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紅山郡小學 王立鵬
隨著我國教育界的指導思想發生轉變,各學科教師應注重結合學科知識教學,發揮學科知識的德育優勢,滲透德育理念,可有效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獲得改善,為社會和國家培育更多具有優秀品質的高素質人才。基于推動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展開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教師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在語文知識講解中有效滲透德育理念,有效推動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獲得良好發展。
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可有效促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容易出現偏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時代賦予自身的使命,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結合學科知識教學,滲透德育理念,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端正的思想與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鋪墊。本文針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理念的科學方法加以探討,期望能給廣大學校語文教師提出一點參考性意見。
調查發現,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仍未根據新課改中所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對自身教育觀念進行合理調整。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只注重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期望能幫學生打好學科知識的基礎,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
我國的教育形勢以及社會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的教育理念起到了關鍵性的影響作用。因此,學生、教師以及家長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更好的學校,獲得更高學歷,以便更好地立足社會。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部分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導致德育工作未能落到實處,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改善。另外,很多學生認為進行德育無法改善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對德育學習活動缺少參與積極性,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德育工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不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具有文化覆蓋性廣泛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研究,可結合教學內容增加德育內容,從而實現德育工作的高效落實,促使小學生的思想品質獲得改善。同時,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實際例子,可以將抽象的德育內容加以具現化舉例,可有效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感悟,并在教學內容中進行德育思想的延伸,可以對小學生個人不良行為提前預防,使德育對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德育內容傳遞,可以有效實現知識教育的延伸;結合教學內容解讀德育思想,可減少德育滲透阻礙,讓學生既能掌握語文知識,又能吸收更多德育理念。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紀較小,思想與意識形態尚在發育過程中,對德育內容的敏感度更高,在此基礎上,思考語文教學的更多可能,可借助語文知識教育促使德育內容得到持續的滲透,從而推動小學生能力和思想獲得全面發展。
所謂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貫穿整個學生生涯。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才可確保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心態。在語文課堂中加強德育理念的滲透,可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道德教育影響下,形成陽光健康的心態,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可以有效進行抵御,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事件影響,可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平穩發展。
當今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有效順應社會發展,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德育,結合社會發展現狀,展開德育工作,可以確保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接觸德育方面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獲得改善。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注重挖掘教學內容中與德育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作為社會公民自身擔負的責任,要讓學生形成社會及人民的利益作出貢獻的意識,從而推動小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促使學生成為推動社會以及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
人文性是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校的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要順應新課改中提出的教學需求,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入手,指導學生從語言出發,并注重于分析教材中的關鍵性詞語,可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對人物、事物更多的表述方法,從而有助于學生在頭腦里形成可視化、具體化的內容,可有效挖掘文本內容中的內涵與思想,引導學生對人物的精神進行剖析,探索文章主旨所在,并結合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加強德育理念滲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強烈情感,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可有效加深學生體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語句剖析出發,通過深度解析教學內容中的關鍵詞,從而進行德育理念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
以《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教學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致的閱讀,通過幫助學生正確把握課文中“夜深了”“一針一針”等關鍵詞,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線線”“一針針”等這些關鍵字背后的含義。通過分析一系列ABB 疊詞,可以促使學生更為深切地體會到母親的辛苦。接著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結合句中的“忙著”,使學生感受到母親為了孩子日夜操勞的付出,并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母親的偉大。最后通過加強引導,并且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滲透德育理念,可促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父母為自己成長所作出的犧牲與奉獻,從而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讓學生形成感恩父母、孝順父母的思想和意識。
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展開針對性的語文教學以及德育,可有效收獲理想教育成效。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抽象的內容難以形成深刻理解。因此,教師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相關知識,可有效對學生的視覺造成沖擊,進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在新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插圖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插圖內容尋找其中的德育元素,進而在語文課堂中加強德育,可有效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獲得改善。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仔細觀察,并且不斷豐富德育資源,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維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實現預期的德育目標。
以《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作為教學案例分析,教材中有這樣一幅插圖,圖畫中:護士長葉欣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護士長葉欣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精神已經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對插圖進行細致觀察,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此時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如果你也身處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你認為護士長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如果讓你對她說幾句話,你想對她說什么呢?”通過提問,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促使學生展開積極思考。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要求每一名學生表達自身觀點。討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選出幾名學生進行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形成深刻理解。通過學習《永遠的白衣戰士》,學生被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從而將醫護人員作為自身學習的榜樣,促使學生形成奉獻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將對德育內容的體會轉化為自身內在精神力量,有助于推動學生形成高尚品格。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順應新課標中提出的教學要求,在給學生傳遞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問題,實現語文教學中的文質兼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具體講解,以多重教學方式,全方位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致閱讀,并展開深入思考通過分析文章中的關鍵詞,深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可以對學生的內心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情緒,促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得到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可以切實落實德育理念的滲透。語言文字是思想內容的載體,思想內容需要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因此思想和文字之間關系密不可分,通過在語言訓練中滲透德育內容,可以更好地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差異,特別是學生的不同思想情況,選擇恰當的德育內容,推動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活動,通過這篇文章內容的閱讀,可在課堂中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德育環境。在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針對文章中的每一個段落進行具體分析,深度探究段落含義以及其中蘊涵的中心思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形成深刻感悟。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談一談自己對文章內涵的看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練筆活動,讓學生將自身對文章中人物的情感體驗以書面表達的形式記錄下來,可有效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后,加強德育理念滲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還可有效促使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寫作技巧得到改善。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并促使學生想象力得到激發,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推動學生獲得個性化成長,構建自身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有效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吸引學生融入教學情境,收獲更多知識與能力。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念的養成階段,教師要注重在語文知識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推動學生的綜合素養獲得進一步的改善。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語文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通過構建良好教學情境的方式,滲透德育理念,可有效收獲理想的德育成效。
例如,在進行《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課文作為劇本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可有效促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生通過深度閱讀文章,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促使學生對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觸動學生內心,以便加深學生的思想感悟。通過深度閱讀這篇文章,分析兩個主人公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要正確客觀認識自我,做人要虛心謙遜,不可驕傲自滿”的道理。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深度探究,學習內容中蘊涵的思想和內涵,可以更加有效地打動學生內心,促使學生自主展開思考,從而感悟更多道理,從而收獲理想的德育成效。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視域下展開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遵循新課改中的指導思想,加強德育理念的滲透,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以積極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開展具體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順應時代發展,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提高自身專業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手段時效性,確保教學方式富含藝術性和多樣性,可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加強德育理念滲透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價值,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獲得良好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