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新 張 雷*
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
漆藝是傳統文化中實用藝術與裝飾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走過了數千年輝煌的歷程,因深受中華傳統文化滋養,歷久彌新,煥發出奪目光彩。在漫長的發展演化中,漆藝術不斷吸收借鑒其他藝術成果,工藝日臻完善,審美表達不斷拓寬,形成了瑰麗獨特的藝術品質。今天,漆藝得到了廣泛的社會認知,繪畫形式的漆畫、裝飾形態的壁畫和屏風、產品形式的漆器與漆立體陳設品是漆藝術的重要表現形態。漆材的可塑性和獨特的理化性為漆在日用發展中提供了可能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個性化的需求,漆材料和工藝特點兼具古典氣質和時尚氣息,能夠滿足大眾審美需求。大漆有很強的包容性,可以和很多材質完美結合,適配于不同應用領域,搭配各種不同的媒材,產生多變的裝飾效果。從家居日用到時尚產品、從首飾裝飾到衣食住行,漆的表現空間和展示舞臺越發廣闊。在漆與裝飾日用結合的過程中,配飾裝飾品是一大亮點,很多設計師將它與現代人們身邊的時尚元素相結合,創作出大漆煙斗、大漆手機殼、大漆首飾等,受到時尚達人和藏家的青睞。如何發掘漆藝表現特點,拓寬漆藝表達維度,將漆融入現代生活,讓大漆之美點染世界,是當代工藝美術家和設計師需要突破解決的新課題。
中華漆文化歷經春秋戰國的輝煌,興于秦漢,繁于宋元,盛于明清,完美保留著歷代傳統技藝風韻。春秋戰國時期的漆器已經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個時期的漆藝制品,以黑紅兩色為主色調,繪以花紋,其中連續紋樣被大量使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秦漢時期的漆器形制愈加豐富,且做工精良,裝飾圖案和配色極為考究,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所使用的色彩也更加豐富,主要有朱、黑、金、銀、褐等。唐代國力強盛,富麗奢華的藝術風格在社會上流行,受時代和審美因素的影響,髹飾技法主要有金銀平脫、螺鈿鑲嵌、雕漆等,其中鑲嵌工藝尤為盛行。宋元時期的審美思潮受文人墨客所影響,具有清新雅致的特點,因而漆制品造型簡單,漆色光亮,強調漆色之美的同時少有紋飾點綴,具有獨特的時代氣息,藝術風格的轉變使宋代成為素髹漆器的集大成時期。明清時期的漆器,工匠們常將幾種修飾技法同時施于同一器物之上,復雜紛繁的髹飾技法使這個時期的漆器以千姿百態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早在古人的衣飾穿戴設計中,就不乏漆藝使用的先例,如將漆髹飾在冠帽、腰帶裝飾、頭釵飾品上。在鎧甲服飾裝配上,由于大漆具有漆膜堅硬、防水耐腐蝕等特點,髹飾在皮甲的表面,既能提高甲胄的防護性能,又使甲胄更加美觀。甲胄按材質劃分主要為皮甲和鐵甲兩種,由于皮甲相較于鐵甲更加輕便靈活,所以漆皮甲成為當時將士們的主流防護用具。漆皮甲是以皮革材料制成甲片的形狀作為底胎,然后將天然生漆涂于甲片之上,待漆干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將甲片編綴固定,制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器具,一些皮甲的表面髹飾了精致紋飾。安陽侯家莊就曾出土了皮甲殘跡,顏色為黑、紅兩色,說明我國早在商代就已經開始制作并使用漆皮甲。在春秋戰國時期,漆皮甲的制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周禮·春官·巾車》記載“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鄭玄對“革路”進行解釋:“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無他飾。”這是漆用在皮革上最早的記錄。
中國傳統漆藝是人類的藝術財富,但隨著工業時代和審美意識的發展更迭,漆藝傳統工藝逐漸和現代設計觀念脫節,從而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讓漆藝回歸日常。將漆藝術與紐扣結合,尋求傳統質感美與現代大眾審美的藝術平衡點。
