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為芝(山東省青島市第六十二中學)
近年來,中國各地飽受疫情的“侵擾”,不僅給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也給各院校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將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角度出發,簡要分析疫情影響下數學教師創新作業設計方案的重要性,探析在疫情嚴重時期與寬松時期不同的作業創新設計,以供教師參考借鑒。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傳統線下授課的教學模式無法展開,依托課堂教學內容設計課后作業的方式也逐漸難以滿足教學鞏固的需求,為了及時改善這一現狀,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創新數學課后作業設計方案的重要意義,究其表現則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部分:首先,無論在疫情時期還是非疫情時期,創新作業設計方案皆可以助力學生的學業進步,讓學生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掌握數學知識;其次,創新作業設計方案可以優化學生的課后學習、復習感知,增強學生對課后鞏固樂趣的體會,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學習;再者,創新作業設計的方案可以拉近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的距離,讓家長可以更加清晰知曉孩子現階段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進度,并且能夠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與教師形成更為密切、更為有效的聯動配合;最后,創新作業設計方案還可以提升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使課后作業活動更具吸引力、更具實效性。
新冠疫情的蔓延可以分為嚴重時期與寬松時期。嚴重時期社會各場所皆需停工、停業,成人居家辦公、學生居家學習;寬松時期社會各級群眾定期核酸、佩戴口罩后便可正常出行、工作、學習。以下是在不同疫情時期對作業創新設計進行的探析。
1.融合游戲元素,增強作業設計樂趣
傳統作業設計方案多表現為習題演練,它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缺乏趣味性,學生無法感知課后鞏固的樂趣,因而降低了課后學習、復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升疫情期間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融合游戲元素,讓學生以做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強化學生對課后鞏固、課后習作樂趣的感知。
例如,教師在設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當中的“應用一元一次方程”這一課程的課后作業時,可以選用“運算闖關”的游戲作為作業布置的載體。該項游戲主要是指教師立足課程主旨,將不同難度的運算題目按照由簡至難的順序排列到一起,而后,讓學生以相對獨立的形式進行“闖關”。如,第一關卡教師可以設計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運算”,第二關卡教師可以在第一關卡的基礎上適度提升難度,第三關卡教師可以將方程知識與生活元素進行整合,讓學生使用方程的運算技巧,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教師選用游戲化的方式創新作業設計方案,既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課后學習體驗,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方程知識的理解。
2.帶入生活要素,深化課后知識掌握
數學知識本就與客觀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同樣可以立足于此。帶入“生活”要素顧名思義,即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熟知的生活現象作為作業設計的出發點,讓學生以生活案例解析、生活事例分析等形式,探尋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鞏固當前的數學重點。這一角度的創新,不僅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具象,還可以切實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見解與感悟。
例如,教師在設計“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課程的課后作業時,可以圍繞生活進行安排。該課程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知曉它們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如圖形觀察角度,教師可以指定某一物體、建筑,讓學生通過觀察方式,找尋其中包含的立體圖形。又如,圖形創作角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橡皮泥、黏土等道具,動手制作立體圖形,比如,長方體、圓柱、球三位一體的立體圖形、包含三個長方體的立體圖形等。再如,從生活繪畫角度。這一角度主要是指教師向學生提供一張生活照片,而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以立體圖形繪畫的形式,將照片中的物體還原成幾何圖形。教師基于生活角度創新作業設計,既凸顯了數學知識與客觀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又培養了初中生在生活中發掘數學知識的技能,進而實現了課后鞏固作業的提質增效。
1.關聯微課技術,創新課后鞏固形式
微課技術也稱微課視頻技術,它主要是指教師使用視頻錄像設備,將現階段所需要鞏固、復習的數學知識錄制成10 分鐘左右的精簡視頻,讓學生用手機將之下載,觀看學習。這一角度的創新設計,不僅契合了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要求,還創新了課后鞏固的表現形式。
例如,教師在設計“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單元的課后作業時,可以將需要鞏固的知識內容盡數錄制到微課視頻當中。在錄制時,教師也應對視頻內容進行細致劃分。如微課第一階段,教師需要對單元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講解,并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曉單元重點;微課第二階段,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以生活分析的形式,講解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表現;微課第三階段,教師可以先對課后習題進行解析,教授學生具體的解題思路,而后,再在其基礎上進行延展與升華,讓學生結合對微課知識的理解,獨立解答。教師對作業設計做出為微課化的創新,既打破了傳統作業設計的固化格局,又鍛煉了學生的相對獨立學習技能,進而實現了課后鞏固方案的創新。
2.聯動網課技術,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網課技術主要是指教師將教學地點轉移至線上虛擬平臺,以遠程教育的形式進行授課,或依托教材進行講解,或結合網絡素材進行分析。這一技術與微課技術相近但不相同,相近表現在兩者皆不受教育環境的限制,不同則表現在網課技術可以更加完美地實現教育環節的互動。教師使用網課技術輔助教育時,不僅可以還原線下教學的全過程,還能夠在教育素材的基礎上實現拓展與延伸。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鞏固作業時,既可以立足課本,緊扣課程主旨,布置隨堂鞏固類的作業,也可以關聯課外數學素材,深挖課外資源的優質內涵,布置探索鉆研類的作業,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夯實初中生的課業知識基礎,逐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新冠疫情的暴發與蔓延,不僅為教師群體帶來了巨大的工作挑戰,也為教師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初中數學教師應根據疫情實況,從線下、線上兩個角度出發創新課后作業的設計方法,既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課后復習體驗,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后鞏固效果,進而推動了初中數學高效鞏固體系的構建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