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任潔 李坤梅



摘要:目的 探討在肩關節鏡術后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22年1月~2022年8月于醫院接受肩關節鏡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8)和觀察組(n=27)。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快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疼痛程度改善情況、肩關節改善情況、并發癥發生率、負面情緒改善情況以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VAS評分、肩關節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VA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肩關節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肩關節鏡術后護理中可獲得突出的效果,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關節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
關鍵詞:快速康復護理;肩關節鏡;肩袖損傷;疼痛程度;并發癥
肩關節在人體結構中屬于較為特殊的解剖結構,在肩關節受損時,會對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加重患者心理負擔。肩關節鏡屬于當前治療肩袖損傷的主要治療措施,療效顯著,并發癥少。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護理措施實施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以醫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55例為研究對象,探究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2年1月~2022年8月于醫院接受肩關節鏡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8)和觀察組(n=27)。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62.53±5.52)歲。觀察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62.55±5.8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通過臨床癥狀、體征以及MRI確診為肩袖損傷;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性精神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和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在實施手術前,叮囑患者戒煙忌酒,同時實施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手術治療方法、護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從而配合完成護理相關工作。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快速康復護理
(1)健康宣傳教育:熱情接待患者,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基礎資料,有針對性開展宣教工作。采用講座、宣傳手冊、單人講解、多媒體視頻播放等方式,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認知程度,并詳細說明相關知識,讓患者能正確看待疾病治療,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護理知識,提高其自護能力。
(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客觀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根據其心理問題,予以針對性、個體化疏導方案。比如,針對擔憂治療效果者,護理人員可向其介紹醫師精湛的技術、醫院先進的設備及預后主治恢復佳的患者等,提高其治療信心。與此同時,針對過度關注治療費用的患者,護理人員在其住院期間每天提供治療費用票據,實現費用透明化,并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相關優惠政策,包括醫保、社保,提供社會捐助渠道等,盡可能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3)術前評估治療:實施手術前,對患者予以全面評估,對存在的基礎疾病予以治療,同時積極強化飲食的控制,指導患者學習正確的咳嗽方法,鍛煉學習呼吸方式。
(4)環境護理: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而言,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病房應保證采光好、通風佳,室內配置有空調、飲水機、電視機等基礎設備。
(5)術前準備:實施手術前,進行體位訓練指導,在患者肩下墊軟枕,頸后仰過伸體位下維持氣管、下頜、胸骨處于直線狀態,每次鍛煉從少到多,逐漸適應手術體位,緩解術后不適感。術前對皮膚進行清潔,展開備皮和腸道準備。術前禁飲禁食。
(6)術中護理:手術期間積極做好患者的保溫工作,使用恒溫毯包裹患者裸露部位。手術期間對輸入液體的量和速度予以嚴格控制。
(7)術后護理:患者蘇醒后輔助患者選擇半臥位,予以吸氧治療,維持呼吸道暢通,定期協助患者翻身。遵照醫囑靜脈滴注應用帕瑞昔布鈉粉針鎮痛藥,患者手術蘇醒2 h后防止患者的咳嗽放射實施進食溫流質食物;手術后6 h攝入半流質食物,并在床上進行主動和被動鍛煉;手術12 h后進行的繞床行走,盡早下床活動,積極實施早期肌肉收縮鍛煉,按摩肢體,積極進行防跌倒評估和宣教。此外,重點關注患者發音情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抽搐。
(8)術后康復鍛煉:要求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結合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針對性地給予快速康復功能鍛煉。運動方式包括患肩呈功能位運動、肩部旋轉運動、握松拳鍛煉、內收深肩運動以及屈肘展肩運動,運動過程中要求患者嚴格遵照醫囑展開,從而保證患者肩關節功能快速恢復[2]。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2)肩關節功能采用UCLA評分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肩關節功能越好。(3)并發癥發生情況。(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應用自制滿意度評價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79分表示滿意,≦59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4)比較兩組負性情緒:采用SAS、SDS量表進行評估。焦慮量表包括焦慮、害怕、驚恐等20個條目,總計100分,以50分為界;抑郁量表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以及抑郁的心理障礙4個維度、20個條目,總計100分,以53分為界。分數越低,患者情緒越穩定。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程度和肩關節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VA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肩關節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4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5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3討論
肩袖損傷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上肢外展嚴重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會導致患者出現劇烈疼痛[3]。當前多應用肩關節鏡治療,創傷小,感染率低,恢復快,臨床治療效果突出顯著。為了保障肩袖損傷患者術后能夠快速恢復健康,積極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4]。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VA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肩關節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快速康復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目的在于促進患者病情較快康復。快速康復護理通過依靠多學科合作優化圍術期流程,循證醫學證據優化護理措施,涉及多個領域,如外科、麻醉以及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創傷性應激反應,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5]。快速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此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將時間作為橫軸,護理措施作為縱軸,清晰地展現護理計劃,并在護理過程中結合患者康復情況及時調整護理計劃,從而保證護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6]。
參考文獻
[1] 李焱.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術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18):25-27.
[2] 劉蓮紅.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術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與探討[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330-331.
[3] 黃海娟.62例快速康復理念在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1):85-86.
[4] 楊佳佳.延伸護理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病人術后康復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8):102.
[5] 雷昱.肩關節鏡下直接松解聯合肩袖修復術治療老年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病人的短期隨訪結果[J].醫療裝備,2019,32(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