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實驗小學 崔金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習作教學難度高、要求復雜,學生很難快速掌握習作技巧。一是由于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二是由于習作練習包含了學生對聽說讀寫知識的掌握和實踐。如何突破難點,教材是學習習作很好的例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活用教材,幫助學生積累習作語言,感受表達手法,在閱讀與習作訓練之間搭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從中獲取更廣闊的知識天地,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點內容,習作能力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之一。在小學階段,訓練并強化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念,還能引導并培育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打通閱讀與習作的通道,向讀學寫,幫助學生奠定習作基礎,積累習作素材,激發學生的習作思維,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中學習表達,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打好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e極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做到“讀書破萬卷”,幫助學生掌握語文表達技巧、錘煉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才能實現“下筆如有神”。但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從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與理念上轉變過來,依舊將自己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向學生灌輸知識點,這并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能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诖?,教師必須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以有效地引導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學會閱讀,能在閱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在這里列舉五種閱讀學習的方法:
第一種,選讀法。選讀法的運用多是與學生的習作需求相關,有目的地選擇文章中的某一部分進行閱讀和學習,以便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到自己的思想中。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學為例,這篇課文以擬人的形式描寫了豆子是如何從豆莢中掙脫出來,獲得自由的故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文章的后續,幫助學生了解豆莢爆開之后,五粒豆子分別何去何從的部分,讓學生著重閱讀發生在第五粒豆子身上的故事,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文章取材于童話故事,但同樣具有教育意義。為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選擇其他童話作品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如《一百個雞蛋》《狐貍與獅子》等,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感受文章的情感內涵。
第二種,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集中精力,細致地閱讀和學習。將字組成詞語,將詞語連接起來組成完整的句子,形成以點帶面的閱讀學習形式,將文字的表意與文章的立意進行有機結合,掌握文章的內容,體悟作者的創作情感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教師在指導學生借助精讀法閱讀學習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調動自己的多重感官,借助想象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文章的閱讀學習中。
第三種,精讀與粗讀相結合。粗讀是指大致地閱覽文章內容,掌握文章大意;精讀就是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地閱讀。只要能熟讀文章,即便學生不能將文章中的描寫手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也能記住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在時間的積累下,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逐漸提高。為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積累相應的閱讀經驗,教師可借由粗讀來引入精讀活動:依靠粗讀來掌握文章大致框架、結構與主要的故事情節;通過精讀來積累寫作技能與文化知識,為后續的創作做好鋪墊。
第四種,速讀法。速度是快速默讀文章的一種方法,這能幫助閱讀者更快地掌握文本的概貌。速度法需要學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快速地默讀文章,這能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文章內容。
第五種,摘錄批注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段落進行標記與摘抄,對自己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標注與注釋,這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將喜愛的詞句段落進行摘抄,在閱讀之后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想,這類手腦并用的閱讀學習方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文章的感知,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師將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這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人們,博覽群書能豐富讀者的習作靈感,使習作內容具有打動他人、調動他人情緒的功能。這條蘊含古人智慧的話語,同樣適用于小學閱讀教學。由于人生經驗淺顯且成長環境存在差異性,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探索海底的神秘世界,切身感受鳥類是如何飛向天空,親眼見證動物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生存、繁殖,保護自己的家園的。教師就可以閱讀教學中涉及的課外書目,帶領學生了解自然,擴充學生的視野,彌補學生的認知短板。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動物昆蟲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延伸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目,延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閱讀熱情,擴寬學生的認知與視野,借助書籍內容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借助書籍內容充實知識儲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以部版編小學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為例,課后教師向學生推薦了《昆蟲記》一書。這本書籍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各類昆蟲的特征,還細致地描寫了不同昆蟲不同的外部形態與生活習性,詳實地記錄了這幾種昆蟲的一生。書籍中包含著許多的擬人寫作手法,賦予了昆蟲靈魂和思想。作者借助蟲的行為反應人性,帶領讀者一同反觀人類的文明社會,深切地表達著作者對生命的尊崇與珍視。這本書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神奇現象,還能提升學生的學識涵養,為積累習作素材,學習表達方法,激發學生創造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外閱讀環節,要構建“教材+讀物+生活”于一體的閱讀指導模式:教材中講述了什么故事?讀物中涉及了哪些內容?這些現象在生活中也曾出現過嗎?要求學生多互動、多思考,從全新的角度認識閱讀教學的有關要求,充分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寫作鋪路。教師要將指導與點撥貫穿學生的整個課外閱讀過程,幫助學生掌握作者真實的表達意圖,學會運用作者的寫作手法,能夠批注并記錄自己喜愛的詞句,在提高學生個人認知的基礎上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為激發和培育學生的習作靈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多位專業的教育專家經過反復篩選后編寫而成的,相較于整篇的文章而言,小學語文教材聚集了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和智慧。