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 汪 妍
隨著我國近年來教育事業的發展,“三全育人”的教學理念被提出,受到了國家與民眾的充分重視,“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國當前教育事業發展所遵循的重要基礎的教育要求。本文主要針對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學班主任情景應對能力進行研究,以此來保障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效開展小學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是開展管理與教學工作的重要人員,小學班主任在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所開展的管理工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诖税嘀魅卧谖磥淼慕虒W管理過程中應該轉變自身的教育管理觀念,豐富教育管理方法,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滿足“三全育人”的教育需求。我們知道,班主任是小學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在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要科學合理地解決其中出現的問題,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時能具備相應的處理應對能力,在管理班級的方式方法上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實事求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出優秀的小學生,建設一個和諧向上的班集體,這對小學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發展來說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三全育人”理念主要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全員育人,二是全程育人,三是全方位育人。其中,針對第一點的全員育人,主要是涵蓋了學校中的教學、管理等相關聯的工作內容,教師通過上述工作來完成育人的教育義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障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并能針對實際情況來設計育人方式。而針對第二點的全程育人,則是包括學校在內的社會企業或組織所承擔的育人責任。對第三點的全方位育人內涵而言,則是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這段時間開展科學合理的育人工作,覆蓋了學生整個的學習階段。
在教育體制的發展過程中,“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漸深入教師的思想中?!叭恕崩砟钚枰處熌酥料鄳鐣α慷紖⑴c進來,并且能在育人方面形成思想與行動上的一致化。“三全育人”需要班主任能充分認知自己在育人過程中所要肩負的責任與需要履行的義務,通過明確教育方向來深入參與育人工作。其次“三全育人”需要將育人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所覆蓋的區域要盡可能全面。在育人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育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接受到契合自身的教育。班主任或教師需要針對不同情境來設計不同的應對方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小學班主任育人工作需要進行合理設計,優化育人方式方法,建立一個符合小學教育階段的育人機制。在這個基礎上,小學班主任仍然是開展育人工作的主要角色,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將自己樹立成一個能讓小學生模范學習的榜樣,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小學班級管理的效率。同時,小學班主任在開展育人工作時,還需要與小學生的家長保持高效的溝通與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自己了解小學生在家中的情況,也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小學生的在校表現。最后,還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選舉班級干部,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小學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進行認真對待,注重其中的不同之處。
在“三全育人”的育人工作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最明顯的感知就是對自身學習方面的重視性有所提升,而且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也會提升被關注度。小學班主任所開展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育人活動首先需要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小學班主任較比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來說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身心正處于一個快速的發展階段。因此在開展育人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幫助小學生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同時需要我們明確的一點是,小學班主任若想高效管理班級,就必須要幫助小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這離不開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充分利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幫助小學生保障自身的學習效率,這對班級管理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離不開一個優質的校園與班級環境,這需要小學班主任進行合理的創設。一個優質的教學環境足以有效提升班級環境質量,能塑造一個優質的班級風氣,形成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和諧的班級環境中,就能不斷優化自身的思想與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其他同學互敬互愛,團結互助,幫助小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品格。由此可見,小學班主任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所開展的育人工作能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這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來說極具促進作用。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班主任在處理學生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還在遵循傳統的應對方法,處理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性,但是這種問題情境的處理理念并不能充分應對不同的問題情境,這種處理方式的同質化并不能很好的契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要知道,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并不能讓小學生發揮自主管理的主體性,在這種同質化的教師管理方式下,小學班主任的情境應對能力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
在傳統的小學教育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們的教育認知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只要在教育管理過程中保持嚴厲的態度就能收獲相應的管理成果。小學班主任在遵循自身這種教育認知之后,這會導致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僵硬,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要知道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身心發育期,教師和藹可親的教育管理態度能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降低自身的壓力,減緩學習焦慮,讓教師與學生建立一個和諧的關系。但是盡管如此部分小學班主任仍然意識不到,在應對問題情境時缺乏與學生的高效溝通,影響班級管理效率,阻礙小學班主任情境應對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由于自身成長經歷與學習背景的不同,會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在這個基礎上,小學生往往會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的能力與狀態。有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存在這個特點,小學班主任的教學工作壓力比較大,因此很難再針對不同學生專門設計相應的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以至于小學生不能充分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受這種班主任教學方式的影響,無法達到應有的學習標準,小學班主任情景應對能力也得不到切實的提升。
