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竇菲 鐘潔敏 陳曉吟 張錫寶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廣州 510095
通信作者:張錫寶,Email:zxibao@126.com
銀屑病是一種以遺傳為基礎的多因素誘發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系統性皮膚病,僅靠藥物很難根治,但可通過各種各樣的聯合治療控制病情[1]。外用藥物適用于絕大多數銀屑病患者,并且是首選治療方法,具有直接作用皮損、減輕炎癥和減少細胞過度增生的優勢。雖然外用藥物局部使用吸收少,不良反應少,對全身影響小,但由于使用周期長,有的患者急于治療,頻繁多涂抹,長期大量使用,也可引起肝腎及神經系統中毒,不但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引起病情惡化,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外用藥物治療,在銀屑病的護理中極為重要。筆者就指導銀屑病患者正確使用外用藥物在銀屑病護理中的效果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隨機選取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門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6例銀屑病患者,以用藥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齡(35.31±5.42)歲]和研究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齡(39.26±4.8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銀屑病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經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2.1、對照組 采用常規用藥護理,告知患者藥物用量和用藥范圍,告知患者過量過度使用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及不按時用藥造成病情加重與反復的不良后果。告誡患者不宜飲酒、喝咖啡及濃茶。禁食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并需注意并發癥的處理。
2.2、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采用心理干預與認知干預。采用調查、傾聽、交談及康復案例展示等心理技術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壓力,使其更加積極地面對治療。在使用外用藥物方面,對患者進行專業的上藥指導,并告知患者使用藥物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法。治療時需根據患者年齡和病史、銀屑病的類型和病程、皮損的嚴重度和部位,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護理指導針對患者的皮膚損傷面積制定專業的一指尖單位用藥量(即一指尖單位藥膏可以涂抹2個手掌大小的面積),若皮膚損傷面積較大,外用藥物較多易導致蓄積中毒,因此可將皮膚損傷范圍分區,分別涂抹不同類型藥物,聯合用藥,交替使用進行治療。藥膏涂到皮膚上一定要輕輕地以打圈的方式按摩,把藥膏揉到皮膚里,以利于藥物的吸收。對維甲酸類藥物用藥后要避光,對急性期的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物,避免刺激造成皮膚損傷擴大,誘發紅皮病或膿皰型銀屑病[2]。對靜止期的患者可使用滲透性較好的外用藥物,首次使用應少量使用,后酌情增加,待皮膚損傷稍減后改用濃度較低的藥物鞏固治療,重視預防,外用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銀屑病的再次發作,盡可能延長緩解期。為了減少復發,在皮膚損傷癥狀消退、臨床癥狀痊愈時告知患者切勿停止用藥,應繼續用藥鞏固治療1~2個月,同時使用潤膚保濕劑。
⑴統計所有患者10周后最終治療效果。完全緩解:用藥8周后所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部分緩解:用藥8周后所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用藥8周后所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有病情加重。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所有患者×100%。⑵觀察統計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肝臟損傷、脫發、腎病變等)發生情況。⑶最后對所有患者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評價護理滿意度:滿意≥90分;較好≥80分;一般≥70分;較差≥60分;總滿意度=(滿意+較好+一般)/所有例數×100%。
使用SPSS 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60%(47/63),明顯低于研究組的93.65%(59/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銀屑病患者治療效果對比[例(%)]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4.44%(28/63),明顯高于研究組的6.35%(4/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為局部不良反應,未觀察到全身不良反應。見表2。

表2 兩組銀屑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63/63),高于對照組的88.89%(56/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銀屑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銀屑病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皮膚病,主要由遺傳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引起,疾病復雜,無法根治。因此,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正確使用外用藥物進行治療是抑制病情發展的主要措施。作為常見的慢性皮膚病,銀屑病多高發于青壯年人群;由于病癥特殊,多位于頭部和四肢軀干,表現為紅色斑塊附著白色鱗屑,由于患病部位明顯,對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易生出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外用藥物治療時,應多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壓力,積極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其親屬一起對患者進行關懷,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60%(47/63),明顯低于研究組的93.65%(59/63)(P<0.05);這說明使用心理干預及行為干預,并對患者進行專業的藥物使用指導,對銀屑病治療的療效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升了治療有效率。
由于銀屑病的特殊病理性,大部分外用藥物都會一定程度上對患者肝腎功能造成一定損傷,有時還會造成患者脫發。銀屑病的常用外用藥物如下。⑴角質促成劑和角質松解劑:促進表皮角化,使角質層恢復正常,這類藥物適用于鱗屑較厚的斑塊性銀屑病。⑵糖皮質激素類:外用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血管收縮等作用,可將藥物分為超強、較強、中效、低效4個階段的抗炎藥物。依據患皮損傷類型、發病部位和患者年齡選擇相應抗炎藥物,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例如面部和腋下、會陰等間擦部位應涂抹弱效激素,軀干、四肢等選擇中、強效激素,手掌和足部選擇超強激素進行治療,若藥物涂抹面積較大,應在大面積使用弱小激素,且不適宜長期使用,避免損傷肝臟[4]。此類抗炎癥激素藥物起效快,癥狀改善明顯,但突然停藥會出現復發,因此應采用階梯式或間歇性療法,逐漸減少激素強度,直至可聯合使用不含激素的藥物。⑶維甲酸類可調節角質形成的異常增殖和分化,調節皮膚免疫功能異常、抑制真皮炎癥,此類藥物使用不可超過體表面積的20%,禁用與腋窩和腹股溝等間擦部位,孕婦、哺乳期婦女及近期備孕女性禁用。⑷維生素D3衍生物:抑制角質形成細胞增生,使細胞分化正常,平衡皮膚免疫,控制局部炎癥,大多用于四肢、頭皮和面部,使用此類藥物時應注意用量上限,如超量使用將影響血鈣;還有部分中藥藥膏可止癢和緩解銀屑病皮炎,中藥口服和藥浴均有助于改善銀屑病的脫落和止癢[5]。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4.44%(28/63),明顯高于研究組的6.35%(4/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使用外用藥物治療銀屑病的過程中,使用心理干預及行為干預,并對患者進行專業的藥物使用指導,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銀屑病的外用藥物種類繁多,且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當極有可能造成藥物中毒,給患者的治療帶來障礙[6]。因此,患者應在病癥初期及時就醫,及時控制病情,謹遵醫囑,嚴謹用藥,傳統的外用藥物護理方式極有可能忽視患者心理壓力,一旦患者情緒激進自行用藥,用藥劑量或手法不對造成創口,一旦感染就會加重患處炎癥,藥物滲入,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及對其會產生的不良反應提前做健康教育,除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外,能在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根據自身情況積極用藥,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63/63),高于對照組的88.89%(56/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及用藥指導的過程中,加強了醫患之間的交流溝通,提升了護理滿意度。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今日,銀屑病這類易復發、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多且不可根治的病種,極易產生醫患糾紛。通過更好的健康教育及用藥指導,在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同時使患者感覺被尊重,有助于構建相互理解的醫患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采用專業的指導用藥可有效提高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在對銀屑病患者進行外用藥物護理時,采用專業的指導用藥護理可保障患者治療效果,安全性可得到保障,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