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許(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王河鎮中學)
基于“雙減”背景,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有助于減輕學生校內作業負擔,逐漸落實減負增效的教學策略。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雙減”政策的同步出臺,將共同監督和促進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優化升級。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是大勢所趨,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由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顧名思義即幫助學生從校內減少作業壓力、從校外消除培訓壓力,因此從整體上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給予學生更多休息、自由的時間。第一,從校內減少作業壓力獲得減負的效果,是需要教師注重優化作業設計,不能讓減負建立在犧牲學習效果的基礎上,要讓減負通過優化作業設計這一策略途徑實現“增效”。第二,從校外消除培訓壓力獲得減負的效果,依然需要優化作業設計,通過提高作業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免去課外培訓的需求。
“雙減”政策的出臺與新課改的持續深化相輔相成,雙雙共促素質教育的落實。第一,校內外的同步減負,可以有效減輕廣大學生的學業壓力,避免學生因緊張不良情緒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式微。第二,校內外的同步減負,可以引導性地鼓勵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面對課后作業,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保持高漲的求知情緒,從而可以高效地完成高質量的課后作業。第三,校內外的同步減負,使得學生可利用的自由時間增加,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投入興趣愛好之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四,校內外的同步減負,大范圍地降低因學習壓力產生的不良學習現象的發生率,從而促進教育良性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目前優化作業設計的現狀看來,初中數學教師并未意識到優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做了許多僅僅是為了應付“雙減”政策而做的表面減量的功夫。但是優化作業設計對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卻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第一,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有利于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成分,它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測、鞏固知識、訓練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應用和數學素養的發展與完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課后作業約等于教學反饋,教師可以通過課后作業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第二,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容易陷入題海戰術的刷題怪圈,學生長時間浸潤在此之中容易形成麻木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增加學習負擔。而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可以幫助學生跨越機械重復的練習過程,通過分層設計、趣味設計、針對設計等作業優化設計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應用能力,當學生完成力所能及的練習后會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自信,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從目前優化作業設計的現狀看來,優化過程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即缺乏目的針對性、題目代表性、趣味多樣性和層次性。第一,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應當從教學目標出發,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針對重難點內容、不同課堂表現的學生等進行逐級布置梯度作業,幫助學生由淺入深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繼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第二,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應當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而非讓學生采用題海戰術。高質精悍、有代表性的作業設計可以保障課后作業的質量與教學效果,從而減輕學生壓力,實現減負增效。第三,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應當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多樣個性,增加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此豐富學生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業體驗感,從而實現快樂學習。第四,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應當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設計層次化作業以消除大班教育“一刀切”的弊端劣勢,幫助不同基礎的學生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樹立學生的數學自信,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
“雙減”政策要求從校內課后作業入手,削減課后作業的時間,即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因此,基于“雙減”背景和新課改的要求,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首要措施就是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首先,在實際的課后作業布置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學生的基礎能力差異,以教學目標為根本,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的刪減;其次,教師應當有目的性地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區分,讓學生進行規劃練習,方便學生理解作業要求,從而高效完成作業;再次,教師應當及時開展分層作業設計,促進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發展;最后,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評價的必要性,注重課后作業反映的學生情況,以此及時調整后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
“雙減”政策主張削減學生的作業時間即縮減作業的數量,但是為了保障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同時需要注重提高課后作業的質量。因此,基于“雙減”政策,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其中一條有效路徑便是提高課后作業質量。比如,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仔細研究配套的練習冊,挑選基礎、有代表性的題目安排給基礎一般的學生練習而刪除一些繁雜、重復且低效的課后作業習題,或者在練習冊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安排一些知識拓展給基礎扎實的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從而實現課后作業的層次性設計。
傳統的課后作業大多是機械重復的書面作業,容易讓學生有疲乏的感覺與困惑,使其逐漸迷失在題海之中,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基于“雙減”政策,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加以創新課后作業的形式,提高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的教材內容,給學生布置家庭實踐作業,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回歸生活,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根據第十章“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或經過平移旋轉形成有規律的圖形,繼而繪制圖形記錄。這種實踐性的課后作業具有趣味性,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多維發展。
傳統的課后作業往往采取與大班教育相適應的一刀切模式,這種作業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基于“雙減”政策,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應當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學習情況為每位學生設計力所能及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繼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例如,根據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基礎較差的學生按照教學步驟逐步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假設未知數、列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和進行運算;而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安排普通難度的應用題,幫助該部分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從而夯實數學基礎;對于基礎扎實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同學,教師可以適時地布置更高難度的題目給該部分學生學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發現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從而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基于“雙減”背景,優化初中數學課后作業需要初中數學教師有條理地減少課后作業數量,提高課后作業質量,實現減負增效;應當積極創新,豐富課后作業的形式,提高其趣味性和多樣性;最后還需要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