的汗水為愛巢助力,澆灌出幸福的花朵,讓家人的生活無憂無慮,少一份風雨奔波。
三盼白頭偕老。“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迸魅斯黾藓笠恢背两谔鹈鄣膼矍橹校M全力,打理家庭,豐盈物質,信守諾言,苦中求樂,就是希望夫妻同心,琴瑟和鳴,牽手一生。心中有愛,腳下有路。家是愛心的港灣,為了愛,她心無怨,身不累,牽著那份美好,揣著那份執念,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操勞備至。每遇難關,一想到心愛的人,全身就充滿了力量,精神百倍,繼續向前。女主人公不懈努力,是在用實際行動表白著自己的心愿。
可見,女主人公的心靈是多么美好、淳樸。物質生活再苦,也壓不住她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奮斗。她相信冥冥之中的姻緣是神靈的賜福,“爾卜爾筮,體無咎言”的相牽是命中注定的人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再苦再累,終到那地老天荒的一天。這種盼是符合常人心理的盼,極具代表性。
從《詩經》形成的年代來看,不論是西周初年還是春秋中葉,都是一個宗法制盛行的時代,男尊女卑,地位懸殊,社會等級森嚴,女子在家庭中“束于禮,止于禮”,處處謹慎,步步留心,位置極低。她之所以有這樣的期盼,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分不開。追求自由婚姻,說明缺乏自由婚姻的現實;追求幸福生活,說明女子只是家中的附庸而已;追求白頭偕老,那只是眾多普通女子的善良愿望罷了。基于這樣的社會現狀,下層人民才有了積極的渴求和美好的愿望。詩人塑造這一形象打動了無數讀者,引發了不同思考。在她身上,寄予了多少厚望,使自由、幸福、和諧的生活追求具有了不同的意義。而女主人公的處境及其命運,更多的是讓人悲憫!人物之美,美在心靈,美在勤勞地創造生活。帶著這種美,作者的筆鋒陡轉,從人物的“盼”轉為對人物的“嘆”,兩相對照,反差鮮明突出。
一嘆她溺情難脫。愛情是甜蜜的,生活是現實的。過度沉溺于愛情當中,過度對愛情生活寄予厚望,往往寄之愈高,摔之愈慘。歲月不知人已老,那無情的刻痕已悄悄留在曾經姹紫嫣紅的雙頰。沒日沒夜的操勞,消磨去了女主人公的青春容顏;專心經營著愛巢,卻不知心上人已有所轉移。特別是一個經商的男子,難免不被外面的花草沾染,悲劇發生自然而然。“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辈恍业纳罡饔懈鞯牟恍?,生活如果缺失了應有的佐料,愛情便沒有了依附。
二嘆她錯識良人。自己一心一意在營建家園,而男子卻不珍惜,反而三心二意,離心離德,這對自己是多么不公。視覺疲勞也罷,各種瑣事也罷,只悔當初識錯了人,枉費了一腔心愿。生活是驗金石。為了得到自己,男子花言巧語,海誓山盟,使自己托付終身的婚姻成了對方玩弄感情的把戲?;谧约?,因為愛情一時沖昏了頭腦;嘆男子,喜新厭舊情有所遷,“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導致眼前不歡局面的出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貴族階級生活的驕奢淫逸,下層人民命運的曲折悲慘——無人身自由,隨意遭人踐踏。生活的經歷,情感的波折,不平的現實,一步步讓女主人公認清了男子的本相,于是逆襲生活之世俗,義無反顧地回擊男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種決絕的態度和這份果敢的膽識,令人拍案叫絕。
三嘆她處境艱難。自進婆家門,便開始了苦難的生活。沒日沒夜的勞作,一干就是多年,任勞任怨不說,也沒換得婆家人一句同情的話。滿腔的委屈給誰說?或許傾訴給“丈夫”聽一聽,結果“丈夫”不但不同情,反而拳腳相加,實施家暴,弄得遍體鱗傷,眼淚倒肚流。曾經那個“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的男子何在?光陰飛馳,人性善變,情感無助,生活是多么艱辛。一邊是善良、勤勞,一邊是世俗、可惡,優劣立見。男子負心,家庭生難,希望兄弟們能同情,給自己以精神的慰藉,而得到的卻是過多的不是,難以理喻的指責。“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哪里明白女主人公的處境和內心之苦!他們受制于環境習俗的陳規,認為男子的所作所為合矩中規,理所當然,社會如此,天下如此。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男子可以高高在上,為所欲為,小小一個弱女子又算得了什么?伺候主人,做苦工似乎成了應盡的本份。除此之外,還能有別的奢望嗎?不能有。男本位大行其道,恣意妄為,已是整個社會的主流,女子猶如螻蟻、飛塵,微乎其微,實在不值得一提。誰還去考慮她們的處境和感受?
三盼三嘆,讓女主人公看清了對方,反省了自己。故事的結局雖然是悲劇式的,但正是這震撼人心的悲劇,活脫脫地塑造出一個個性鮮活的人物。這個人物自身有她的不足,比如輕率、幻想,但勤勞、堅韌的美德令人贊賞,值得肯定。讀者多為她不幸的遭遇而嗟嘆,為使她無助的社會環境而深思,也為她決絕的態度而振奮。頭腦冷靜,不盲從,不沉溺,有主見,生活就有好兆頭。如果迷失了自己,美麗的陷阱便是苦難的開始。女主人公的經歷告誡我們,不慎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不論社會環境怎樣,習俗總影響著人的生活?!对娊洝分涝谟趥鬟f了這種美,讓后世更多的人看到這種美,關注這種美,也反思這種美。藝術是生活的寫照,但藝術更好地概括了生活?!睹ァ分械呐魅斯悄莻€時代無數女子的縮影,她的舉動就是天下所有遭踐踏女子情感的宣泄,以此有力地去聲討那種不平等的社會。
《氓》猶如一道閃電,撕裂了漆黑的天幕;猶如一粒沙石,激起了深潭的浪波;猶如一擊重槌,敲響了渾厚的沉鼓。從相戀、相守到分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盼的執著,嘆的痛心,其對后世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