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一中學 李曉華
在當前,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高考的改革也在穩步前行。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對新高考的改革情況有一個新的認知,聯系高考改革的實際,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存在于當前教學設計中的不和諧因素,在此基礎上又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七個方面設計了具體化的教學策略。
部分教師仍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開展現代化的化學教學,其對相關教學工具的應用只是停留在最為粗淺的表層,不能真正達到融會貫通。這使教學的效果并不能滿足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要求,使學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教師對分層化教學開展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其所設置的教學缺乏靈活性,這與發展差異化的學生能力形成了一個矛盾,很多學生都受到了影響。
一些教師對高考變革信息較為不敏感,無法及時地抓住高考的改革動向并調整自己的教學,這使自己的教學設置與高考的考查方向出現了偏差,教學的教學效果不佳。
很多教師對題海戰術存在一種盲從心理,覺得只要讓學生完成足夠多的練習,學生自然就可以實現題目的掌握,其解題能力就可以得到發展。而這一想法是存在問題的,題海戰術固然可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負擔,學生的學習動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并且過多的習題工作也會使學生疲于解題,不會對自己已經完成的習題進行總結歸納,這就使其缺乏解題反思。
教師仍將理論講授法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顯示出教師教學理念的不當,其沒有認識到新高考對學生能力發展的特別考查要求,這使教師的教學難以真正做到切實有效,學生的能力發展也受到了阻礙。在復習教學中同樣是如此,很多教師仍然在采用理論講授法主導復習教學,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得不到體現。
在傳統的復習教學設置中,教師雖然也會進行系統化總結,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系統化,但教師所采取的策略大都是專題化教學,其難以讓學生直接地聯系各個章節之間的內容,學生的系統化認知效果也相對較差。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會忽視實驗的復習,即使對其進行復習,也只是對一些實驗操作的復述,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讓學生達到實驗的有效復習,學生已經遺忘一些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這不符合高考的考查要求。因此,教師需要能調整自己的實驗復習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要求積極地拓展學習渠道和拓寬學習視野,已經成為化學教師強化課程教學實施和提升課程教學效益的重要突破口,而從目前的化學課堂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學生學習渠道單一、學習路徑固化等突出問題,需要教師積極地結合存在的問題,全面探索解決的對策。
討論了以上八個當前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瓶頸環節的問題,化學教師要積極地結合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全面采用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改進和優化,不斷強化課堂教學實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教學工具的使用效果會對教學的最終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實現教學的優化調整,教師要能對教學工具進行開發。多媒體教學工具是一種有效化教學工具,其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有效化的教學展示,對教學的有效進行而言非常關鍵。在教學實際中,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對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研究,分析其用途和使用方法,將其有效地利用起來。一般而言,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作用主要分布在兩個方面,其分別為資源支持和有效展示,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應用,達成合理展示。例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需要能進行相關材料的搜集,教師所要搜集的資源可以是一些金屬性質相關的圖片與視頻,也可以是一些教師的優秀教案設計,在搜集完相關的教學資源后,教師就可以進行研究分析,嘗試著構建有效化的教學展示流程。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積極地強化專業化學習,如學習一些信息化軟件、電教設備等的使用方法,并積極地進行總結和歸納,同時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信息化教學的經驗,真正強化對教學工具的使用,以為后續的高質量和有效化教學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分層化教學可以更好地照顧發展層次不同的學生,提供有效的發展目標,進而使其得到合適的能力發展。為了達成分層教學的實施,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就需要能對學生的發展階段進行研究,嘗試著對學生進行能力分級。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設置與之發展相契合的教學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A、B、C 三個等級,其中A 代表發展較好的學生;B 代表發展一般的學生;C則代表發展情況較差的學生。對A的學生,教師要能拔高教學要求,嘗試著幫助其進一步提升自己;對B的學生,教師則要能關注課標的教學要求,重點培養其知識運用能力,幫助其達成知識的融會貫通;對C的學生,教師只需要將掌握基礎作為其目標。例如,在進行“化學能與電能”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課的內容構建分層化教學。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級,再進行具體的設計分層。在完成教學分層后,教師就可以再著手聯系當課化學能與電能的知識進行具體的目標要求分層。教師在進行分級設計時,要能秉持著基礎掌握、能力發展、發散創新三個層次構建不同的要求,以達到與學生發展層級的契合。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為學生布置差異化和分層化作業任務,如設置包含基礎概念學習、提高內容學習和拓展內容學習的作業任務,同時積極地采用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朝著對應的目標努力,達成相關任務的目標,自然可以充分兼顧學生差異,讓每個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有所收獲,并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提升。