紐扣的功能包括裝飾性和功能性,由于所處時代的不同,人們對其功能的側重點也迥然不同。伊安·麥克尼爾編寫的《科技史百科全書》中記載道,紐扣“最初用于裝飾多過加固衣服,最早發現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現為巴基斯坦)。它由弧形的貝殼制成,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由此可見,這個時期的紐扣只是單純地用作裝飾,直到十三世紀,鈕孔的橫空出世,使得紐扣的功能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加之當時西方服裝的發展越來越趨于貼合人體,這也使紐扣在服裝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也使紐扣逐漸具備了象征人們財富、身份和地位的作用。以制作材料的不同進行劃分,富人的紐扣常用金、銀或者象牙等價值不菲的材料制成,而平民所用的紐扣則使用普通的動物骨骼或者木材制成。十四世紀,紐扣被中國人帶到了歐洲,一些達官貴族把它用作服裝配飾,常以稀有珍貴的材料用于制作,紐扣的發展又因它的裝飾性得到延續。
中國古代的服裝多以平裁的方式制成,具有寬袍大袖的特點,不似西方服裝的貼合人體,以帶系之是當時服裝的主要形式,紐扣并不是服裝上的必需品。直到帶勾和帶扣的出現,實現了由系帶向紐扣發展的第一步。系帶常以織物制成居多,柔軟且沒有支撐力,因材質具有一定的弊端,古人開始嘗試使用其他材質,于是皮革帶應運而生,起連接作用的帶勾也隨之產生。直到宋元時期,服裝形制發生了變化,對襟和斜襟的形制,使紐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材質仍比較簡單。到了清朝,社會繁盛,紐扣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后期出現的盤扣,它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我國紐扣由實用性向裝飾性的轉變,使我國紐扣的發展達到了美學的巔峰。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化的服裝逐漸替代了寬袍大袖,現代服裝的普及,為紐扣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兼具裝飾性和功能性的紐扣,逐漸成為服裝配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紐扣作為服裝配飾,主要配合服裝的款式和需求進行設計制作。不同風格的服裝應搭配與之風格相符的紐扣,在對紐扣進行設計之前,首先要考慮其裝飾性和實用性、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等因素,設計款式風格。如傳統風格斜襟旗袍上選擇梅花結形狀的紐扣,梅花款式的紐扣不僅提高了功能上的儀式體驗感,也增強了服飾在視覺上的高級感。其次是材質、顏色和工藝的選擇,不同的材質和工藝最后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漆藝紐扣可以擁有多種不同的風格,這些風格的變化,可以通過工藝技法、色彩搭配、紋飾紋樣的變換來實現。我們可以根據服裝設計師的要求,參考其靈感來源、圖案紋樣、風格定位等因素,定制與其服裝風格相一致的紐扣。也可由設計師事先設計好紐扣的風格樣式,制作樣品供有需要的人來選擇。
1.木胎
現代的紐扣風格迥然,形態各異,制作紐扣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金屬類、塑膠類、天然類等。其中天然類就包含木材質。木胎是漆器制作中較為常見的底胎,木材質輕便,耐沖擊,可塑性強,經過“吸漆”步驟之后可以使木胎的內部不再具有吸水性,提高木胎的穩定性,保證制作出來的漆器經久不變。服裝作為一個年代的流行標志,具有符號價值和時尚意義,而木胎制作的漆紐扣不僅在當下具有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耐久性。
2.新材料底胎
大漆的包容性很強,在底胎的選擇方面也很寬泛,不同時代在底胎選擇和工藝技法上都各具特色。現代材料技術的出現,可以在提高漆藝作品生產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擴展漆藝創作的形式。例如,3D打印技術就可以更直觀、更準確地做出設計者想要的模型,并且制作出的模型精密程度遠超純手工制作的水準,保證效率的同時還能夠節約人工成本。新材料的胎底便于批量生產,同時也增強了漆紐扣的普適性,促進了漆工藝的傳播。
紐扣作為服裝飾品中小而精致的部件,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件帶有相應紐扣的服裝更能達到美化修飾的效果。應用于漆藝紐扣的髹飾技法,根據服裝的風格主要有以下三種工藝。
1.髹涂工藝
髹涂是漆藝技法中最原始、最基礎的技法,將生漆髹涂于漆胎之上,可作為其他技法之基礎,單獨運用這一技法的漆器被稱之為“素髹”。采用髹涂工藝的紐扣設計,可應用于簡約風、中性風的服裝,以黑漆為底,用灰白漆繪制簡單圖案,或根據服裝整體色調直接單色素髹。
2.描繪工藝
