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延安大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人們審美觀的提升,民俗文化不斷地被推廣和應用,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被廣泛地應用到陶瓷裝飾設計中。
剪紙起源于中國。從廣義上講,剪紙是在薄材料上切割或鏤空的形狀。從狹義上講,剪紙是指使用刀或剪刀在紙上雕刻的鏤空裝飾藝術品。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現代材料產業的發展,剪紙變得更加多樣化。
剪紙的發展歷史悠久。人類開始產生觀念,并對世間萬物產生好奇時,他們就靠符號來表達內心的想法,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和更多想法的產生,用來解釋相應概念的符號不斷涌現。這樣,許多可以用符號來表達的自然物象就被轉化成對應觀念的符號。剪紙也是人們用來表達一些特定觀念的符號。
在全國各地不同特色和風格的剪紙藝術中,古老而簡約的陜北剪紙具有特有的魅力。陜北剪紙由當地農民繼承而代代相傳,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剪紙藝術的第一步工序是折紙,通過各種不同的對折方式能夠裁剪出多種視覺效果的形狀,如“對稱形”“重復形”等。如最常見的婚嫁中的“囍”字剪紙,其剪紙圖案是由兩個“喜”字組成,寓意好事成雙,在剪紙過程中,按照堆累的原理,將一張紙對折后,只需剪出一個“喜”字的左右兩側,之后將對折的紙展開便成為剪紙造型“囍”字。
形式的多樣性也是陜北民間剪紙的藝術特色。從造型來看,大多數陜北剪紙通過形狀和形狀之間的相互重疊來形成新的圖像。一般來說,造型方法可分為復合造型、諧音字造型、一物多型等。
1.復合造型
這種風格是陜北剪紙的一大特色,在陜北出土的人面魚盆中,出現了各種“復合形”,設計構思時人們通過幻想重疊形狀,從而相互借用并融合成新的造型。陜北剪紙中的花卉、草、動物紋樣也可以用來做復合造型,把幾種花草和動物復合成新的圖案,借此表達主題思想。此外,還有人物和動物復合造型、動物與器皿復合造型等。
2.諧音字造型
這種造型方式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陜北的老百姓在剪紙造型中利用含有吉祥寓意的圖案或諧音的字詞,借此表達吉祥寓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祝愿。比如帶“魚”字的剪紙中,“魚”和“余”“裕”諧音,于是魚在剪紙圖案中就有了年年有余、富裕的隱喻象征。
3.一物多型
陜北民間剪紙中有很多作品運用了一物多型的造型方法。陜北民間剪紙中有許多作品使用同一物體的多種造型方法,這意味著不同時空的物體同時合并在一張圖片中,力求在一張圖片中實現對象的多面和多角度表示。一物多型在陜北傳統剪紙造型中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
陶瓷裝飾藝術有精致美麗的圖像,有豐富多樣的色彩,有十分獨特的生產工藝,有令人折服的制作技術,蘊含著獨特的思想,最終產生了非常獨特的工藝裝飾形式,形成了我國獨有的陶瓷文化。
陶瓷裝飾就像是陶瓷藝術品的外表,能夠體現不同作品想要展示的不同情感和陶瓷藝術家的藝術靈感、能力、審美追求以及個性風采。陶瓷裝飾的形式包括裝飾圖案和紋樣組織。紋樣組織又分為單獨的、連續的、適合的。
陶瓷裝飾設計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陶瓷裝飾設計不是平面裝飾,而是表現在陶瓷這一立體物品上,所以進行陶瓷裝飾設計時必須考慮陶瓷本身的形狀和瓷器上具體要裝飾的部位,讓裝飾圖案與瓷器需要裝飾的部位相結合,使人們從任何角度對陶瓷藝術品進行觀賞都能擁有良好的感受,這也是陶瓷本身的魅力所在。
陶瓷裝飾的種類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釉上裝飾
釉上裝飾是在燒制好的現成瓷器上,用釉上顏料繪制,再經過800℃左右的溫度燒造將繪制的花紋燒在已經制成的瓷器上。釉上裝飾色彩豐富多樣且鮮艷。
2.釉下裝飾
釉下裝飾和釉上裝飾是兩種相反的類型。釉下裝飾是在尚未燒制好的陶瓷體上進行彩繪,彩繪后再給帶有繪畫紋樣的坯體上釉,然后手工燒成,瓷器上繪制的紋樣與瓷器同時燒成,燒成后繪制的紋樣在釉的下面,釉下彩的名字由此而來,其表面光亮、平滑,看起來晶瑩透亮,主要有青花、釉下五彩。
3.色釉裝飾
釉是罩在已經燒成的陶瓷制品表面的一層玻璃體,它使陶瓷制品表面看起來光亮平滑且不透水。色釉裝飾種類主要有窯釉、釉單色、谷物釉等。
4.綜合裝飾
在相同的瓷器上運用兩種或更多種的裝飾形式,產生出一種全新的藝術效果。這種裝飾具有豐富的變化和明顯的藝術特征,更加具有吸引力。
陜北剪紙應用在陶瓷裝飾設計上的題材有很多,大部分內容都是源于陜北民間現實生活,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還有象征美好寓意的動植物和人物的結合體,或是具有陜北民俗特色的裝飾圖案和裝飾紋樣。
這些圖案大多數都具有各種吉祥意義。例如,植物中的蓮花喻示沒有被泥污染,牡丹喻示豐富而富有,石榴喻示后代子孫世代繁衍。自古以來,陜北剪紙的裝飾圖案多為吉祥寓意。古人常以諧音、象征等方式,把樸素的寓意、美好的愿望通過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陜北剪紙裝飾圖案用于陶瓷裝飾設計中的圖案也不僅限于吉祥圖案,一些有代表性的剪紙圖案也可以應用到其中。
陜北剪紙是陜北的民間藝術瑰寶,陜北民歌中的內容也可以通過陜北剪紙的形式體現出來,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剪紙類型,如突破傳統的人物花鳥剪紙,主題更加明確(如圖1和圖2)。

