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錦娟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慢阻肺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所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82例患者,按數字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加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VC、RR、HR等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慢阻肺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采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屬于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慢阻肺;重癥呼吸衰竭;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63.8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慢阻肺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該類疾病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氣流受限,主要是因為患者氣管長期暴露于有毒氣體或顆粒環境下,使患者氣道或者肺泡出現異常,進而表現為一種不完全可逆的疾病狀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而當患者該類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時,會并發嚴重的呼吸衰竭癥狀,此時可引起患者出現肺部感染,導致呼吸肌疲勞,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對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去咳、化痰、支氣管擴張、消炎、糾正酸堿平衡等相關治療,然而單純的藥物治療見效慢,患者呼吸衰竭癥狀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改善。而無創呼吸機的應用能夠支持患者正壓通氣,通過增加肺部通氣量及時緩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勞狀態,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癥狀。本研究將結合無創呼吸機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應用安全性及效果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治療
將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所治療的慢阻肺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區間為37-74歲,平均年齡(62.4±5.9)歲,病程時間1-15年,平均病程時間(6.3±2.4)年。觀察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4年,年齡區間為32-78歲,平均年齡為(63.1±6.7)歲,病程時間為3-19年,平均病程時間為(6.2±1.8)年。對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時間等基線資料進行分析無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2018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診斷標準確診為慢阻肺癥狀,參照《內科學》標準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重癥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符合無創呼吸機通氣適應條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治療,即按照慢阻肺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常規治療進行抗炎、解痙、止咳化痰、支氣管擴張、糖皮質激素應用、電解質調節、酸堿失衡糾正以及營養支持等相關治療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之上加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取患者于平臥位,使患者保持呼吸通暢的狀態,將呼吸機初始參數設置為S/T通氣模式,為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初始呼氣壓力設置為4-6cmH2O,初始吸氣壓力設置為10-20cmH2O,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8次左右,氧流量設置為每分鐘3-5L,潮氣量為500mL。治療之后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于呼氣吸氣參數進行適時調節,治療時間主要選擇為患者睡眠期間,每日治療8個小時,連續治療4周。
1.3指標觀察
比較2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頻率(RR)、心率(HR)等相關指標,統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氣管插管率、并發癥發生率。
1.4數據統計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分別采用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患者呼吸和心率癥狀改善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VC、RR、HR等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插管率和并發癥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氣管插管率和并發癥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慢阻肺患者病因較為復雜,隨著病情的進行性發展,肺部炎癥細胞會釋放多種炎癥介質,進而使患者的肺部結構遭到破壞,使患者肺部炎性病癥加速反應。會導致患者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氣道粘液分泌增強,使患者氣道阻力不斷增加。肺部外周小氣道會提前關閉,內源性呼氣末正壓處于升高狀態,導致患者肺泡的有效通氣量不足,引起患者出現呼吸肌疲勞致呼吸衰竭癥狀。因此對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規的平喘、消炎、促排痰等相關治療時,僅僅依靠增加藥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機體耐藥性,還會引起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在基礎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實施無創正壓通氣,增大患者肺部通氣量以幫助患者糾正低氧、高碳酸血癥,可輔助改善患者臨床通氣癥狀,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之所以選擇無創通氣,是因為有創通氣會對患者造成侵入性操作,導致的創傷性較大可引起患者感染,風險性較大。本研究結果證實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運用無創呼吸機,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同時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符晶.無創呼吸機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PaO_2、PaCO_2、SaO_2、PCT及CRP指標水平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1,42(03):701-702.
[2]孔祥新,孫長永,楊召行.無創呼吸機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23):74-76.
3220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