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目的? 探討利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兩種手術方法,防治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與實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骨外一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計算機表法分為A組與B組,每組40例。A組患者給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B組患者給予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手術指標、髖關節恢復狀況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與負重時間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狀況評分高于A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更為突出,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負重與髖關節恢復所需時間,加強患者術后髖關節恢復程度,并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關鍵詞: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人工股骨頭置換;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手術指標;髖關節恢復狀況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04
股骨轉子間骨折具體部位為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相關資料[2]顯示,在相同的外界刺激和環境下,老年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的患者。分析其主要原因為老年患者自身身體素質較差,機體功能與骨質有所降低,肢體不靈活,難以承受外界沖擊[3]。當老年患者患有該疾病時,常常會有下肢疼痛、運動受限、下肢畸形、淤血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同時也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4]。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該項疾病,減輕患者疼痛,改善其運動情況與生活質量,已成為人們現階段關注的重點[5]。針對該疾病,目前臨床上有兩種常見的手術方法,分別為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二者各有優缺點[6]。但針對兩種手術方法治療效果與應用價值的記錄與資料較少,難以進行臨床查閱[7]。本研究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骨外一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別對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對兩種方法的效果與價值進行分析與記錄,為后續治療與研究提供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骨外一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計算機表法分為A組與B組,每組40例。A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7.50±2.26)歲;病程2~5 d,平均病程(3.50±1.24)d;骨折類型:髕骨骨折18例,脛骨干骨折13例,脛骨平臺骨折9例;致病因素:外界擊打15例,車禍損傷10例,意外滑倒15例。B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8.00±2.19)歲;病程2~4 d,平均病程(3.00±1.03)d;骨折類型:髕骨骨折14例,脛骨干骨折15例,脛骨平臺骨折11例;致病因素:外界擊打11例,車禍損傷12例,意外滑倒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診療指南》[8]診斷為股骨轉子骨間骨折;②具有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③年齡不超過80歲。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不能提供臨床查閱者;②患有較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或神志不清者;③身體素質較差,且有重大疾病史,如患有全身血液疾病、肝功能不全等,對本組研究不耐受者;④骨折時間過長,超過4周者。
1.3? 方法
手術備品準備。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醫護人員應提前將手術備品與手術器械準備妥當,主要手術備品包括人工髖關節假體(生產企業:山東威高海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XDZ67 20×5.0 mm;注冊批號:20153130563)、股骨轉子髓內釘(PFNA)(生產企業:大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手術方法。A組:①給予患者適量的丙泊酚注射液(生產企業: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批號: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2.0~2.5 mg/kg靜脈滴注,對其進行椎管內麻醉。②待麻醉成功后,患者采用平臥位姿勢,臥于牽引床上,并使用牽引繩牽引患者下肢。③在C形臂機下對患者下肢進行內收牽引復位與內旋,并在牽引床上維持復位狀態。④運用C形臂機確認患者的股骨大轉子間進針點,將其上方2 cm處作為中心,并做4.0~5.0 cm的切口,同時將大轉子尖部中后處作為進針點(約1/3)。⑤將導針從進針點穿入,并沿右股骨髓腔打入,直達股骨髓。⑥運用空心髓心鉆將股骨髓緩慢擴大,并選擇合適尺寸的髓內釘,在大轉子尖近端將主釘插入。⑦成功插入后,在患者的股骨遠端與近端約1.5 cm傷口處鎖定螺釘,并在標記處安裝導引裝置。⑧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并對傷口進行逐層縫合。B組:①給予患者與A組等量的丙泊酚注射液,并采用同樣的麻醉方式。②待麻醉成功后,患者采用側臥的姿勢,臥于在手術臺上,對其髖關節后外側入路做8~10 cm的切口,分離患者臀大肌,并將外旋肌群止點進行切離,同時將患者的關節囊緩慢切開,使患者的股骨頭完整顯露。③若患者股骨頸骨塊存在較多的殘留(骨矩殘留),醫護人員應將患者股骨頸鋸斷,同時應注意小轉子與股骨頸間的距離不超過1.0 cm。④將鋸斷的股骨頭取出,對髖臼窩和股骨上段骨折端進行清理,并用鋼絲進行固定與捆扎,若固定過程中發現存在大轉子塊,則需采用張力鋼絲進行固定。⑤根據患者骨折與股骨髓腔情況,選擇具體固定方式(骨水泥或生物固定)的人工股骨頭置換。⑥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并對傷口處進行逐層縫合。
術后處理。術后應給予兩組患者同等劑量的抗生素,并保持相同的給藥時間(48 h或72 h),常用的抗生素藥物為頭孢西丁、頭孢孟多、頭孢替安、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等。同時對兩組患者放置留置管,于24 h后拔出。
1.4? 觀察指標
術后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并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髖關節恢復狀況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比較與數據分析。
手術指標。記錄與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主要包含手術所需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負重時間與住院時間。
髖關節恢復狀況判斷指標。兩組患者采用髖關節評分表(Harris評分表)評分,量表包含日常活動、步態等評分項目,量表為百分制。患者依據其術后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的自身狀況進行打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髖關節恢復狀況越優。
