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北京路小學 張 建
(邱瑞玲)
在新課程教學標準進一步深化實施的推動下,教學活動的要求更嚴格,既要對學生的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又要對他們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推動所有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新時代背景下,高年級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可將語文單元主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借助單元主題寫作提高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
小學語文單元主題作文,主要是圍繞單元給出的主題,或者從單元課文中總結出的主題出發,開展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教學活動。開展單元主題作文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充分吸收最近學習掌握的語文知識,幫助小學生構建系統的語文知識結構。從單元主題作文教學的主旨出發,其作文主題、素材選擇、材料組織、寫作手法等,都是圍繞單元的主題進行的,要求學生把自己在本單元學習的語文知識運用其中。
當下學生的作文很多都是流水文,或者是從不同的寫作素材中拼湊而來的,這樣的作文沒有任何的創新,無法體現學生的情感,甚至可以說是千篇一律。甚至有的學生所寫的作文完全沒有邏輯,即使出現了新穎的句子,也是摘抄別的文章的結果,無法體現出學生的想法與建議。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小學期間就要打好作文基礎,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參差不齊,作為語文教師不能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通過單元主題教學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寫作能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許多教師對學生作文的寫作要求,多是對單元作文相關的教材內容加以介紹,再要求學生對照教材完成有關作文的寫作。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寫作的要義,依舊會出現面對作文題目無從下手的現象。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要求教師利用創新的教育模式,強化學生寫作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寫作思維,完成有關寫作的教育目標,讓學生真正學會寫作,提升寫作質量。
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能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教師科學、有序地實施作文教學,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以一個積極與主動的態度及行為參與相應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在進行寫作時,學生對語言的運用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同樣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其二,單元主題寫作能提高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三,可以行之有效地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夯實,更好地發揮出他們對知識的積累效果。學生在進行寫作的學習時,教師經常會提醒他們做好日常的積累,對句子和詞語的運用加以練習。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寫作技巧與方法,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強化。
一個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寫作基礎知識,會對其寫作的水平產生直接影響,而若是不進行寫作知識的積極與主動積累,學生便無法達到質變的目的。基于對這一實際情況的考慮,教師可以在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對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加以應用,讓學生通過對語文教材的學習與思考,尋找并積累豐富的寫作知識。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提高重視程度,對單元主題內容的共通性加以把握,實現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讓他們愿意并主動去吸納與總結相關的語文及寫作知識和技巧,做到對語文寫作基礎的有效夯實,這同樣能對教師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舉例而言,《珍珠鳥》《落花生》和《桂花雨》這一單元,主題很顯然在花、鳥、物上,作者通過對鳥、雨等相關自然景象的利用,達到托物言志的目的,以此實現對個人情感的有效表達。學習多篇相同類型的課文,學生對寫作知識的記憶可以得到很好的強化。對此,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對其中勾畫出作者對鳥、魚等相關景與物進行描寫的詞語,并在組內展開討論,相互借鑒,實現對該單元詞庫的有效完善。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以小組為單位,勾畫出每一篇文章中涉及寫作手法運用的語句,同樣在組內的共同分析過程中加強積累與模仿,討論值得學習與借鑒之處,以此讓每一個學生做到對單元主題中包含的閱讀及寫作知識的初步掌握。
對小學語文教師實施單元主題教學的最終目的進行分析,體現在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對寫作技巧的掌握,以及對基本詞匯量的獲取上。通過認真的閱讀學生能發現,同一個單元中的幾篇課文有著類似的主題,不過,它們的描寫角度卻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單元式教學不僅能強化學生對同類主題的認知,還可以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實現“以舊進新”,也就是在對舊知識的鞏固上進一步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生同題寫作思路的拓展具有積極意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單元主題教學時,需要提高對方法內化的重視,讓他們在有所思、有所想的基礎上進行實踐,真正在實踐過程中對寫作中的欠缺進行反思,同時,通過寫作對自己的實踐能力予以強化。與
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相較,單元主題寫作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課堂閱讀知識向寫作環節漁魚之術的轉化,這無疑能達成學生寫作水平快速提升的目的。例如,《祖父的院子》《童年發現》單元教學以童趣為主題,對此,教師可以提問關于童年的趣事,然后以此為主題開展寫作,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感情的抒發。第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篇文章講述的具體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然后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怎樣描寫童年、童趣以及童事等進行探討,以此為基礎做好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并將個人情感清楚地傳達出來。第二,同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憶以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印象深刻、想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的童年趣事,并向大家說一說為什么對這件事有很深刻的印象。第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行文思路圖的繪制,讓他們通過圖形的繪制將自己的寫作思路厘清。第四,教師讓學生進行寫作實踐,以單元主題內容為支撐對學生的作文內容加以豐富,實現寫作水平的提升。
