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一
(鞍山開放大學,遼寧鞍山 114000)
當前,在整個國際大環境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呼嘯而至,經濟新業態的迅猛發展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空前的挑戰,新工科理念就此產生。與傳統工科人才相比,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求的是集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1]。在新工科背景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離不開新型土建技術人才,而目前我國土建工人無論是知識儲備、技能掌握,還是從業能力方面都難以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相契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逐步轉型為國家開放大學后,開放教育仍然是我國成人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社會人士實現終身學習的第一選擇,開放教育在培養土建工程人才時,應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打破傳統開放教育理念,大膽探索和改革教學思路、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是開放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新工科的“新”是相對于傳統工科而言的,新工科面向未來,強調通過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工程科技人才,實現對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興行業及產業的引領和對接[2]。面對新形勢,國家加大力度推動土建專業技術人員和建筑工人的繼續教育工作,既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部署,又是加快推進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應對新工業革命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土建從業工人部分文化程度較低,沒有經過專業學習,而企業還存在一部分人員對施工安全生產規程并不熟悉,發生施工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基本實踐操作技能仍然停留在傳統方法和技術上,能夠考取職業資格許可證的較少,不僅制約了個人職業路線上升,也限制了建筑業企業的總體競爭力和行業發展。而在新工科背景下,新型建筑技術人員應具備建筑產業現代化知識技術的學習能力、更新能力,重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與精湛的專業技術相融合,建筑產業工人應具備建筑產品的復雜生產、運輸、安裝技能及知識更新能力。因此,只有兼具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意識、實踐能力和專業交叉融合能力的人才,才能夠滿足自身職業發展規劃、滿足行業技術變革的需求。
開放教育在轉型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還未能有效地解決各個行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現實需求。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家諾爾斯曾提出,成人學習是以有用、及時為取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以滿足個體內在的需求為學習動機[3]。開放教育學生大多都有自己的職業,具備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以往的學生選擇繼續教育,多數是以工作后提升學歷為最終目的,學校的辦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普通高等教育差別不大,而現在的學生選擇繼續教育,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自身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進而促進職業崗位的提升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國家開放大學目前在人才培養方面是以“適應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的[4]。看似與普通本科和高職院校有所區別,但實際培養過程中還是以學歷為導向,分離了學習與職業工作的聯系,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更無法保證技能型、應用型高質量人才的輸出。
2.2.1 課程設置與建筑行業發展脫節
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建筑施工水平、設計水準和管理模式大踏步邁向世界建筑行業的前列,傳統建筑業逐漸向裝配式建筑、智慧建造轉型。截至目前,開放教育土建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跟隨新技術的發展步伐,課程知識相對陳舊,教材選擇和授課內容依然偏重理論,學生通過學習難以較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2.2.2 教學模式固化,不適用新工科人才培養
基于面授輔導、線上網絡教學、線下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體系是開放教育的獨有特色,但在教學實施中仍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要任務,教學組織仍以班級授課為主,學生自主選課、按需學習等靈活性不足,距離智慧學習差距過大,沒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教育理念,更脫離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
土建專業是一門尤為強調實踐性的學科,開放教育土建專業的實踐環節是由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綜合實踐(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所組成的。從現狀來看,實踐教學一直是薄弱環節,種種原因導致部分學校對課程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往往一帶而過,僅有的實踐課程設置也淪為理論課程的附屬品,沒有將工程實際與實踐教學融會貫通。綜合實踐的考核單純依靠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和實習報告來衡量,通過設計線上調查問卷,訪問了鞍山開放大學近五年110多名土建類專業畢業生,前后共回收112份有效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人(占87.5%) 順利完成了綜合實踐,有108人認為綜合實踐對工作幫助作用不大,只有4人(占3.5%)認為綜合實踐對工作很有幫助。結合以往畢業生的綜合實踐成果來看,雖然多數學生都能夠按要求提交,但綜合實踐教學成果并不完美。指導教師真正對學生提供的有效指導相對較少,有的指導教師只停留在敦促完成進度和修改論文格式上,一些學生為了應付綜合實踐不免會上網抄襲,甚至直接用他人發表的論文作為自己的綜合實踐成果。另外,缺少實訓基地的支撐也制約了學校集中組織開展現場實踐教學。
此外,由于新經濟產業的多樣化,很多錯綜復雜的大型建筑工程問題已經超越了單一學科的范疇,離開多維度的跨學科交叉融合是解決不了的。在新工科背景下,這不僅是對普通高校未來型土建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成人教育在人才培養中需要克服的困難。
“開放”不僅是面向學生學習的開放,也是面向社會對教師的開放。多年以來,開放教育始終面臨對教師的培訓不足,很多青年教師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到開放大學任教的,缺少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機會,對行業發展敏感度低,現有的知識體系過于陳舊,而學校欠缺提升科研水平的平臺,教學管理觀念固化,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基層開放大學錄用教師由于受編制所限,年輕教師較少,老齡化趨勢日漸增高,出現斷層現象也比比皆是;教師專業結構也不合理,有的學科缺乏專業教師,導致一部分教師身兼多門非本專業的課程,這些問題勢必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師的職業發展。
3.1.1 人才培養目標落地生根
