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藏馬小學 李 帆
為有效借助教學資源,進行資源優化并確保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將其加以高效利用。本文就圍繞課前準備:整合課堂教學資源并設計資源應用方案;課堂教學:立足師生互動合作實現教學資源高效應用;課堂評價:以評價的雙主體性確保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三方面,將其教學新方案及應用路徑做出明確論述。
教學資源優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將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作用于屬性相同的資源能夠有效合并,同時結合課堂教學的切實需要加以有效的補充,以求教學資源結構的高度完善。面對小學美術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恰恰是課程教學活動的新重點,全面培育學生民族自豪感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使命。其中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僅包括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包括了現代文化。因此,小學美術教學資源整合的道路中,關注的視角不僅在于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與補充,更涉及現代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學資源也呈現出“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新特點,而這無疑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全面優化教學資源的時代意義所在。
教學資源的優化無疑意味著學生課堂學習中的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學生從中能夠從中產生更多的體會,進而也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提出更多的問題,由此也為師生之間保持全程互動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資源實現充分優化,并且加以充分使用必然也會達到該效果。其間,“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教學資源必然會對學生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好奇心得到深度激發的同時,也會讓學生提出更多的疑問。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消除內心中的疑問與不解,充分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課堂教學的效果顯然會更加趨于理想化,學生不僅可以從中掌握基礎的知識,以及繪畫、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更能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方面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
周密的計劃是行動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資源優化的作用效果最大化顯然也不例外。對此,教學方案的設計活動中,必須將全面的準備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此期間,教師不僅要結合現有的資源類型、資源屬性與作用進行系統分析,再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以及學生課堂學習的具體需要,將其加以有效的整合,做到完善教學資源類型與資源結構的基礎上,結合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手段,將其合理地設置于課堂的各個教學階段之中,由此確保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能讓教學資源引領學生的思考,為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提供理想載體。
教學資源應用效果的體現關鍵在于教學方式的選擇是否合理,真正為教學資源作用的最大化發揮提供較為理想的途徑,資源優化視角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更是如此。筆者認為,借助資源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并且結合資源設置理想的互動話題以及合作學習項目是理想之選。其原因在于“興趣”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的根本前提條件,與教師拉近距離并且與同伴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與合作,恰恰能夠營造出理想的學習氛圍,這樣教學資源的載體作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體現,豐富的教學資源方可為課堂教學效果實現理想化發揮出重要支撐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是否令學生滿意,達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目的關鍵在于師生間及時的信息回饋,由此方可確保課堂教學方案的及時更新與改進。對此,在資源優化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資源優化的合理性必須通過學生及時的信息反饋加以實現。而這也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采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針對教學資源使用的切實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從學生口中得出教學資源優化中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做到優勢的長期保留和不足的及時彌補,為教學資源有效服務課堂教學活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與適用性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前準備工作中,不僅要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優化,并設計出資源應用方案,由此方可為課堂教學活動走向成功提供極為理想的前提。
以“中國龍”教學為例,筆者在課堂教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現針對學生之前的學習情況做出具體分析,同時結合人美版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保留教材中必要的圖片、文字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小學美術教學資源庫等網絡平臺,將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廣泛的收集與整理,最終將傳統文化資源、現代生活資源補充進來,并制作相關的短視頻,以供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所使用。隨后,筆者結合以往課堂教學中,成功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經驗,選擇互動教學和合作探究教學兩種形式,并將教學資源合理配置在課堂教學結構之中,為課堂教學資源的高效應用,并形成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極為理想的前提條件。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之前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過程當中所需要應用的資源做出有效的選擇和判斷,通過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的引入和豐富,一方面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另外一方面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概念和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除了需要分析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以外,教師在分析的過程中還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呈現這些資源,思考教學資源在實踐應用的過程當中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將教學資源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最大化,為此,教師就是要對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選擇最為適當的教學呈現手段,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效益和價值。
