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說明文是很常見的應用型文體,它的文章內容十分嚴謹,在語言表達上也兼具準確性和生動性,通過對說明文中特有的語言技巧的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語言特色并從中總結語言表達的知識。本文以《蘇州園林》為例來分析并思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探討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說明文語言技巧的教學。此外,《蘇州園林》作為事物說明文重在介紹某一事物,通過作者的語言來讓讀者感受美好,本文主要提出了例句分析教學、學生自主分析以及小組合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說明文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經典文章,也是進行說明文語言技巧教學的重要例文。在進行說明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例句分析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例句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還可以通過歸納匯總的形式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表達技巧進行分類。就像《蘇州園林》中一開始就用“標本”這個詞,不僅讓讀者感受到蘇州園林的地位,還準確地說明了蘇州園林對其他園林的影響。說明文中對于數字的表達是十分嚴謹的,通過最準確的表達來為讀者傳遞最貼切的信息,數字表達也是最直接的語言說明技巧,“四扇,八扇,十二扇”這句話就可以作為數字語言的表達例子,教師通過對這句話的分析教學來讓學生在腦海中構思出扇子的各種形狀。此外,準確的限定詞也是說明文的語言技巧所在,教師通過對“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以及“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的分析,來向學生說明葉圣陶先生在進行語言構思時的嚴謹,“大多”指的是大部分,即不是全部的池沼都是引用的活水,如果這個詞去掉的話就無法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了,這兩個例句中的詞語“極少”就與“大多”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處例子都是采取了限定詞的方式來說明一些情況,通過說明性的語言來使文章的表述更加嚴謹,將相似的語言技巧進行匯總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說明文語言的技巧。《蘇州園林》中許多句子都通過不同的技巧來展示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些詞和句子在文章的表述中起了極大的作用,沒有了他們,說明文會變得不嚴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此類句子并將其作為說明文語言技巧的教學例子,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事半功倍,提高學生的說明文學習能力。
當前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說明文中的生動性詞語讓學生在閱讀《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更能夠感受到蘇州園林的魅力,說明文雖然要求用準確的語言來表述一些事物,但是在文章中也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文章更為生動一些。如果在敘寫過程中只是使用準確的語言,很可能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枯燥,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極大程度上抓住讀者的眼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文中生動性的語言并進行分析,“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這句話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景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本句所使用的語言技巧,“俯仰生姿”讓學生感覺到樹木之間多了互動,在互動中盡顯蘇州園林的生機,“寂寞”更是采用了擬人的詞語來讓蘇州園林的四季有了人的情感。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有引用古詩詞的句子,“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學生借助古詩詞的輔助很容易感受到文章變得生動親切起來。對于學生來說在自主分析句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古詩句從側面反映出蘇州園林絕美的風景,無論哪個角度的觀看,眼前的景物都是“魚戲蓮葉間”的美好,熟悉的古詩詞不僅傳遞出如畫的美麗,還帶給了學生閱讀時的親切,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讓學生真正掌握說明文語言的分析方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引導的方式教給學生正確的分析方法,還要通過布置小組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整理說明文語言的作業。首先,教師在“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這句話的分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句話中描寫了哪兩種事物,然后觀察描寫的側重點并進行分析。“假山的堆疊”,只寫了一句話,重點介紹“池沼”,教師通過對句子的分析帶領學生去總結池沼的具體特點:引活水、池沼大者為全園中心、橋梁多樣、河岸屈曲,配以石草、水中有魚蓮等五處,作者寥寥數語就可以傳遞如此豐富的內容,這是需要我們學習語言的表達技巧。此外,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語言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可能無法實現對知識的完全吸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小組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總結和消化,對語言技巧進行分類和學習。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說明文語言的兩大特點:準確性和生動性,然后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對教師上課過程中提到的一系列的關于準確性和生動性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分類。對語言的準確性可以分為詞語順序的準確性、語言范圍表達的準確性。教師在上課中講到“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以及“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都是語言范圍表達準確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發現“大多”和“極少”等詞可以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準確。從“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可以發現“藝術”和“技術”是不能互換的,近義詞雖然大意相同,但是感情色彩和程度是不同的,詞語的順序也極大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第二大類就是語言的生動性,小組之間可以在文中尋找一系列生動的語言,通過反復比照來發現語言生動的秘密,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生不難發現文中通過擬人、列舉、引用等修辭手法來說明蘇州園林中的事物,使蘇州園林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學生在自主分析和總結的過程中真正消化知識,提高了對說明文語言的認知。
本文通過對《蘇州園林》中的語言進行分析,細致地剖析了文中表現準確性的詞匯以及讓文章更加生動的詞匯,發現蘇州園林描寫過程中的巧妙之處。關于說明文語言技巧的教學不能僅僅是教師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我反思和總結的過程中深入地感受說明文的語言技巧并將其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說明文實踐的過程中將這些語言表達技巧使用得行云流水,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