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智能教育是智能技術與學科教育有機融合的育人形態,通過凸顯全面育人的基本邏輯,開展個性服務育人,更好詮釋教師的育人智慧,營造無邊界、無約束的智慧育人空間,積極探尋智能教育與立德樹人的融合意義,助力基礎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化發展。傳統基礎教育偏重知識教育、學科教育,忽略了智慧技術的有效融入,未能形成新的智慧育人生態。面對新的“互聯網+”場景,穩步推進智能教育,將實現以下價值:
第一,穩步推進智能教育,實現了學生主導教育進程的新生態。與傳統教育相比,智能教育通過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服務,形成了新的智能育人形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學習掌握狀況,采用在線觀看直播、錄播的方式,學習掌握新知識,形成了新的“個性化”學習生態。
第二,穩步推進智能教育,形成了全面育人的新形態。通過深化育人協同,創設虛實一體、并班協同的育人平臺,使基礎教育以“共同體”的形式呈現,更容易激發師生的共振同頻。依托智能教育,匯總學生的學習訴求,建立以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社群,有效保障了學生之間能夠隨時展開學習交流,有效消除了學生的課堂內外學習壁壘,形成了新的“發展型”學習體系。
第三,穩步推進智能教育,形成了全面互動的育人機制。通過發揮大數據、云服務等技術優勢,深化資源交互、信息交互和人機交互體系,打破了傳統基礎教育的封閉格局,形成了新的廣泛交互、共通共享的教育資源圈。教師通過利用智能教育平臺,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情緒,將更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并為教師制定針對性強的育人方案提供了智慧化支持。
智能教育是教育現代化、智慧化的重要發展形態,也是適應全新育人生態的必然路徑。為促進基礎教育智能化、系統化發展,需要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基礎,通過遵循學生的智慧養成規律,汲取教師的育人智慧,積極重構育人生態,為培養智慧型、創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穩步推進智能教育,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做到:
首先,充分把握智能教育的技術理性,確定正確的育人觀。智能教育是深化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也是加快教育強國建設進程的關鍵載體。在新的育人環境下,為更好發揮智慧技術的育人優勢,應積極、全面整合數字資源,通過建設智能教育平臺,真正發揮智慧技術賦能啟迪學生智慧的應用優勢,延伸課堂教學的覆蓋空間,穩步推進基礎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化發展。
其次,充分發揮智能教育的載體優勢,搭建完整的育人平臺。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工作需要以開放、創新的姿態為指引,通過廣泛吸收、汲取育人智慧,及時更新育人資源,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育人內容,切實優化基礎教育體系。在新的育人場景下,通過構建更高層級、更加開放和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為扎實、穩步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充分發揮智能教育的課堂優勢,暢通“立德樹人”主陣地。穩步推進基礎教育發展,將充分、全面激發辦學活力,營造良好育人生態。基礎教育是持續、不斷發展的過程,要將智慧教育與教學評價、教學診斷與課后追蹤有機融合,通過發揮智慧技術的分析優勢、預測優勢,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合理干預,重點化解學生潛在的學習難題,全面強化課堂育人的理想實效。要注重利用智能技術的應用優勢,銜接不同育人場景,通過打通各學段的育人關聯,構建智能測評、智慧評估的全新教育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走向更高層級。
智能教育關乎教育公平,穩步推進智能教育,有助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營造新的基礎教育形態。隨著“互聯網+”與教育體系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要以智能教育為抓手,通過積極建設智能教育平臺,穩步推動基礎教育向平臺化、智慧化方向發展,通過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訴求,實現育人方式的真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