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是藥三分毒”,用藥不當不僅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可能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正確服用藥品尤為重要。
給藥方式
臨床治療疾病有多種給藥方式,如口服、口腔給藥、直腸給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等。其中,口服是最常見的一種給藥方式。直接口服藥物一般較為安全,但是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有較高要求,因為消化功能較低會直接影響藥物吸收。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患者,通過口服給藥可能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影響到藥物代謝,甚至有加重病情的風險。口腔給藥即將藥物進行含服,主要依靠口腔黏膜中的毛細血管吸收藥物,是一種起效較快的給藥方式,而且不會受到消化道功能的影響。直腸給藥一般是將藥物置入直腸中,通過直腸黏膜完成對藥物吸收,可以避免刺激胃腸道,充分保留藥物的有效成分。注射給藥是將藥物直接注入人體肌肉或血管,藥物可以完全被吸收,起效迅速,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能會快速損傷身體,因此在用藥過程中必須嚴密監測身體狀況。合適的給藥方式是保證療效的重要條件,需嚴格根據藥物的特性選擇合適的途徑給藥。口服給藥應用溫開水沖服,干吃或用飲料、牛奶沖服都會影響藥效,患者需要嚴格注意。
用藥劑量
藥品的劑量與療效、安全性有直接關系,藥物要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用藥劑量過小,會導致體內達不到有效濃度,藥物難以發揮有效作用;劑量超過限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用藥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劑量。每種藥物的成分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用藥的劑量標準會有一定差異。用藥劑量需要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體表面積等數據進行計算,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要嚴格控制,才能減輕副作用,提高安全性。許多病情嚴重的患者為了能夠盡快治愈疾病,容易出現擅自加大劑量的情況,簡單認為增加一倍劑量,藥效翻倍,吃得越多,治療效果越好。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出現一種結果,治療效果沒有提升,反而是副作用大大增加,發生藥物中毒的機會加倍。實際上,患者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藥理知識,只要能夠做到嚴格遵醫囑按照正確的劑量服用,不多服、少服或漏服即可。
服藥時間
不同藥物對服藥時間會有所不同,應嚴格按照要求選擇餐前或餐后用藥。有些藥物要求絕對空腹服用,患者應在清晨飲食前服。有的藥物對腸胃道有較大刺激,為了減輕腸胃道不適癥狀,往往需要在餐后服藥。對于飲食會影響治療效果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餐前服用,且要與飲食保持一定的時間間隔,避免發生相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關于藥物一日幾次,是將24 h平均分為相同時間的服藥間隔。而許多患者會想當然將服藥時間與進餐時間混為一談,導致服藥間隔時間出現較大偏差,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導致治療效果明顯下降。具體在應用藥物治療疾病時,患者需要詳細咨詢用藥方法,認真聽取醫生的建議。
藥品完整性
藥物的包裝設計都是為了治療服務,膠囊、包衣設計主要是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刺激或是避免藥物在胃液中發生變性。許多藥物受到胃液影響會變得不穩定。如果需要在腸道中消化吸收的藥物提前在胃中被分解后會快速失效,到達腸道時已經無法發揮正常的治療作用,但藥物的副作用卻沒有減輕。去掉膠囊外殼或將有包衣的藥物掰開、溶解后服用,容易導致藥物提前被胃液溶解、破壞,根本沒有機會發揮治療效果。因此,對于有特殊包裝的藥物一定要認清楚服用方法,避免隨意將藥物掰開、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服藥時務必保證藥物的完整性。
飲食忌口
患病期間,身體各項功能都會有所下降。此時應加強對身體的保護,尤其是要注意保護消化道功能,忌食生冷、油膩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大多數藥物都需要經過胃腸道進行吸收,而進食刺激性食物會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治療效果,且食物中的某些化學物質還會對藥物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用藥期間不注意忌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引起病情加重。大多數西藥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應根據藥物的主要成分、吸收特點、體內分布、代謝途徑等對飲食加以控制,從而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主要是在肝臟代謝,肝臟中的各種藥酶是代謝藥物的關鍵。而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會影響藥酶的合成和活性,引起藥物代謝減慢,發生藥物積蓄而導致中毒、肝損傷。所以,加強飲食管理有利于藥物發揮最佳療效,一定程度減輕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慢性病用藥
許多慢性病尚無有效的根治措施,患者需要堅持長期用藥控制病情,減輕對身體的危害。藥物一般都有副作用,治療慢性病需要在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之間進行平衡,才能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有效減少不良反應、耐藥性、抗藥性等問題。慢性病患者要長期用藥,盡量選擇單一藥物進行治療,避免用藥過多過雜。大部分藥物要經過肝臟解毒,用藥種類過多會增加肝臟負擔,甚至造成肝功能損傷。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會出現肝藥酶不足的問題,而藥物代謝、解毒異常會出現多種副作用,危害身體健康。治療期間病情穩定或好轉后,千萬不能隨意停藥或減少劑量,即使需要調整,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隨意改變用藥情況導致病情反復。
用藥誤區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保健品受到了廣泛關注,尤其受中老年人青睞。但很多人由于缺乏專業的醫療知識,往往對一些錯誤的觀點深信不疑。保健品泛濫、缺少監管已經成為較大的社會問題,導致很多人因為過分相信保健品而忽視藥物治療,嚴重危害身體健康。保健品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但不具備藥品的治療作用。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補充人體所需的某些物質,起到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作用。而藥物設計、基礎研究、臨床試驗、產品要求、成功上市都有嚴格的程序,目的是專門治療某些疾病。因此,保健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代替藥物。
由此可見,藥物治療疾病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患者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重視藥物服用的方式方法、劑量頻次、注意事項等,認真執行醫囑,切不可出現隨意用藥、胡亂用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