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教師發展中心 孫智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形式是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特別是戶外游戲活動,幼兒更加鐘愛。組織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是幼兒園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之一?!毙“嘤變赫幱谏眢w發育期,身體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們應依據幼兒發展的身心特點,選擇適宜的游戲內容,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健康發展。
小班幼兒處于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身體和手已經能比較自如地做動作。這個年齡段幼兒的戶外活動有兩個特點:一是易疲勞,注意力易轉移;二是不能掌握準確的動作要領,甚至不能聽清楚教師的要求。因此,在小班幼兒的戶外活動中,激發幼兒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愛模仿是幼兒最突出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將戶外游戲活動情節化、擬人化,將大大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對游戲樂此不疲,使游戲活動的目的有效達成。
體驗戶外游戲活動的快樂,提高動作發展能力和意志品質,這是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教師應成為幼兒達成此目標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育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最適宜的游戲活動,充分挖掘游戲的教育價值,不斷探索提高幼兒的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能力依然較弱,很容易受其他事務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向。所以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點入手,生成游戲體驗。比如,春天到了,幼兒對天空中飛來飛去的小燕子感興趣,在幼兒充分觀察、認識小燕子的前提下,師幼開始了“燕子飛飛”的游戲。幼兒模仿小燕子的樣子,克服種種“困難”,該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戶外活動包括鉆、爬、跑、跳、投等能力,小班幼兒在這些方面的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動作的協調性、準確性較差,體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幼兒的活動,容易使幼兒失去興趣,活動的持續性差。所以,教師需要根據該時期幼兒的身心特點,設計適合幼兒活動的游戲。比如,小班階段是幼兒學習單腳跳的最佳時期,在戶外游戲中幫助幼兒掌握單腳連續向前跳的技能,分步驟學習,由易到難。最初,讓幼兒學習小鴨子搖擺走路。練習時,幼兒抬起一條腿站立,同時可以單腳跳一跳。在這個環節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掌握單腳站立的正確方法。然后,再讓幼兒練習單腿跳。為了增加幼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幼兒的腳上掛上小鈴鐺,只要小腳一跳,小鈴鐺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最后,給幼兒增加難度。讓幼兒連續跳,可以模仿青蛙的跳躍姿勢。如此,幼兒逐漸掌握單腳連續向前跳的技能。
有組織的游戲,都離不開規則,參加游戲就要遵守規則。小班幼兒喜歡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忽視規則的重要性。教師應設計簡單、容易遵守的游戲規則。比如,教育幼兒玩玩具時要有一定的順序,應按秩序輪流進行,不能插隊;玩玩具不能爭搶,要和同伴商量;按照規則進行游戲,不做違背規則的事情;活動中注意安全,不可互相推搡等。
例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中,教師扮演老鷹,站在場地中央,幼兒扮演小雞?!袄销棥背骸拔沂抢销?,我要捉一只小雞吃吃。”“小雞們”一起唱兒歌:“小雞、小雞快快跑,別讓老鷹抓住了。”唱完兒歌,“老鷹”繞過前面的“雞媽媽”去捉最后面的“小雞”。被捉到的“小雞”可以坐到旁邊休息,下一次被捉到的“小雞”可以替換同伴下場。這個游戲引導幼兒要按游戲規則進行游戲,一是唱完兒歌后才能開始捉“小雞”;二是被捉到的“小雞”要去旁邊休息。幼兒在游戲中,培養了規則意識。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主動投入是快樂游戲的重要標志。最直接的表現為幼兒能夠主動地投入和沉浸在游戲中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游戲“小青蛙找媽媽”中,幼兒沒有練習過蹲、跳的動作。教師通過創設幼兒喜歡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積極、愉快地接受動作練習,學習蹲、跳的動作要領,從而有效地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興趣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幼兒喜歡一個活動、對這個活動感興趣,就會集中注意力,就會動腦筋想辦法。教師采用簡單有趣的結束方式,使游戲在高潮中落下帷幕,給戶外體育游戲畫上圓滿的句號,讓幼兒意猶未盡,幼兒自然對下一次游戲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期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任務,是要為幼兒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苯處熞o予幼兒適當的任務,讓幼兒在完成力所能及或通過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例如,在“小豆子找家”游戲中,菜園里結了很多的豆子,有黃豆、扁豆還有綠豆,可是所有的小豆子因為捉迷藏找不到家了。有的小豆子發現自己住的房子變得小小的,根本住不下;有的小豆子發現自己的小床變得扁扁的,躺著不舒服。教師引導幼兒要幫助小豆子找到自己的家。怎樣才能像警察叔叔那樣盡快幫助豆子們找到自己的家呢?幼兒在帶有競賽任務的游戲中,不僅開動腦筋鍛煉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在助人為樂的行為中感受快樂。再如,在“幫小蘑菇蓋房子”游戲中,幼兒非常高興地投入到蓋房子活動中,也充分體驗到了小蘑菇家蓋新房子的喜悅。通過該游戲,既鍛煉幼兒搬運、小跑、搭建等技能,又使幼兒充分體驗了游戲的樂趣。這樣帶有任務目的的游戲貼近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調動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
教師積極參與游戲是支持游戲的重要體現。教師對游戲的態度決定了幼兒游戲的質量。教師時刻觀察每一個幼兒,對幼兒的表現給予積極認可和鼓勵,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并獲得快樂。現階段的幼兒對游戲過程中的情景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每個戶外游戲中,注重引導幼兒的基本動作練習,以提高幼兒活動的持續性。
教師的適時介入能夠促進游戲的發展,使幼兒在積極情緒體驗下獲得新的經驗,提升游戲水平。例如,在“小青蛙找媽媽”游戲中,幼兒非常喜歡小青蛙的頭飾,他們愿意和教師一起做準備活動,這時是教師做示范的最好時機。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提醒幼兒如何做到起跳、下蹲和放松等動作。教師引導“小青蛙們”先蹲起,蹲起時腳不動做熱身,再雙腳離地向前蹲跳,提升活動的效果。
不同的游戲形式,對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發展側重點不同。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身體素質。
小班幼兒的合作能力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合作意識還很薄弱,所以應以獨立活動為主要游戲形式。例如,幼兒經常一個人玩玩具,只專注玩自己的玩具,而不注意同伴在玩什么、做什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娃娃家”扮演媽媽、爸爸或其他家庭角色,使幼兒在不斷地轉換角色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小的合作內容。由于小班幼兒集體觀念、意識較薄弱,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能力較差,所以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師擔任。在具有合作環節的體育游戲中,教師要做好示范引領作用。例如,在“雙人跑”游戲中,兩個幼兒一組,分別手牽手并夾著一只圓球。游戲要求兩個人不能使手中的球掉落,如果球掉落就表示本組挑戰失敗。兩個幼兒需要默契地配合,不能只顧著跑,也不能只顧著不掉球。如果兩人順利跑到終點,表示本組挑戰成功。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提高了運動素質,而且提升了意志品質。
小班戶外游戲的組織要根據幼兒生理、心理及個性發展的特點,從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及速度,促進幼兒個性和潛在能力的發展,培養勇敢、活潑、開朗的性格及良好習慣的角度出發,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展示其獨特的教育價值,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