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趙林

痔病作為肛腸外科發病概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無論男女老幼都有發病風險。但大多數患者缺乏對這一疾病的正確認識,發病后難以啟齒,在疾病早期未得到充分干預,以至于病情不斷加重。隨著傳統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新治療方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痔病的治療效果。這些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對痔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痔病
中醫內治
中醫非常重視內治法。在實際治療中,將痔病患者分為4種不同證型,即風傷腸絡型、濕熱下注型、氣滯血瘀型、脾虛氣陷型,然后進行辨證治療。對風傷腸絡型患者,堅持清熱、涼血、祛風的臨床治療原則,可采用涼血地黃湯加減方式進行治療,也可以應用中成藥槐角丸;對濕熱下注型患者,堅持清熱利濕、化瘀消腫的治療原則,中藥可采用五神湯加減治療,中成藥可以選擇臟連丸,每天2次,每次1包,采用溫水送服;對氣滯血瘀型患者,堅持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治療原則,可以采用桃紅四物湯或活血散瘀湯加減進行治療,中成藥可應用血府逐瘀膠囊,每天2次,每次6粒,采用溫水送服;對脾虛氣陷型患者,堅持益氣健脾、升陽舉陷的治療原則,中藥可采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中成藥可選擇補中益氣丸等藥物。
西醫服藥療法
近些年來,以肛墊學說作為理論依據,針對痔病病理生理變化,采用相應的西藥口服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西藥大體可以分為微循環調節劑和非特異性藥物兩種。其中,微循環調節劑在臨床上也被稱作靜脈活血藥物,如草木犀流浸液片,患者采用口服方式,每次4片,每日3次;還可服用地奧司明片,這也是治療痔病的常用藥物。非特異性藥物主要包括三種,分別為止痛劑、大便軟化劑以及止血劑。止痛劑在臨床應用中主要包含洛芬待因片、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大便軟化劑主要包括麻仁丸、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液等;止血藥主要包括云南白藥、維生素K或者腎上腺色腙片等止血藥物。還可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靜脈注射酚磺乙胺以及氨甲苯酸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外治療法
外治法主要包含熏洗坐浴法、外敷法、塞藥法、枯痔法以及針灸等。其中,熏洗坐浴法是通過采用熏洗合劑(苦參20 g、大黃20 g、黃柏20 g、秦艽20 g、白鮮皮20 g、冰片3 g、五倍子20 g、當歸20 g、乳香20 g、芒硝30 g等)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疼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屬于臨床上一種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外敷法主要采用馬應龍痔瘡膏或者肛泰軟膏,對患處進行外用治療;對急性發作,水腫疼痛明顯的痔瘡患者,可采用硼砂散外用治療,能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塞藥法常用的栓劑主要包括普濟痔瘡栓、肛泰栓、太寧栓。枯痔法包括枯痔散外敷法、枯痔釘療法和枯痔注射法,屬傳統中醫學外治法。還可通過針灸對痔瘡患者術后的尿潴留、肛門部疼痛進行有效治療,預防術中及術后不良反應有良好的效果。
手術療法
對久治不愈,已形成較大混合痔或環狀痔的患者,應該采用手術方式治療。通過手術摘除患者痔核,或者采用縫扎等機械手法使之栓塞或萎陷;采用電凝或激光療法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外痔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切開治療,取出血塊。近些年來,臨床上出現了一種治療痔瘡的新技術——選擇性痔上黏膜吻合術,也被稱作TST微創術,通過特制的肛腸鏡形成不同的開環式窗口,利用吻合探頭鎖定痔核,針對痔核的大小、多少調節痔黏膜的切除范圍,最大限度保護了肛門的正常功能。
其他特殊方法
在痔病的治療中,也可以采用注射療法,主要是將藥物注入患者痔核內,從而起到治療效果。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注射劑主要包括硬化萎縮劑、枯痔壞死脫落劑。其中,硬化劑在各期內痔患者治療中較為適用,但容易復發。如果注射過淺,患者容易出現黏膜潰爛、膿腫;過深則容易出現組織硬化。而壞死劑在應用過程中,劑量過大會引起術后壞死性大出血或者感染性壞死,且整體治療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肛門狹窄后遺癥,所以一定要慎重選擇。
日常生活保養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保證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以及油膩的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在排便時玩手機或者讀書等;經常對肛門進行沖洗清潔,勤換內褲;常做提肛運動,具體做法是:保持全身放松,摒棄一切雜念,有意收縮肛門,完成提肛后放松,每次反復練習30次,每天2次。如出現輕度不適、疼痛、瘙癢以及便血等情況,需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
綜上所述,痔病作為我國臨床常見疾病,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治療。為有效提升痔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中醫以及西醫的臨床優勢,促進患者較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