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磊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內科中醫治療臨床效果,提高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疾病治愈質量。方法:本實驗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消化內科就診并接受治療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入選患者共120例,將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觀察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中醫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并總結不同組的患者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更好,觀察組患者對臨床療效的滿意度也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對患者來說有著極高的臨床價值,保障了治療的臨床療效,也保護患者胃部黏膜,提高患者的綜合滿意度。
【關鍵詞】消化內科;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療效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身體體質等因素造成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人數增長也越來越快。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會引發患者消化道穿孔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使患者的身體機能下降,患者在精神上也遭受著疾病的困擾,甚至存在潛在的胃癌風險。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之一,采用中醫治療疾病可以有效保護患者的粘膜。在本次研究過程中,主要對通過中醫方法治療疾病,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分析并總結患者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的滿意度,通過治療后的各項具體數據對比,分析并總結該方法的臨床價值。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實驗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消化內科就診并接受治療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入選患者共120例,將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的患者都對本次的研究知情并同意分組研究。在所有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男性病人共74例,女性病人共46例,年齡25—75周歲,平均年齡為(35.6±2.3)歲,按照隨機、平均分組原則將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確保了實驗的公平性。
1.2方法
將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觀察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中醫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方法(取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療法應用),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并總結不同組的患者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滿意度。經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分析疾病的治療情況,通過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治療效果的綜合滿意度情況,對研究結果以及結論進行總結。
1.3觀察指標
統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通過治療的有效性,分析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統計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主要分為三個等級:痊愈、有效、無效。同時,統計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的評分情況,評分主要分為四個分數等級:10分:對治療效果完全滿意、6分:對治療效果比較滿意、2分:對治療效果部分滿意、0分:對治療效果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
結果
2.1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療效分析
將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中醫治療,用藥過程謹遵醫囑。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療效詳情見下表1。
2.2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對治療效果的評分情況
根據統計不同組患者對治療效果評分的結果,具體數據展示出觀察組患者對臨床療效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對療效的滿意度為71.67%,觀察組患者對療效的滿意度為95.00%,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可知,中醫的治療效果更能使患者滿意,促進了患者疾病的康復。
討論
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對患者的疾病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大部分飲食不規律人群的常見型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痛感會使身體感到不適,甚至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嚴重時,需要服藥抑制疼痛,在治療上,分為中藥治療和西藥治療兩種,西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生的原因主要與感染和炎癥有關,因此,西藥的治療多采用消炎鎮痛藥物。而中醫則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原因是氣虛瘀毒,局部氣血不暢則正氣不足。因此,中藥的治療更多的在調理身體,以溫和的方式調理慢性萎縮性胃炎,達到止痛的效果。
在進行中醫治療過程中,中藥質量控制影響著治療的整體質量,提高中藥調劑質量才能保障中藥治療的療效,因此,中藥調劑管理也在質量控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加強中藥調劑管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善。第一,建立管理組織,提高管理組織內工作人員的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水平,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綜合培訓,提高其綜合能力。第二,完善醫院的監督體制,細化中藥調劑管理的監督條例,使中藥用藥的監督更全面,消除用藥監督漏洞,提高用藥的安全性。第三,規范中藥調劑管理的具體操作,規范藥品的稱重,做好藥品的復核工作以確保用藥效果。
除此以外,在進行中醫治療過程中,提高特色護理的質量也十分必要,使中醫治療的過程更加細致。患者治療期間協助進食,以及個人衛生等生活護理。與此同時,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患者可能會存在對治療不了解,對預后的擔心、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患者焦慮情緒,面對焦慮,應該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促進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信賴。
參考文獻
李正芬.消化內科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藥物治療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9(6)
王云成.消化內科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藥物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7(8)
207250170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