正是由于包含了太多的精華,因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留有許多的文章“空白”,教師就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為學生延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習作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開拓學生的文學精神世界,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并且,過于嚴謹的課堂氣氛只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課堂應當像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學生則是小溪中的魚兒,在教師的引導和培育下神往著更廣闊的天地。教材中的留白部分,實則是為學生提供發揮自我想象力的空間。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精衛填海》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是為了贊頌精衛鍥而不舍填海的故事。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山海經》的簡介,帶領學生了解精衛填海的背景。在學生掌握課文的閱讀技巧后,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3~5個山海經的小故事,如夸父逐日、后羿射箭、神荼郁壘、蚩尤大戰天神等,延續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而后,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會怎么做,意在借助教材的空白處,激發學生的習作思維,充分發散學生的習作靈感,讓學生與課文產生共鳴。完成交流活動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與課文內容相結合,續寫文章的另一個結局。挖掘教材空白,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恰如其分地借助延伸教學資源,補充閱讀的空白之處。教師應借助充盈的故事情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品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旨精神。
教師借助教材的留白為學生延伸教學內容,不僅能帶來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還能在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打開學生的習作思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小學中段的學生想象力較為豐富,在續寫文章結局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與原文主旨不相符的內容。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創作靈感,以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習作意識形態。在“留白”之后,一切創作活動都應該由學生獨自來完成,教師只能負責評價、引導,不能干預小學生的創作過程。如“精衛填海引發海神一族震怒,雙方大戰”“愚公移山破壞生態環境,被罰款”等,學生的想法可能是荒誕的,但這種荒誕正是學生天性的表現,要予以保留。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社會閱歷有限。模仿是非常適用于該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這也是小學語文習作練習中存在仿寫訓練的原因之一。小學語文教材中擁有非常多的高質量的范文,這為開展仿寫訓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重要知識點的同時,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這不僅能削弱習作難度,還能為學生帶來豐富的習作靈感。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呼風喚雨的世紀》為例,這篇文章以形象化的習作手法,說明了20 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進步,意在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和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鼓勵學生主動投入科學奧秘的探究中。教師要將文章所傳遞的中心思想,融合到學生的仿寫訓練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文章,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可以為學生播放與高科技相關的科普視頻,提高學生的認知。其次,教師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內容確定自己的仿寫主題。例如有的學生對宇宙和航天領域感興趣,有的學生對人工智能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無人駕駛感興趣。再次,教師與學生一起梳理文章脈絡,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習作手法,削弱仿寫難度。以文章中的前兩段為例,教師就可以將仿寫形式的第一句話設定為陳述句,將第二段的描寫形式設定為“是……?是……;靠……?靠……”的習作形式。將第三句話的仿寫內容設定為詳細講解的“在……,……用……,才……。正是……,才使……”的習作形式。最后,為了降低習作難度,強化學生習作自信心,教師可為學生出示一個完整的仿寫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寫出質量較高的仿寫內容。例如,“20 世紀的中國,航天領域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是誰讓航天領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呢?當然是我們的同胞;靠的什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呢?靠的是同胞的刻苦鉆研與不懈努力。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人們用了這么長的時間,耗費了這么多的精力,才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正是同胞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探尋,才使我們獲得了這卓越的成績?!?/p>
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有效舉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文學知識,記錄閱讀感想,這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驅使學生主動投入閱讀學習中,為開展習作訓練做足準備。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及時地輸出教學評價,為學生養成長久、良好的閱讀習慣鋪設道路。
閱讀與習作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多多地組織閱讀習作訓練,是增加習作評價的最佳途徑。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閱讀內容,合理地組織習作訓練,為學生帶來客觀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知自己之所長,補自己之不足。開展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以先以表揚的形式說一說學生的長處,一來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二來是幫助學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之處。例如,“這位同學的習作情感非常細膩,詳盡地刻畫了主人公當下的心情。但是老師發現你的字跡有一點潦草,如果你的字跡能像你的描寫情感一樣細膩的話,那老師相信你的學習能力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在實施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模糊化的評價指點學生,即不給出具體的評價結果,而是直接設計能力發展目標,要求學生向著對應的方向前進。用任務去引導學生,這樣也能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薄皠谟谧x書,逸于作文。”閱讀與習作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教師要借助閱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搭建習作橋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授閱讀方法,奠定習作基礎;借助課外閱讀,積累習作素材;挖掘教材空白,激發習作思維;借助閱讀資源,進行仿寫訓練;關注閱讀過程,做好習作評價,以此,在教師活用向讀學寫的策略中,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