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教育實施過程中,要根據當前新經濟的發展需求,針對學生的職業性和社會性特點,以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為出發點,根據不同層次、不同行業對于技能升級和素質提高的不同要求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真正意義上做到由“學歷導向”轉變為“職業導向”[5],最終實現終身學習型技術人才的培養。為此,開放教育可以嘗試構建“適需、適用、適變”的人才培養方案,即適合社會和學員需求及結合實踐應用,增強學員應對社會發展變化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能力。
3.1.2 調整課程體系構架
新工科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不僅是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更看中的是要具有創新精神且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的未來人才[6]。這就要求學校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必須立足當下,著重考慮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靈活性。一是要構建1+X證書教學方向。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中增加職業考試資料板塊,學生通過開放教育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取學歷證書,同時還能通過自主學習考取國家認證的土建類專業證書,從而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銜接。二是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結合專業特色,建立與新工科背景相適宜的拓展課程平臺,既包括符合學生專業需求的基礎知識,也要包括跨專業、跨領域相關學科的不同模塊的課程,充分體現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職業性,比如建筑3D打印技術、自修復混凝土技術融合了計算機、化學、機械等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側重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優化知識結構的設計,實現課程體系的升級。三是構建創新創業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富含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元素,鼓勵學生將工作崗位中激發出的創新創業案例進行共享,增強學生的工程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促進學生結合所從事的專業崗位開展相關創新創業活動。
3.2.1 豐富教學手段
開放教育有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特點[7],如何做好結合就顯得至關重要。利用微課、慕課、雨課堂等新興教學形式,以課程為單元進行模塊化設計,打造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精品課程。未來還可以考慮介入AI智能助教,運用參與式、探究式、討論式和項目式等教學方式,構建多維度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個性化輔導,讓學生體驗更便捷高效的學習形式。對學習成果的認定和積累采用學分銀行制,形成更大的課程開放力度,進一步激發學習自主性,補充線下面授輔導,提升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3.2.2 革新專業基礎課程教學
土建專業基礎課通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綜合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力學、空間幾何等相關知識儲備,這對于基礎比較薄弱或者跨專業學習的成人學生來說困難較大,并且在工作實踐中應用較少?;陂_放教育學生這一特點,這類課程考慮制定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方法。
目前,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術是與“新工科土建專業人才”契合度最高的一項技術[8],可以考慮增設一門BIM技術基礎課程,讓學生先對BIM的產生、發展和應用有個初步了解,然后將BIM技術植入到傳統專業基礎課程中去,使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如把BIM技術引入到建筑制圖基礎、土木工程力學、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等網絡核心課,將傳統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直觀的模型,打造專業前沿課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2.3 革新實踐類課程教學
實踐教學一直都是學生專業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目前開放教育對土建專業學生的培養最缺乏的就是實踐環節的培養,實踐課程形同虛設,畢業設計浮于表面。為破解這一難題,可以嘗試基于開放大學網絡平臺,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虛擬實驗、VR技術手段來實現遠程實踐教學。通過虛擬仿真平臺來演示和參與建筑構件的建模、工程圖紙的繪制、儀器設備的使用及施工安全的防范等實訓內容,真正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重新定位畢業實踐目標,構建與新工科背景相契合的畢業實踐內容。制定基本技能、技術應用、技術創新三合一的新目標,建立“雙導師制”模式來指導學生畢業設計,使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時既有學校教師的理論指導,又有實踐單位的綜合實踐能力指導??茖W規范實踐教學管理,注重考核學生某項專業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完成畢業實踐環節來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終身學習能力。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專家座談、職業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為開放教育教師隊伍的職業水平、科研能力、教學理念和前沿專業知識的提高提供機會。將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目標納入學校的發展計劃中,配置相應的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對有意向考取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給予鼓勵并提供支持,力求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其次,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對教師實行教學水平和企業掛職鍛煉的雙重考核,強化教師工程實踐的繼續教育,促進教師隊伍綜合素養的提高。最后,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與地方編辦部門協調,逐步引進緊缺專業碩士研究生以上的青年人才,激活教師隊伍。同時,聘請經驗豐富的建筑工程師或行業專家學者做兼職教師,建立大容量的社會教師聯盟,努力打造開放教育教學共同體,全方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建類人才是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依托。本文結合新工科理念,對開放教育土建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究,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思路、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大膽嘗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土建專業建設,以滿足土建專業從業者終身學習的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建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助力開放教育土建專業人才高質量培養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