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沛 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近年來,各大博物館推出一系列文創產品,使得文創產品被大眾熟知,越來越多的民眾也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文創產品上。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不僅能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而且能在傳統文化的弘揚中起到交融作用,從而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南京是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我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南京形成了許多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亦存在南京剪紙、云錦織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提高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斷發揮文創產品的交融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對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展開研究。
傳統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較于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來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能夠代表不同民族的民族思想、意識形態的一種文化集成體,是各民族社會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人民所追求的精神、文化品質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經歷了許多次重大變革。現階段,我國的傳統文化繼承了從史前文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再到近現代的優秀精神品質,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依舊呈現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1]。
從物質層面看,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無論是古老的建筑還是樂器、書籍等實物中均蘊含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從精神層面看,在各民族的發展進程中,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各民族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均蘊含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生活。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仍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產品相融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進行了詳細闡述,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究其分類,可將其分為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如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神話傳說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歌謠、諺語等;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如昆曲、京劇等;傳統技藝、醫藥和立法,如中醫、農歷法等;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如春節、潑水節等;還包括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其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不依賴于物質形態,活態流變,突出非物質的屬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與民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每個民族都有其獨有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其特殊性的象征。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依靠的是個體自然傳承,如口傳心授等方式。由于其傳承方式沒有物質載體作為支撐,極易在傳承過程中出現文化丟失等現象。因此,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從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產品相融合,不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2]。
文創產品是指文化創意產品,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通俗來說,文創產品就是一種能夠滿足人們對文化、精神需求的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產品。
新時代背景下,文創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將著名的旅游勝地作為文創設計的出發點,將文化創意與旅游特色相結合形成的旅游類文創產品,這種產品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但此類產品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度較差,無法通過此類產品發揮出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二是將博物館中的藏品作為設計來源,將文化創意與博物館中的藏品相結合形成的文博類文創產品,同旅游類文創產品相同,這種文創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依舊無法發揮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三是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地方傳統文化為出發點所制作的文創產品,這類文創產品的創意性較強,且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度較高,但在真正地實現過程中會出現創意脫離傳統文化本身的現象,所以這類文創產品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4]。因此,如何在傳統文化的弘揚過程中發揮文創產品的交融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深入探究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可知,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制約的。一方面,無論是現代的文創產品還是傳統的手工藝品都是在一定時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也是特定時期文化的外在表現,將傳統文化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之中,可利用文創產品的銷售達到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之間還存在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之間的矛盾。在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如果過分重視文化價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價值,反之,如果在文創產品設計和銷售過程中過分追求商業價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化價值。因此,如何實現文創產品和傳統文化之間的交融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想要實現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之間的交融,就要明確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筆者以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從兩方面闡述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
近年來,隨著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南京博物館、民俗館等為了大力弘揚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愈發重視文創產品的設計、營銷與推廣工作,在文創產品中大量融入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并利用各大網絡社交平臺開展文創產品解說工作,望通過這種融合和宣傳方式不斷推動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5]。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云錦為例,南京云錦博物館充分發揮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制作了金陵十二釵的云錦玩偶、手機吊墜、手包等文創產品,并在這些文創產品的銷售過程中為購買者普及云錦的制作方法。在此期間,南京云錦博物館的負責人對購買者展開采訪,其中一個購買者說道:“以往提到云錦,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古代的華貴服裝,認為我們這些普通人是無法接觸到云錦的,但通過購買這些云錦的文創產品,不僅讓我了解了何為云錦,同時也讓我了解到了云錦也可以這么親民。”南京云錦博物館在弘揚云錦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文創產品的交融作用,提高了民眾對云錦文創產品的關注度,同時也提高了民眾對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除此之外,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還體現在由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的文創產品與世界文化的融合上。南京云錦博物館將云錦與西方著名畫作《蒙娜麗莎》相結合,通過這種融合方式所產生的文創產品,不僅在國內弘揚了南京云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也將南京云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向了國際。由此可見,文創產品具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作用。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在以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與傳承過程中,大多是從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發,對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單一的傳承與弘揚。在文創產品出現后,便打破了這種局面,文創產品能夠在弘揚傳統文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交融作用,將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6]。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剪紙為例,隨著文創產業的不斷發展,在枕頭、折扇等產品設計中都融入了南京剪紙元素,其中南京所推出的“南京老地名”剪紙傘就是文創產品與南京剪紙深度融合的具體體現。在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南京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說道:“普通的剪紙雖然也能夠展現南京剪紙的魅力,但利用金箔紙能夠使剪紙更加具有立體感、實用性。”同時,該傳承人也指出:“在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傳承南京剪紙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創新,將金箔與剪紙技藝相結合,就是一次大膽的突破,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該傳承人將南京剪紙與金箔做到了完美結合,使得文創產品更具有價值(如圖1)。由此可見,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具有能夠將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融合的作用。

圖1 南京剪紙與金箔相結合的文創產品
就目前來看,市面上所流行的文創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這樣的文創產品無法真正發揮弘揚傳統文化的交融作用,因此在實現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交融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文創產品形態,使其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剪紙為例,南京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并沒有僅局限在剪紙展覽、剪紙畫作的設計上,除了將剪紙元素融入枕頭、折扇等文創產品中,還將剪紙元素融入衣服等文創產品中,同時也將南京剪紙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真正實現了文創產品弘揚傳統文化的交融作用。該傳承人正是利用多元化的文創產品形態,實現了文創產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實現了在融合中不斷傳播、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創產品若想充分發揮弘揚傳統文化的交融作用,就要利用品牌效應不斷促進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交融。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云錦為例,一方面南京云錦可與國內、國外知名度較高的服裝品牌展開合作,不斷提高南京云錦文創產品的影響力,在此期間還要不斷創新文創產品的表現形式,促進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交融。另一方面,南京云錦可創立自己的品牌,并在各大網站、社交平臺進行推廣,在文創產品的推廣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對產品本身的推廣,也實現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不斷打造屬于南京云錦的品牌故事,進一步實現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交融。
總而言之,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能夠起到將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能夠起到將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作用。筆者認為,為充分發揮文創產品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交融作用,實現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應從文創產品的表現形式入手,不斷推動文創產品的表現形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同時應利用品牌效應不斷促進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化的交融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