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云南省曲靖應用技術學校,云南 曲靖 654200)
中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當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將“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教學中,對現有的課程內容、教學體系、教學團隊以及實踐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歷證書、職業等級證書與課程內容的無縫銜接,使得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
“1+X”證書制度要求中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充分立足于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職業道德素養以及人格品質,全面貫徹落實理論知識教學及實踐教學,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理實一體化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及創新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院校必須充分立足于當前社會及企業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明確教學目標任務,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發展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以此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技能型優秀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過程不僅僅要貫徹落實理論教育,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素養,使其更好地勝任未來崗位工作、職業內容,讓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1]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通常是為了滿足地方的發展需求、經濟需要,因此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征,有著獨特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當地行業、企業的發展輸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基于此,中職院校應當全面貫徹落實校企合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宗旨,將崗位內容、職業發展與實踐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搭建起健全完善、科學高效的課程機制,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對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通過深度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利用“1+X”證書制度實現中職院校企業與學生的協同發展。
中職院校應當深入分析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1+X”證書貫徹落實所提出的一系列現實要求以及指導建議,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定位以及辦學宗旨、教學原則,調整優化人才培養目標任務。通常來講,針對一些建筑工程、房地產企業必須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明確企業用人需求,利用自身使得知識科學高效地開展,例如招投標、預算、結算等相關的工作。針對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大多數中職院校會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獲得五大員中的資料員或預算員證書,而在2019 年國家已經將五大員證踢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但這一政策制度的全面實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截至目前,部分企業仍然需要上述證書開展實際工作。根據住建部門的相關要求,針對從事住房建設及相關工種的所有人員都應當進行職業技能的鑒定分析,結合政策制度以及行業企業的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標準培訓指導工作,并通過試點的方式逐步在全國范圍內鋪開。[2]
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國家教育部門針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主要立足于工程實踐,利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方法構建相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機制,這樣的方式將職業能力需求與項目發展需要緊密聯系,實現了教學實踐等步驟環節的高度融合,構建出和諧積極的教學環境及教學氛圍。換言之,中職院校中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首先要對理論基礎知識有著系統全面地認知和掌握,之后再利用工程實例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指導,從最初的項目設計到最終的項目驗收,自覺主動地遵守操作規程及工作流程,以此切實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水平,強化自身的專業技巧。當實踐經驗積累到一定階段時就可以考取職業等級證書,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崗位能力與職業資格無縫銜接,實現課程證書崗位發展的有效契合。
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中職院校要構建科學高效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機制,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利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共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為其后續的穩定高效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一,針對底層共享來講,要根據現實需求創設基本素質課程及專業基礎平臺;第二,針對中層分立來講,要基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創設專業核心、專業實踐兩大教學平臺;第三,針對高層互選來講,要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延伸人文素養,以此拓寬學生視野。[3]
在工程造價專業與“1+X”證書制度融合的過程中,中職院校首先應當明確工程造價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技能等級考試應當從理論及實踐兩個方面入手,理論層面涵蓋了BIM 技術、行業知識、法律法規、CAD 制圖識圖等相關的內容,而實踐層面則包括圖紙繪制、建模、材料構造、計算機基礎等相關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不管是建模圖紙識別或多或少都會涉及BIM 技術,因此教師也應當有針對性地引入VR 技術、BIM 技術等先進的技能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學生認知,提高其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與職業發展的無縫銜接。
在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基礎素質平臺主要涵蓋了職業道德、職業規劃、社會發展、計算機基礎、心理學等相關的課程;專業基礎平臺涵蓋了建筑CAD、工程法律法規、建筑材料等相關的課程核心模塊,包括招投標、工程資料管理、工程構造等內容;專業實踐包括頂崗實訓等模式手段。只有將上述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等無縫銜接,構建出平臺+模塊的高效課程機制。