圖1 剪紙《蘭花花》

圖2 剪紙《掛紅燈》
圖1的剪紙圖案根據陜北民歌《蘭花花》的歌名改編而來。這種結合不僅向人們展示了陜北剪紙的風格特點,也為人們推廣了陜北民歌。這幅剪紙采用了陜北剪紙中復合造型的形式,將人物、植物和器具相結合,借此來表達主題思想。《蘭花花》剪紙利用了一個女性人物和蘭花花這種植物的復合造型,達到呼應主題的效果。
圖2的剪紙圖案根據陜北民歌《掛紅燈》的歌名和內容改編而來。《掛紅燈》剪紙利用了兩個人物和紅燈的樣式,也是陜北剪紙復合造型的體現。兩個人物左右對分,體現出陜北剪紙構圖中的對稱性,使畫面更加完整,人物頭頂高掛一個紅燈,不僅使剪紙圖案與歌名內容相呼應,還能突出歌名中的“掛”字,讓剪紙富有動態感,更加形象傳神,具有感染力。
陜北剪紙作為傳統藝術廣為流傳并發展至今,原因在于陜北剪紙具有獨特的構圖手法,陜北剪紙的構圖手法沒有受到早期造型構圖觀念和其他思想的影響,作品中流露出了陜北民間藝術家質樸的真情實感。陜北剪紙一直保留著最傳統的用剪刀剪紙的方式,所以剪紙圖案上的紋樣極具陜北剪紙的風格特點,其剪紙手法讓陜北剪紙在其他剪紙中更具辨識度和代表性。
陜北剪紙中最常見也最主要的兩種剪紙顏色是紅與黑。早期的剪紙圖案使用的顏色比較單一,大紅色是最常用的顏色。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開始發生變化,不再滿足于使用單一的色彩。隨著剪紙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剪紙材料的不斷創新,從而產生了雙色、多色的表現。其中紅色剪紙最為傳統和常見,用于陶瓷裝飾設計中的剪紙圖案也常為紅色。
將民歌用剪紙形式體現出來,不僅向人們展示了陜北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同時將陶瓷作為一種載體,傳播了陜北剪紙與陜北民歌文化(如圖3)。

圖3 剪紙藝術在陶瓷中的運用
陜北剪紙是民間藝術,陶瓷是中華傳統文化,陜北剪紙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運用就是中國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在繼承陶瓷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陜北剪紙與陶瓷裝飾的結合,是陜北剪紙風格特點與陶瓷裝飾藝術的交融,在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現了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又體現了陜北人民質樸、堅定、樂觀的信念,同時使傳統藝術、民俗藝術與現代裝飾藝術得以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