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武昌區育紅小學 盧 迪
從教六年,我當了六年的班主任。第一年接班,我懊惱自己為什么接的是這么一個令人頭疼的班級。當了幾年班主任后我慢慢悟出,這個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好帶的班級,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之所以看起來“好帶”,是因為班主任在平常一點一滴的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善于觀察和引導,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抓嚴抓實,堅持不懈,逐漸在班級中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氛圍。因此,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勤學善問,虛心向有經驗的班主任請教良策;開動腦筋,想發設法解決學生的突發問題。在六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棘手的事情,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曾經帶過一個五年級的班級,班上有一位看起來非常乖巧的女生,平時尊敬老師,友愛同學,也比較遵守紀律。不料,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讓我大跌眼鏡。原來,有一天放學,學校門口的文具店老板叫住我,告訴我這名女生在她的店里行竊。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吧”,老板沒有說話,帶我去她的店里,把監控錄像放給我看。視頻里清清楚楚就是她,只見她趁人不備,把一袋零食塞進了羽絨服里,揣在懷里出了店門。我頓時驚呆了!老板告訴我,這不是她第一次行竊,前幾天還偷了店里的自動鉛筆和橡皮。我從震驚中緩過神來,請老板先不要聲張,我和學生了解溝通后再來解決。
原因分析:這名孩子的父母平時工作非常繁忙,鮮少與她溝通。加之對她的學習成績很不滿意,心灰意冷,漸漸地對她關心變少。該生家庭條件一般,平時沒有什么零花錢,需要買哪些東西都需要請示家長,由家長購買,缺乏財務上的自主性??赡苷驗檫@樣,對于想要而又得不到的東西,她就通過拿別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另一方面,這種行為給她帶來了刺激,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被發現,于是變本加厲。
解決策略:
1.得知這件事后,我沒有在班上批評她,而是在放學后不動聲色地把她留了下來,單獨叫到辦公室里,在場的既沒有班上同學,也沒有其他老師,注意保護了她的隱私,給她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傾訴環境。
2.我先詢問她最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通過聊天拉進和她的距離,取得信任。
3.之后慢慢引入到文具店事件中,談到文具店丟失的零食和文具,詢問她是否知道些什么。
4.她堅稱和自己無關。我請她坐下來,和她聊天。從我接班以來和她之間的小事聊起,談到對她的印象,列舉她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的幾件小事。
5.她的神情從冷靜逐漸變得羞赧。最后再談起文具店事件,她終于承認了錯誤,流露出悔意。我詢問她這么做的動機。
6.我嚴肅地分析了該行為的問題所在,講了“拿”與“偷”的行為邊界,讓她明白自身行為的錯誤性以及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
7.我明確地告知她,這件事必須告知家長。但老師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她,而是和家長一起幫助她。因為她已經是11歲的少年,應當明是非,知榮辱,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8.我與她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平靜地告知家長事情原委,同時做好家長的心理建設,避免家長采取極端手段懲罰孩子。
9.晚上,家長與孩子進行了平等對話和深入溝通,第二天帶著孩子去文具店承認了錯誤。
10.與家長溝通,了解后續進展。家長也反思了自己平時對孩子關心不夠,表示以后將多關心、多溝通。
事后反思,班主任面對這類行為失范的問題,不能僅僅是聯系家長,推給家長。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面對學生,用知識剖析問題,用關懷感化學生。
這學年,我接手了二年級的一個班。課間巡視的時候我發現,學生的桌椅板凳歪歪扭扭,桌面雜物混亂不堪,地面碎屑遍布。孩子們沒有做好課前準備的意識,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下一節課進入課堂的狀態,還會影響到其他方面,從學習習慣到生活狀態都會變得散漫。這種情況亟待改變。
原因分析:才從一年級升入二年級,學生還比較缺乏自主整理、收納的意識。一年級時相對偏重課堂紀律的規范,對課間行為習慣的培養偏弱。
解決策略:
1.抽一節課間進行專門訓練,教孩子們在一節課結束后,準備好下節課需要用的課本和學習用具,課本擺放的位置,教孩子們歸置好桌椅板凳再離座。
2.重復訓練三遍,每一遍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提出指導建議,從細節著眼,引導孩子們做得更快、更好,形成條件反射。
3.發揮小干部的作用,班長、副班長統一指揮,各小組組長負責督促檢查,個人管理好自身,這樣一層層、一級級過關,最終達到全班過關。
4.班主任課間多去教室巡查,表揚做得好的同學,指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5.日反饋、周評比,選出“課間模范之星”,用榜樣力量帶動全班,形成整體良好的氛圍。
習慣的養成對于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至少21天的堅持。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點滴細節中常抓不懈,督促學生逐漸摒棄那些不好的習慣,引導他們與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伴。
進入二年級后,小谷同學的識字量跟不上要求,課文常常讀不流利,短文看不懂意思,課堂聽寫錯字連篇,寫話無從下筆……小谷媽媽非常焦慮,常常詢問我如何解決語文學習上的這些問題。
原因分析:小谷媽媽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孩子的習慣教育和素質提升,這位盡職盡責的媽媽真恨不得長出一雙“千里眼”,能時時處處了解到孩子的在校狀況。“雙減”政策實行一個多月以來,學校取消了單元檢測,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加之進入二年級后,小谷對語文的興趣不夠濃厚,學習動力略顯不足……這些都令小谷媽媽尤為焦慮和不安。
解決策略:
1.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在校表現,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狀態。
2.關注語文素養的提升方法,從識字積累、看圖寫話、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培養等多個方面向家長展示學校的做法,讓家長了解老師的付出,從而讓家長消除疑慮,信任學校和老師。
3.指導家長采用正確的方法,配合學校教育,共同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緩解家長的焦慮心態,避免將負能量傳導給孩子。
5.要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多練多寫,讓學生能夠大膽表達,樂于表達。
6.要用好用足課后服務,引導學生多看書、看好書,多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長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所以幫助家長緩解焦慮很有必要。而家長的焦慮,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方法缺失導致的茫然困惑和無所適從,以及對學校教學方法的不了解。班主任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和指導家長,既讓家長明確指導方法,有的放矢,也讓家長了解老師在學校的教學情況,從而安心放心,焦慮自然會得到緩解,并讓家長和教師達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由此形成教育合力。
六年多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以30年的教學生涯來算,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繼續葆有對教育的熱情,懷揣教育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將對學生的愛傾注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提升班級管理能力,運用豐富的管理方法,培養一批批有理想道德,有知識才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用知識引領學生,用道德感化學生,用行為感染學生,做一名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嚴慈并濟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