在現有的人才培養計劃中,以“基于工程實例的工學結合”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模式。從一個相對簡單的工程(面積500 平方米)著手,使學員在實踐工作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工作資格能力。要把考試內容和專業內容結合起來,把職業資格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職業證書和職業崗位三者結合起來。它的主要思路是:以工程案例為媒介,以職業資格為準則,以工作任務為動力,以工作流程為先后。首先介紹了項目成本的基本理論,然后將其應用于實際的工程實踐中。確立“基于工程實例的工學結合”為基礎的教育模式,按照《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的要求,將從業證書、從業資格標準統一為“1+X”,并做好“1+X”施工信息建模(BIM)的專業技能等級——初級證書、“1+X”施工圖、技能等級證書、“1+X”組裝施工設備制造與安裝專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與課程標準的有機統一。這樣的人才培訓方式可以簡化為“1+X,以工程為基礎的工學結合”。
在建立課程系統時,針對工程成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的特殊性,請相關的實訓人員參加,進行具體的工作任務實踐,并對其進行了職業化的分析,建立以工作流程為基礎的專業核心課程。經過業界和職教專家的反復討論和修改,最終確立了“以工作流程為指導、與典型崗位職業規范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系統是在對全國各省市的優秀高校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認同了“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該專業的典型工作規范應當與2018 年開始實施的“1+X”有關的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制度密切結合,遵循“底層共享、中層分離、高層互選”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的規劃,結合《標準》和《課程計劃》的特征,強化培訓,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講授與實踐操作、能力培養與職業技術資格認證的統一”,并通過“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使學生的能力在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得到不斷的發展。在制定“1+X”(BIM)課程系統之前,必須對(BIM)職業能力等級標準進行全面的理解,并進行相應的學習模塊的規劃,搞好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施工信息建模(BIM)的工作能力評估包括理論和技術層面的評估,其基本知識包括制圖基礎知識、基礎識圖知識,具備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知識。BIM 技能入門(BIM 建模)要求具備工程圖紙識讀與繪制的技能,并掌握BIM 模型的知識。在實際BIM 模型的實際操作中,學生要進行基礎和學科的銜接。本專業的后續項目主要有施工裝備與BIM 的應用、工程項目的工程施工與BIM 的應用、工程計量與估價以及BIM 的應用。基于此,“1+X”的BIM 技術在項目成本專業中充分整合了BIM 技術的相關內容,并建立起了基于BIM 技術的教育認證課程與BIM 技術資格認證相結合的教學系統。
根據“基于工程實例的工學結合”的工程成本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以實訓為主,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與“1+X”BIM 認證體系的BIM 等級測試標準相適應。第一個學期開設的是建筑識圖、建筑CAD、建筑施工技術等專業基礎課,采用了3 個通過調查和驗證的實踐案例,由簡單到復雜逐漸進行。推行“1+X”(BIM)后,將傳統的“識圖原理+繪圖建模”(使用廣聯達繪圖系統)改為“基于Revit 的建筑學知識與繪圖建模”,并將3 門實用的BIM 應用于實踐中。并將BIM 項目作為一個媒介,運用于后續的建設項目計量與計價、鋼筋平法的教學、安裝項目的知識與結構設計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將“1+X”所要求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中的技能”結合起來,構成了一種較為科學的、系統的知識和技巧。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對學生進行BIM 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的培訓,并在完成學業后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
一方面,中職院校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團隊建設方案及相關的管理制度,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從頂層設計入手,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工作水平。在這樣的過程中,中職院校還應當充分吸引社會人才,拓寬教師聘用渠道途徑,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將企業的骨干技術人才作為實踐導師,彼此之間有效合作,彌補現階段理實一體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強化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另外,中職院校還應當與優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專業教師與兼職教師有效結合的教學團隊;另一方面,中職院校應當創設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活動,利用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與此同時,還應當引導并鼓勵教師自主進行課題申報,主動參與到項目研究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規劃及教師職業發展的緊密聯系,為教師的創新發展夯實基礎。[4]
實訓基地的建設是現階段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重要方式方法。中職院校要將教學、實訓、培訓、考核評價等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共同納入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體系中,這樣才能切實滿足社會企業以及教師學生對學歷證書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現實需求。基于此,中職院校要正確把握發展機遇,將“1+X”證書制度的全面貫徹落實作為主要工作任務,積極加強與社會培訓機構的溝通交流,彼此之間緊密協作,加大對實訓基地教學資源的整合力度,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及時更新完善工程造價教學中涉及的一系列軟件、硬件設備設施,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校企共建共享的實訓基地。值得注意的是,中職院校應當明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的教學理念,不斷革新優化教學機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設健全完善的課程體系,同時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及企業需要。[5]
綜上所述,中職工程造價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充分融入“1+X”證書制度,應當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革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健全高效的課程體系,搭建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創設健全完善的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