毋庸置疑,一切準備工作都是為了課堂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前有效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并設計出理想的資源應用方案的基礎上,隨即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全面落實。其間,筆者認為通過師生互動與合作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新課導入與新課教學效果最佳,既能確保教學資源的高效應用,同時還能促成課堂教學成果趨于理想化。
以“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教學為例,在正式開啟課堂教學活動之后,筆者選擇通過趣味問題的方式進入課堂教學,由此確保課前整合與優化的教學資源能夠一步步得到有效的應用即:“同學們在電視中想必都看到過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那么大家認為哪個民族的服飾最特別也是最漂亮的呢?原因是什么?”由于學生對新鮮事物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感,并且少數民族服飾也是學生在電視熒幕中經常看到的,并不感到陌生。所以該問題一經提出便引起學生的注意,隨后筆者則是將課前準備好的相關圖片和短視頻資源呈現在學生面前,用于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在學生得出并說出自己的結論之后,筆者隨之向學生明確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都呈現出文化之美,但是又各具特色,而本課教師就要與大家共同去感受這些傳統之美,進而引出本課的主題。這一過程顯然為學生創設出了理想的文化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做到讓課堂教學導入階段實現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進入到新課階段后,筆者隨即根據課堂導入環節所提出的問題,向學生設置具有互動性的話題,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能夠得到繼續保持,并且能夠借助課前準備好的教學資源降低學生新知識的理解難度,即:“同學們既然已經說出一些少數民族服飾花紋的輪廓,那么有誰能夠說出這些花紋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呢?”之后筆者再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這些花紋樣式加以放大,讓其視覺直觀感能夠得到進一步增加,并且結合學生所說進行簡單的花紋樣式的描繪,并將繪制過程中將簡易繪制的訣竅傳遞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在繪畫本中跟隨教師介紹的訣竅,嘗試初步繪制這些花紋,進而讓學生不僅能夠意識到民族傳統紋樣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能掌握最基本、最簡易的繪制技能,進而實現課堂教學重點的充分掌握。此后,筆者則是以布置合作學習項目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深度,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學習的難點,即:“根據大屏幕中給出的民族紋樣,共同設計一個獨具特色紋樣”。在這一過程里,筆者倡導學生結合座位排列情況自行分組,自行探討并做出決策。其間,筆者則是深入到每一個學習小組之中,認真傾聽和觀察學生的想法及做法的同時,結合大屏幕中所提供的資源適當為之提供相應的引導與啟發,力求學生能夠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最后,筆者則是為學生提供一個作品展示與集中指導的空間,讓學生不僅能夠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同時還能得到教師的集中指導,進而確保學生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教學資源收獲令自己滿意的學習成果。合作探究式教學可以在實踐展開的過程當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實踐應用過程當中也意味著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索空間和思考時間,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學,以任務為推動形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分析思考的過程當中得到相應的成長和發展,對于教師所講述的內容有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心得,同時也通過合作的方式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讓更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觀點看法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讓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升。
眾所周知,成功的課堂教學活動往往不僅要有極為理想的前提條件和運行平臺作為支撐,更離不開有效的保障條件始終為之提供保證作用。針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而言,確保教學資源有效應用最終呈現出理想的課堂教學全過程更是如此。在這里,筆者認為在課堂總結與評價階段中,有效開展雙主體教學評價往往可以實現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以《花鳥畫(一)》教學為例,在課堂臨近尾聲之時,筆者先是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主動說出課堂學習的重點,即:花鳥畫的意蘊體現、藝術特征、造型手法。并且讓學生說出課堂中觀看了哪些圖片和視頻,以及借助這些圖片和視頻進行了怎樣的學習,隨后根據學生所說進行相應的補充,另將體會和實際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加以再次強調,確保學生能夠回憶起課堂究竟學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啟發、學的過程是什么,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和技能結構。隨后,筆者則立足學生借助課堂教學資源所收獲的課堂教學成果,以及運用課堂教學資源過程中的學習狀態進行點評,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課上究竟哪些傳統文化知識實現了普遍性的理解,掌握了哪些基本的繪畫技巧,觀看哪些教學資源時普遍較為積極,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傳統文化的理解普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哪些繪畫技能的掌握還要普遍加強,個別同學在哪一方面還要提起高度注意,此后則是將課后復習與強化的方法傳遞給學生,確保學生能夠深刻意識到課上真正學會了什么的同時,還能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課后學習方案,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基礎。最后,筆者則是將課堂所剩余的時間再度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就課堂中圖片與視頻的選擇,以及互動話題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說出自己相應的建議,這些顯然都是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渴望所在,也是今后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的理想方向所在,更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將其視為今后教學方案設計與調整的基本出發點,勢必會確保課堂教學效果始終處于理想化的狀態。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需要對評價形式和評價理念做出相應的優化和改良,以鼓勵式評價為主要的評價理念,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為主要形式,發揮教學評價的最大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教學資源優化為突破口,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并非易事。其間,實踐操作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更重要的是在課前準備活動中,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實際要求,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制訂出教學資源應用的具體方案。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課堂教學有效將教學資源應用方案加以充分落實,并最終從學生口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由此方可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針對于此,不斷深化上述論點,就成為廣大教師今后教學實踐與科研行動的主要視角,進而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擁有一個有力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