小學班主任在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在面對一定的問題情景時缺乏合理的解決方法,在管理小學生時存在后知后覺的現象。只有小學生真正出現問題時才會構思解決方法,并不能針對小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情境預先設置解決方案。而實際開展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還在利用開展班會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并沒有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相應的教育管理活動,小學生的參與興趣較低,使管理達不到應有的效率。此外,小學生班主任由于工作繁忙,不了解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無法應對小學生所出現的情景問題,對小學生出現的問題情境也缺乏合理的解決方式,這對小學班主任情景應對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消極影響,不利于應對能力的發展。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由于自身較為活潑,常常惹出一些麻煩或者出現差錯,教師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小學生往往回避批評,一些教師“無可奈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小學生對自己的認知程度有所不足,如今小學生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雙職工體系,家長雙方的工作較為繁忙,有時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一定疏忽,這就導致小學生在認識自己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外界來認知的。在這個基礎上,一部分小學生往往就會認為教師的批評教育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全否定,因此會在接受批評教育時出現回避現象。二是因為小學生自身就缺乏一定的疏導能力,小學生在遇到問題或者挫折時常常會產生較大的內心挫敗感,這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缺失所導致的,上述問題倘若沒有得到解決,其導致的后果將無法有效應對。
若想充分提升小學班主任的情境應對能力,小學班主任有必要先優化自身的教育管理思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將教育管理化被動為主動,充分激發小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性,在合理區間內引導學生自主處理。小學班主任是管理班級的引導者,引導小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來發揮管理作用。讓小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作用與價值,自己必須要為創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做出貢獻,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讓小學生能充分提升管理自主性,提升小學班主任情境應對能力,這對小學班主任的未來發展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小學班主任的自身素養對應對情境的能力有著極強的提升作用,小學生除了家庭,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最長,在學校中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最多,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提升自身的素養,為小學生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通過這種方式在日常教學情境中拉近師生關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除了要充分掌握要教學的全部內容,還應該提前應對小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情境,防止小學生出現問題情況時不能及時地解決。例如,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小學生常常會出現坐姿不端正的問題,若想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情境,小學班主任就需要先調整自己的坐姿,讓小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通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進行學習與模仿。通過這種方式能讓班主任與學生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以班主任為榜樣,有效提升自身的情境應對能力。
上文提到,小學生由于自身的成長經歷與學習環境的影響,往往會對自身的學習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自身的興趣愛好也有所不同,所擅長的方向也是具有差異性的。針對小學生的這種特點,小學班主任在開展教育管理時就要充分掌握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育管理中善于發掘學生潛能,讓小學生在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對一些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小學班主任就可以適當放權,交代這部分學生一部分任務,提升小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通過這種方式降低自身的教學管理壓力,也能留出一部分時間提升自身的情景應對能力。
在開展班級管理,提升情境應對能力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適當放權,在無記名投票的基礎上選舉班干部。對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任命他們擔當小組長,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任命他們為學習委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情況,班主任就能切實地提升自身的情境應對能力,與學生干部一起來進行班級管理,這對今后的班級教學管理效率來說極具提升作用,契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小學生在犯錯時,教師并不應該立即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是應該先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犯錯誤,然后通過合理方式來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應對問題。教師在教育犯錯的學生時,往往需要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小學生往往會在這種方式下會慢慢糾正自己的錯誤的習慣。而一些學生則需要環境的引導,班主任在遇到這種情境時,需要在班級中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小學生與其他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班主任還需要利用課下時間做好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輔導,保障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這樣在未來再次遇到這種問題情境時,班主任能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應對。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情境都需要積極應對,這是小學班主任的職責所在,也是開展管理工作中的難題所在。小學班主任在應對各式各樣的教學管理情境中,倘若還是憑借自己的信念是很難取得管理成效的,而是應該結合教學經驗,掌握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根據不同的情境來設計差異化的應對方法,通過這種教育管理方式來充分提升班級管理效率,滿足“三全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這不論對教師還是小學生都是極具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