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或患有并發癥的人數與概率,并發癥主要包含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創口感染和再次手術四項。并發癥發生率=(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創口感染+再次手術)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負重時間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恢復狀況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均逐漸恢復,B組患者的髖關節恢復狀況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00%,低于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指患者髖部受到外力擊打或多種外界暴力引發的骨折,其中老年患者占比最高,已成為我國常見的骨折類疾病[10]。針對該疾病特點與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臨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療,但該方法效果較差,同時該方法的臥床與靜養時間較長,增加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常見的并發癥有壓瘡、褥瘡等,不利于后續治療的開展[11]。隨著經濟水平與患者要求的提升,保守治療逐漸被手術治療所取代[12]。臨床上多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兩種手術方式,且二者手術原理不同,各有優缺點[13]。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方法是以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作為基礎,并對后者進行更改與創新的手術方法,其原理為將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中的螺釘更換為螺旋刀片,進而增加了刀片與股骨頸頭的接觸面積,降低了螺釘松動、位移和斷裂的概率,縮短骨折愈合時間[14]。同時該手術方法通過直接打入螺旋刀片(無需進行鉆孔擴髓),增加了刀片周圍的骨質密度與把持力,具有控制骨量流失的功效,臨床效果較為突出。
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方法則是采用人工關節替換受傷、骨折的關節,并運用骨水泥對間隙進行填充。由于骨水泥具有加固與固定的作用,進而實現了人工關節的良好結合,在加快骨折愈合、再生長、降低患者術后不適感方面效果顯著。
本研究對患有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了兩種手術方法,經研究可發現,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效果更優,具體表現如下: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負重時間分別為(80.83±17.27)min、(168.54±76.82)mL和(43.61±9.88)d;而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負重時間分別為(63.79±8.82)min、(97.41±45.68)mL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負重時間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分別為(12.21±3.24)d和(14.76±4.24)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同時間內,B組患者的術后髖關節恢復狀況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00%,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5.00%,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整體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張建等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研究可信度較高。
綜上所述,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該方法手術時間較短,有利于縮短患者負重時間與術后髖骨恢復所需時間,預后效果更優,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符方濤.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固定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7):30-31.
[2]萬乾,楊小華,張擎柱,等.骨水泥型人工股骨頭置換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置入治療老年腦梗死患者偏癱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35):5590-5595.
[3]鄭陳平,鄧慶卓,游偉軍,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2):2085-2087.
[4]張茗慧,鄧建龍,陳小勇,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療效比較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6):1159-1162,1180.
[5]張擎柱,樊琪,尹雪蓮,等.三種植入物治療老年腦梗死偏癱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4):3805-3811.
[6]左思力.半髖關節置換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高齡患者髖部骨折的風險評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8):4440-4445.
[7]董哲.人工股骨頭置換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52-53.
[8]中國脆性骨折聯盟,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骨與關節分會創傷骨科學術工作委員會,白求恩·骨科加速康復聯盟,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診療指南[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2):93-99.
[9]薄舒心,王倩,陳萍.生物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PFNA內固定術治療老年EvansⅢ Ⅳ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對比[J].河北醫學,2020,26(2):259-263.
[10]張大威,黃林海.人工股骨頭置換和PFNA治療高齡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J].浙江醫學,2018,40(15):1719-1721,1725.
[11]劉學鋒,劉晶,徐紅利.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老年不穩定型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6):29-30.
[12]張小寶.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的臨床觀察[J].甘肅醫藥,2018,37(6):533-535.
[13]劉明輝,王鳳芹.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研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7):117-118.
[14]馮殿發,崔采云.兩種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20,23(6):847-850.
26565005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