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學區(qū)高溝小學 李有紅
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從其學習習慣引導、學習意識轉變方面入手,通過建立不同的數學教學方案激活學生學習的欲望。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已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課題。而興趣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深度探索數學知識的關鍵因素,其在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應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制定趣味式、生活化、遞進式的數學教學方案,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興趣能給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帶來無窮的動力,并能讓其在遇到數學學習困難時候深入探索相關的數學概念、公式。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以切實打造數學活力教學課堂。同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知識的練習,以達到強化數學教學效果、豐富數學理論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學生學習數學廣角一一優(yōu)化這部分數學知識時,很多學生在理解用一個一次只能放兩只餅的電餅鐺來烙3張餅,每個面烙熟需要2分鐘,最少需要多少分鐘時,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難。而教師通過課堂游戲實驗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索時,能快速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理解“優(yōu)化”的真正含義。并讓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式學習方式,更高效、深入地掌握相關數學概念以及思維。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往往讓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受到約束,亦步亦趨式的課本知識、照搬式學習理念,讓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因而,教師在設計趣味式教學課堂時,要真正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把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創(chuàng)新實踐相結合,以開闊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而教師則可以通過游戲式教學快速激活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引導其從不同的方向、層次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圓”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課外主題教學活動,并結合課外教學資源讓小學生在課外互動活動中真正地感受“圓”的概念,從生活化視角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形成過程。再如,在實際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融入課堂教學環(huán)境,并讓學生享受到互聯(lián)網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
興趣是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的有效因素,只有讓小學數學教學充滿趣味,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求知欲、好奇心。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畏學的消極情緒,從而真正實現素質化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理解數學知識,以提高其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生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以結合“電子地圖”“地球儀”等教學工具,為學生設計趣味式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數學語言描述位置與方向。再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搭配”趣味知識時,可以轉變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創(chuàng)新快速激活自身的探索興趣。例如,教師通過與學生家長溝通,以“衣服搭配”教學實踐讓學生把上衣與褲子之間進行組合,并用手機拍照記錄,以群文件分享討論的形式展開深入討論。這樣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展開實踐教學,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生活化教學理念指的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從生活中學生能經常接觸的事物入手,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以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其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量一量,比一比”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理解的層面實踐探索新型的實踐案例,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有的小學生用直尺測量動漫卡片的長度和寬度,并把其與數學課本的長度和寬度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物體的測量工具、方式各有什么不同。同樣,教師在設計課后測量實踐作業(yè)時,可以與家長一起動手測量自己家里的門窗寬度、地板長寬,并在測量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工作。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靈活地調整課堂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因此,課外實踐式數學教學方案能從生活化的視角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其學習內容,進而提升其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氛圍的營造建立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則是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在設計數學教學方案時,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趣味互動環(huán)節(jié),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在學生學習“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動手制作活動日歷”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教師給小學生設計微課式日歷教學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制作好活動日歷并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活動日歷與同學、教師之間進行深入交流。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日歷特點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以強化學生對日歷的認識。再如,以趣味例題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小明今年8 歲了,但他只過了2 個生日,請問小明的生日是幾月幾號?”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為什么小明的生日只有2個,進而讓其聯(lián)想“平年”和“閏年”的特點,這樣才能讓學生精確地猜想到小明的生日。