描繪工藝即在加工完成的胎體之上用筆蘸漆或油直接描繪花紋的工藝。描繪工藝應用于紐扣的設計,可用于民族風的服裝,這類服裝色彩濃烈鮮艷,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和民族藝術特征,以漆調彩,以筆表意,描繪各種民族圖案紋飾于紐扣胎體之上,絢麗多彩,不僅極具裝飾性,還可以體現民族文化的美好寓意;也可采用描金工藝,以金銀描繪花紋于紐扣胎體之上,用于前衛時尚風格的服裝。黑金是服飾與配飾永不過時的經典搭配,例如香奈兒的黑金搭配,黑色為主的服飾配以金色的紐扣點綴,高貴大氣。
3.鑲嵌工藝
天然生漆在色彩方面具有局限性,但在性能上具有黏性好這一特點,早在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就已經開始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如金、銀、貝殼、玉石、蛋殼等,將天然的優質材料利用漆的黏性裝飾于器物的表面,便產生了鑲嵌工藝。不同的材料與漆搭配可以體現不同的材質之美,螺鈿鑲嵌華麗精美,紐扣可用于優雅、浪漫等風格的服裝設計中。“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這類服裝一般都使用比較高檔的面料,并且注重細節裝飾,螺鈿鑲嵌紐扣則能很好地滿足其風格要求。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不斷提升,有特色、有文化內涵,用天然材料手工打造的漆藝紐扣,符合人們對品質的需求。因此,漆藝紐扣的推廣也促進了藝術多領域多元化的發展。
漆紐扣的應用不僅是傳統漆工藝和服裝配飾的結合,同時也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元素的融合,有利于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創造性、創新性發展。“國潮”作為如今服裝設計領域的流行趨勢,將傳統漆藝和紐扣結合應用于服裝設計領域,能夠以新的設計理念創作出文化與審美兼具的產品。傳統漆工藝應用于紐扣設計,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審美情趣的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可以使漆藝以新的面貌重回大眾視野,展現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加強人們對漆藝的認知,推動漆藝的進一步發展。傳統漆工藝應用于紐扣設計,使漆藝以其實用性活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人們感受到傳統工藝的價值時,便能夠加深對傳統工藝的喜愛與認知,促進傳統工藝更好地持續發展。縱觀同領域的日本漆藝,之所以到現代仍舊可以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就在于其堅持工藝美術的實用性原則,漆藝作品沒有因為追求裝飾性而放棄實用性,從而更容易獲得大眾市場的認可。日本漆藝的發展成果為漆藝設計者提供了適用于當代的發展思路,漆藝的發展需要具有創新性、現代性的表現形式,不應該只是擺放在家中的陳設品或掛在墻上的裝飾品。傳統漆工藝和紐扣結合的新嘗試,為傳統漆工藝增添了當代審美性,同時漆工藝也因其特點豐富了紐扣的材料語言,拓寬了發展的道路。
傳統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難與挑戰,當代設計者應該做到活化傳承,拒絕割裂。現代漆藝已經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它作為建筑裝飾在環境設計領域、以繪畫的形式在純藝術領域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于生活日用品之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漆藝曾在古代活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將現代漆藝重新帶入日常,是設計者現階段的研究課題。小小的紐扣,作為現代時尚元素重回大眾視野,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漆藝在服裝服飾設計領域的新嘗試,這個嘗試不僅為服裝配飾的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將為各個設計領域帶來新的啟發,從而創作出具有現代設計語言的產品。傳承不僅僅是傳統工藝上的延續,更是時代審美的展現、文化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