教師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寫作,讓學生對寫作內容加以深入思考,強化寫作意識。教師可以利用程序教學法進行單元作文的指導,通過分解整體的寫作內容,制訂不同的寫作計劃,將寫作內容打散,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淺顯到深入的原則,幫助學生完成寫作計劃。例如,五年級下第七單元中的“試著運用課文中的寫人方法,利用記敘文的方式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教學,在作文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話題交流的方式,強化學生寫作素材的搜集工作。讓學生談談生活中遇到的人中哪些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可以用玩游戲的方式進行詞匯大比拼,分組進行,如神態、動作都是用哪種方式寫的。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后續寫作時有意識地運用由點及面的方式,完善自身寫作流程。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激發寫作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寫作教學的實踐。例如,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鳥起飛前是什么樣子的?飛起來后,翅膀是什么狀態的”等,利用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更細致地觀察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樂于寫作,還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豐富寫作內容,不僅需要多看、多思考,還要善于想象,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有關問題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打破思維定式,跳出問題看本質,才能豐富寫作的內容,使寫出來的作品更豐滿。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略課本中的內容,可以將單元主題與課文中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設定不同的主題,讓學生再回歸課本中,找尋相關體裁的描寫,明確不同體裁的語言表達形式,從而集結不同體裁中的優勢內容,完成寫作。通過學生的反饋,讓學生對他們關注的問題進行寫作,有效激發學生聽、讀、感,再讓學生拓展思維,可以運用大膽創新、想象的方式進行寫作,甚至鼓勵學生對喜歡的情節,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冊,甚至在日后讀書、看視頻的時候,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情節抄寫下來,完成素材的積累,強化自身的寫作能力。
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體會的交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學生的思維訓練。除了課內閱讀,課外閱讀也是很重要的,提倡學生把課內文本讀寬、讀厚,扎實自身的語言基礎。
群文閱讀就是閱讀群文,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選擇一組結構、題材或主題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時間里集中進行閱讀學習,以實現從中發現、提煉共性元素內容的閱讀過程。單元主題作文教學,要求的就是整合某一單元的主題內容,圍繞提煉的共性主題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小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的主題,繼而為單元主題作為寫作引路,指明方向。此外,不一定要局限于課內閱讀,還可以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把課外與單元寫作主題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引入群文閱讀的范圍,深化小學生對單元寫作主題的理解,并在主題類型相同文章中發現寫作規律,這樣小學生在動筆寫作過程中,思路會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能準確抓住單元寫作主題。教師應通過開展群文閱讀,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掌握,并促使他們把語文知識內化吸收,把握住單元主題,逐步提高寫作的能力。學會如何去寫,一步一步整合本單元課文中的知識,引導寫出整篇的主題作文,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和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寫作一直是小學生比較畏懼的教學環節,據調查人員統計發現,79%以上的小學生都認為寫作的難度大于閱讀理解的難度。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如果教師僅僅擬定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寫作,那么學生只能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有限信息憑空構思,這種寫作方式無疑是缺乏趣味的。由于小學生所儲備的詞匯量較少,其語言運用能力不夠靈活,且大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通過題目進行憑空構思對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通過微課教學能夠將視頻或圖片作為寫作素材,使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利用生動有趣的視頻或圖片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例如,教師想讓學生描寫一種動物,僅僅給學生這一條線索無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通過微課資源的運用,向學生展示北極熊、考拉、牧羊犬等動物的視頻或簡介能加深學生對寫作題目的理解和聯想,降低寫作的難度。
1.將教材內容作為微課開發資源
將微課融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豐富課堂內容,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防止學生在課堂上走神。其次,微課的應用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真情實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時需要與教材為依據,避免教學內容偏離教材。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可以根據教材本單元中所講解的內容進行篩選,擬定的寫作題目最好與教材中的內容相關。教師可以挑選教材中的圖片、文章節選,以本單元的中心話題制作微課,由于學生已經熟知教材中的內容,以教材內容為基準制作微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
2.強化學生的真情實感
由于許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在寫作時沒有素材可以添加,這就導致一些學生為了應付寫作而胡編亂造,通過“編故事”寫出的作文是不具有真情實感的。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微課資源讓學生觀看,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具有正能量的視頻,一來可以強化學生的真情實感,二來能無形中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例如,撿垃圾的老爺爺在一個商店的旁邊看到一個紙箱,以為是空的紙箱,打算撿起來,結果發現是一箱未拆封牛奶。于是,老爺爺將這箱牛奶撿起來放在了商店門口,并沒有占為己有。通過這個視頻我們可以看出,老爺爺人窮志不窮,這種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教師可以以此為話題,讓學生將整個事情經過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后再對老爺爺的高尚品德進行總結。通過這種方法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學生根據這些題材所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充實。
綜上所述,單元主題作文教學的有效路徑還有很多。但其實質就是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再度回歸單元主題的文本中,找到作者所要傳達的觀點與價值理念,把握整個單元文章的核心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與文字表達,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字積累,并在后續寫作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遣詞造句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