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世堂
生活是習作之源,學生習作的動機和靈感更是來自于生活。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教師要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下來,用嘴去描述,用心去感受,用筆去記錄。教師還要善于為學生創造樂于表達、易于動筆的情景,讓他們把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內容,巧妙地變為寫話的素材。同時,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敢于、樂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筆者將從四個方面淺談低年級學生積累寫話素材的途徑。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中五彩斑斕的瑰寶,而低年級課本中的古詩更是生動、形象、有趣,并有著滿滿的意境。老師在指導同學們學習古詩時,積累寫話素材。
例如,部編版(下同)一年級上冊王維的《畫》,整首詩可以說是一幅精美的山水花鳥圖。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和學生通過學習感受這些詩詞的畫面美,課后再布置作業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學過的詩用筆“畫”出來。
再如,同學們的假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復學后,教師會請學生把自己在假期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畫出來。
畫完畫后,請同學們講講自己的畫作。同學們展示的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和一句句稚嫩的話語打動了所有人。在上面的兩個課堂活動中,老師用錄音筆記錄下學生動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感受。之后,老師可以將同學們的語音轉換成文字打印出來,并在作者一欄標注出每個同學的姓名,隨之告訴全班同學:這就是我們以后寫話的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能感受到寫話就是寫自己想寫的事,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寫話就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雖說各種寫話素材就在同學們身邊,但由于學生的年齡小,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生活閱歷較少,因此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寫話素材。這也要求教師要以自己的生活情趣激發學生的情趣,以自己的感悟啟發學生的感悟,帶著真情實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老師可以把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的片段記錄下來,展示給同學們,讓老師的隨筆成為同學們效仿學習的版本。
例如,教師在開學第一天就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教師便寫下《一年級的同學趣事多》,在適當的時候讀給同學們聽,當他們聽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后,紛紛笑得前仰后合。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告訴他們,大家也可以把發生在班上的或自己身邊的事記錄下來,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
于是,一篇篇或有趣或難過或感動的故事,在同學們的筆端不斷涌出。一位同學寫道:“今天語文課學習《小猴子下山》時,老師問:‘小猴子下山都看到了什么?’我知道得可清楚了,因為在幼兒園時媽媽就給我講過這個故事,我都記下了,我的回答一定是最正確的。于是,我把手舉得可高了,我幾乎都要站起來了,但是老師還是沒叫我回答,我真的好失望呀!”
從老師的示范到同學們的模仿,寫出了他們的快樂與煩惱,也成為了同學們寫話時最真實有趣的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回味了自己獨特的經歷,也體會到習作的樂趣,一舉兩得。可以說,讓學生寫什么、怎么寫,實際上就是一種練筆,從不會寫到有目的地寫,循序漸進,漸次進階。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學生感興趣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素材的積累水到渠成。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主題班隊會,老師可以請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演一演。
再如,在開展“三節三熱愛”的主題班會時,教師先讓同學們了解三節三熱愛的內容,再請同學們表演生活中自己經歷過的有關“節約與浪費”的故事。讓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表演,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有順序地講給父母聽。請家長記錄并轉換成文字,當同學們看到自己的語音變為文字時,那翰墨飄香的的味道一定會讓每一個人陶醉。長此以往,同學們就會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有意識地留心觀察并記錄,這些記錄也一定能成為學生最有意義的寫話素材。
除了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教師還可以巧用教材,讓課本中獨特的資源成為同學們的寫話素材。
例如,一年級下冊《龜兔賽跑》一課是我國經典的童話故事,學完課文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兔子小看了對手烏龜,沒有領上獎杯,它非常懊悔。那請大家猜一猜,想一想,演一演,烏龜會怎么想?如果兔子和烏龜再進行一次比賽,誰會是冠軍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表演著、興高采烈地享受著,而這一切都為以后的寫話埋下了伏筆。
如上面能表演的內容,在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當然,除了同學們對自己感興趣的片段描述之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同學們對其他同學的動作、語言等進行評價,逐漸讓同學們不僅會看、會說、會想,還會寫。
寫話是一種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語言文字創作,是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思維的主要渠道,也是習作的前期鋪墊。
寫話教學看似屬于語文知識的范疇,但其實還可以涉及到同學們每門學科學習的信息。因為,任何一件與學生生活、學習有關的事情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完“十幾減八”之后,老師可以請同學們用一段話描述自己擺小棒學習的過程。描述的過程看似很輕松,但要敘述得簡單清晰,除了具備相應的知識外,還要會用關聯詞語把計算的過程完整地串起來。這種做法,既為同學們有層次的口語表述做了鋪墊,又拓展了同學們積累寫話素材的渠道。
再如,許多同學都喜歡手工制作,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操作過程整理出來,成為寫話的素材。首先,同學們可以先把自己制作好的手工作品拍成照片,再把自己的制作過程敘述出來。然后,家長把孩子的作品照片和制作過程說明打印在同一張紙上。最后,老師將這一張張漂亮的圖文作品貼在班級的展示欄里。看著自己的作品呈現在所有人面前,同學們在自豪的同時,也一定能感受到自己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成為難忘的瞬間。低年級的動手活動非常頻繁,那就完全可以經常性地利用孩子們身邊的這些資源,讓這種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變得常態化。
雖然這些體驗和感受有細膩和粗疏之分、有復雜與簡單之別,但無形中都增加了同學們積累素材的經驗,也為他們后面的習作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支持和清晰的思維路徑。
關注生活,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將來在寫作文時最苦惱的“寫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表達立足生活,更真實、有真情。這些學生親身經歷的人和事,一定能成為他們日后寫話的最真實的素材。同時,也能讓學生正確地運用母語,恰當地表情達意,以達到與人良好地溝通交流的目的,讓學生們愛上寫話,愛上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