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茂賢
作業,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的現狀如何呢?經調查發現,初中語文作業在量的方面,較過去略少,體現出“減負”的跡象;在內容上少了一些“古板”,多了一些靈活,體現出“質”上的一些變化。然而,盡管如此,初中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卻也顯而易見,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一言堂”,也就是作業的布置唯老師說了算,學生成了一只瓦罐,老師塞什么,你就接什么;老師塞多少,你就接多少,學生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
二是“一刀切”,也就是作業的內容不論難易,不分優差,就此“一刀”,有的“走運”,有的“倒霉”。“走運”,是因為這“一刀”恰到好處;“倒霉”,是因為這“一刀”要么過淺,要么過深,過淺于其無益,過深于其有害。
三是“一邊倒”,也就是學生的作業為清一色的語文知識,而且為清一色的書面作業。
四是“一秤稱”,也就是學生作業的評價,由教師采用一種標準、一種尺度進行評定。
這些現象,不僅反映了學生在作業中的被動地位,也反映了初中語文作業內容的單一、低效,還反映了初中語文作業評價的片面、籠統,這無疑大大削弱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直接降低語文作業的綜合效能,從而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大打折扣。
鑒于以上背景和現實,轉變作業設計理念,推進作業設計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而架構分層作業便是突破傳統、貫徹新課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一條科學之路。
初中語文分層作業是指綜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語文素養以及興趣特長等諸方面狀況,由教師設計學生完成或經教師指導由學生設計并完成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
我國古代圣賢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核心其實就是以人為本,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狀態,實施不同的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按其自身規律而發展。分層作業,正是根據不同水平和特點的學生而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無疑是因材施教思想的直接體現。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正是基于《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層級,再依據不同層級的學生設計不同層級的作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發展不僅是有序的,而且是持續的。
顯而易見,實施分層作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完全可行而必要的。
那么,如何實施初中語文分層作業呢?
實施初中語文分層作業,必須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為統領,切實改變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業盲目、單一、籠統、低效的現象,探索一條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語文作業創新之路,并形成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組織、監管和評價體系。
具體來說,實施初中語文分層作業,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
一是確定好架構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原則。
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應遵循一定的準則,可以有效避免作業設計的偏頗、盲目,最終促進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更加合理、規范、高效。這些原則主要是:主體與主導相結合的原則、統一作業與個性作業相結合的原則、必做作業與選做作業相結合的原則、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相結合的原則、口頭作業與書面作業相結合的原則、獨立作業與合作(交互)作業相結合的原則、教材作業與社會實踐作業相結合的原則等。作業設計堅持了這些原則,就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訓練和發展。
二是合理架構語文分層作業的類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那么,真正意義上的語文作業也自然無處不在,也就是說,語文作業的領域是極其寬廣的。語文作業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設計。研究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類型,就是研究確定語文作業設計的各類標準,然后據此對語文作業進行分類。如按語文作業的深淺程度,可以將語文作業分為基礎型、提高型、拓展型;又如按語文作業的表現形式,可以將語文作業分為口頭型、書面型、實踐型;再如按作業訓練的主體可將語文作業分為獨立型、合作交互型;另如按作業涉及的范圍可將語文作業分為課內型和課外型等。可以說,架構語文分層作業的類型,可以使語文分層作業的內容設計及訓練更加系統、全面。
三是科學架構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內容。
分層作業的內容,是學生訓練及發展的載體,因此,分層作業內容能否科學架構,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發展。分層作業的內容設計,應依據教材體例分課文、口語交際、寫作、語文實踐四類進行分層作業設計,這四類設計相互融合并自成體系。四類設計均按年級順序進行,同時又按教材編排的單元順序進行。此種設計與教材編排相吻合,非常便于操作。分層作業內容的架構應兼顧作業的質和量兩個方面。質,也就是作業內容對促進學生發展的“含金量”,包括作業的難易程度、涵蓋的知識能力訓練面等;量,也就是各類作業的總量及每一單項題量等。分層作業的內容,無疑應有明顯的層次梯度和不同的數量,以此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
四是完善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組織與監管系統。
如果把學生比作一棵棵小樹苗的話,作業的內容就是促進小樹苗成長的肥料,而語文分層作業的組織與監管則是如何施肥。施肥的措施、方式,將直接影響肥料功能的發揮。語文分層作業的組織與監管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語文分層作業的組織,應將教師組織、學生自主組織和學生合作組織融為一體,三管齊下,充分發揮各“管”功能。語文分層作業的監管,應成立全班作業監管中心,并分層成立作業監管小組,同時采取層內結對互管、跨層結對互管、分層監管的方式,以此保障分層作業的有效實施。
五是健全初中語文分層作業的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不僅是檢測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學生后續發展的潤滑劑。完整的評價體系,是為學生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健全評價體系,可以從評價主體、評價運用、評價方式三方面著手。評價主體,可實行多元評價;評價運用,可采取等級評價、分層評定;評價手段,可采取檢查、展評、競賽、匯報、交流等多種形式,具體運作時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使評價效果達到最優化。毋庸置疑,科學的評價,是架構分層作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推動分層作業實施的極為重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