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培養(yǎng)而言十分重要。由于小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有限,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解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聽課節(jié)奏、學習狀態(tài)以及作業(yè)完成情況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案,并從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尋找其問題產生的原因。而情境化數學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從無意識的情境體會中培養(yǎng)自己探索知識的習慣。比如,在學生學習方程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式的教學模式,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已知一輛小汽車以80km/h 的速度在道路上行駛,其經過一小時后超過了前面大卡車,已知卡車速度為60km/小時,問小汽車在這一小時的時間內共比卡車多走多少路程?”教師可以把問題轉化成圖形,并以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動漫,理解問題的本質。并把路程設為未知數設立方程,如80×1-60×1=x,進而讓學生感受方程解題的便捷性與趣味性。
信息化數學教學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設計趣味式的教學情境。因而,教師應綜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習慣,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激活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利用微課給學生設計高效的課前導學方案,并針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難點融入生活化教學案例,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學生學習“植樹問題”時,其對題目的變形以及植樹問題中所涉及邏輯思維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給小學生展示植樹問題中所涉及的理解難點,如“圓形植樹”與“直線性植樹”之間的區(qū)別、植樹間隔距離與植樹長度之間的關系。并利用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靈活學習,并在課后趣味實踐體會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微課的教學指引總結植樹問題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點。同時,教師應發(fā)揮數學課堂學習小組的作用,讓小學生系統(tǒng)地體會數學實踐活動中的樂趣。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十分實用的使用意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更深入地發(fā)現數學知識的趣味與魅力。例如,在給學生講述“可能性”這部分知識時,可以把“擲一擲”趣味實踐活動與數學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實踐思考。如設計“拋硬幣”實踐教學活動,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結果討論每次拋硬幣的結果,并讓學生分析是否每次拋硬幣的可能性都相同。此時,小學生可能對拋投硬幣的結果持有懷疑態(tài)度,因為拋硬幣記錄正反面,可能出現的次數有很大的偶然因素的。因此,教師可以把拋硬幣與抓球實驗相結合,如在一個暗箱里放入同樣兩個不同顏色大小一致的乒乓球,讓小學生根據隨機抓取,并記錄相應的結果。這樣能讓學生更快速地理解抓球實驗與數學課本教材中的“可能性”理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提高小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數學教材內容,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學習開闊自身的數學視野,進而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需要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入手,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因此,游戲式教學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占有獨特的優(yōu)勢。一方面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教學游戲,能讓學生更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數學游戲式教學方案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把數學理論知識與趣味活動相結合,這樣能為小學生打造趣味式活力教學課堂。而游戲式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學難點、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方面,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述數學廣角“找次品”相關知識時,可以設計游戲式課堂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實驗深度理解該部分知識。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以課堂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教學實驗小游戲,并根據實驗結果討論分析其中的原因。比如,教師準備3袋外觀一模一樣的食鹽,讓學生利用天平找出其中一袋重量不達標的實驗,看誰用的次數少?從而讓小學生分組討論,并走上講臺進行實驗,最終得出結論。教師根據每個小組得出的結果,幫助學生分析如何確定只需要一次便可以找出哪袋是次品,并讓學生掌握假設的學習思維。如在三袋食鹽中隨便拿出兩袋,如果放到天平上左右相等則剩下一袋食鹽是次品。如果拿出的兩袋實驗左右不等,則重量輕的一袋是次品。同理,教師也可以增加食鹽的袋數,讓小學生以游戲比拼的形式模擬實驗,討論思考最少需要幾次才能找到次品,從而快速激活小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數學隨堂練習內容與形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式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真正從課堂練習中鞏固所學的內容。因此,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數學課堂練習題,融入生活化教學案例提升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面積”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學生已學的長度單位知識創(chuàng)設互動式的數學教學方案。比如,讓小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并以厘米為單位計算數學課本的面積,從而幫助學生在趣味測量、計算的過程中體會“面積”這一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教師也可以把信息化教學模式運用到作業(yè)設計中,讓每個小學生都能體會在線練習、競爭趕超式學習的樂趣。比如,開發(fā)小學數學在線練習平臺,把數學練習以游戲闖關、比拼趕超的形式激活的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比”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已學的數學知識融入其中,為學生設計趣味式的課堂練習題。如把“比”這部分知識與分數知識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式的課堂學習情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以測量身高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編數學練習題,隨機抽取兩個學生測量其身高,并讓學生思考甲同學比乙同學高2厘米,與乙同學比甲同學低2厘米有什么不同?進而讓學生探索甲比乙高1/6,乙比甲矮1/6之一有區(qū)別嗎?這樣才能讓學生快速體會到參照物不同,其計算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并讓學生學會賦值法體會解題的樂趣。如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甲可以賦值為7,乙賦值為6對應甲比乙高1/6,同理把甲賦值6,乙賦值5匹配乙比甲低1/6。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困難,教師應利用互動式、探索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并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案,以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