當前,高考改革的進行不但帶來了教學內容的轉變,也帶來了教學形式的轉變,教師的教學從傳統的大班教學,轉換為當前的走班制教學。在此背景下,任課教師需要能承擔一部分過去班主任的教學職責,維護好教學的秩序。除此之外,新高考的考查方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愈發強調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與其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契合高考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外,還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例如,在進行“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要進行調整。在過去,由于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實現知識掌握,教師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大多會圍繞相關的知識進行教學,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而在當前,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則強化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設置問題懸疑,讓學生圍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或“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兩點設計實驗,展開探究。
雖然高考的考查內容和傾向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解題仍是高考的直接考查形式,故必要的解題訓練仍是不可缺少的。在過去,教師對題海戰術的迷信使學生受到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其自身的解題能力也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為此,教師要能明確題目貴精不貴多的道理,將大量的解題練習變為有針對性的對點練習。例如,在進行“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訪問資源網站,搜集一些與其相關的高考題或者模擬題,通過精講、精練實現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同理,在復習教學中,教師也要能采用精講、精練的模式調整習題教學。在本課中,教師就可以從甲烷的基本性質出發,圍繞著結構、化學輕質、物理性質、常見用途、化學反應等方面搜集所需要的典型練習題。在完成題目的搜集后,教師在后續的教學中就可以設計具體的題目練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復習教學是教師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復習回顧、做好高考準備的重要途徑,教師能否開展有效的復習教學也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在當前,為了實現復習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需要改變以講授法為主的基礎復習設計,改而使用以合作復習為主的學生合作復習模式。例如,在教學實際中,教師需要能先對學生進行摸底測驗,分析學生的能力發展層次,在摸清學生的能力層級后,就可以將各個發展層級不同的學生放在同一個小組中,實現相互帶動。這樣分組的優點在于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可以產生學習帶動作用,并及時為其他學生提供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合作復習,及時地作出評價,確保學生合作復習的有效進行。對那些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那些參與積極性不高,或復習效果不佳的學生,教師則要與其談話,了解其問題所在,再對其實施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其改變想法,有效地投入復習。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化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有效教學引入可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優化,這對教學的開展具有較高的促進價值。相應的教師就需要能想辦法將思維導圖融入教學,提升教學的質量。而為了實現思維導圖的教學融入,教師在學生進行學習前,要提前滲透思維導圖制作方法的教學,實現學生對思維導圖制作方法的基本明確。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在學生明確了基本內容后,再要求學生將所復習的知識納入一個基本結構,構建思維導圖,學生就能實現對相關內容的有效整理。例如,在進行“鹵族元素”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要能想辦法使用思維導圖實現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在每一種鹵族元素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求學生將當課的知識整合到一張圖表中,分析每一種鹵族元素所具有的獨特性質。在完成五種鹵族元素的教學后,為了幫助學生進行體系化認知,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設置知識框架,將幾課的知識內容整合到一張導圖中,清晰地展現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特點,幫助學生加深認知并實現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高考的考驗,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構建有效的實驗復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復習。鑒于時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關鍵的實驗,安排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操實驗,其余的一些實驗,教師則可以嘗試開展模擬實驗。除此之外,為了糾正學生對實驗的一些不當認知,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實驗的錄像,讓學生對其中的實驗操作進行糾錯,強化其理解與記憶。例如,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常考的實驗操作環節,為學生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其中,教師就要能重點為學生展示加熱相關反應中氣閥關閉順序的操作,引導學生回顧操作先后的依據,使學生明確化學實驗操作中的幾個關鍵原則,并從原則出發,引申到實際的習題中。
傳統的化學學習一般在課堂的幾十分鐘之內進行,使班級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學習路徑單一、學習渠道單一,這導致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地結合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通過構建線上學習平臺,不斷豐富學生學習渠道、開闊學習視野,服務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例如,化學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空間的搭建,設計“基礎知識學習”“拓展知識學習”“實驗內容學習”“線上互動交流”等基本模塊,并結合這些模塊的屬性積極地為學生制作和更新線上學習資源,同時積極地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需要進行靈活和有選擇的學習。如讓學生借助“實驗內容學習”模塊資源,積極地學習實驗教學中包含的基礎知識、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實驗的結果等內容。教師可以積極地借助線上直播、推送公眾號推送、群組交流等方式,及時地發現不同學生在線上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同時積極地給予學生線上學習指引,破解學生線上學習瓶頸,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益,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
綜上所述,教學的有效進行需要教師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已經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了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搜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教學問題得到明確后,教師就可以從問題出發,設計問題解決的方法,構建有效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