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沈陽市信息工程學校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通常都是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開始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對于大眾群體來說,保持自身身體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最為簡單、普遍、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體育鍛煉。全國上下,體育鍛煉場所以及健身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正是應了全民健康、全民運動的一大趨勢。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的發展歷史也有所不同,運動種類也是多種多樣。但是盡管運動種類和發展歷史不同,而體育文化卻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各個民族的體育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沉淀,都保留了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具有一個時代體育文化的代表性。即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現代化的今天,應當如何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正是本文研究的課題。
在遠古時代,由于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大片廣袤的土地,人們通過種植糧食作物賴以維生,而自然環境的變化例如洪水、極端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個體力量往往無法抵抗自然因素。因此中華民族的人們采取群居的方式將有限的力量聯合起來,每個部落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會有所不同,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每個部落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維持生命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體育運動的原始形態。例如:生活在岸邊的人們,通常是以魚類生存下去,因此他們就需要到河里去抓魚,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他們學會游泳、跳水等一些水上運動;而生活在草原的人們,通常都要通過騎馬來獵取自己生存的食物,這就是現今馬術運動最原始的雛形;居住在山上的人們,需要通過獵獸、上樹摘果子等運動來獲取食物,這些運動便是現今登山運動的雛形。這種早期的體育運動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架構的復雜與多樣化以及生產工具的發展與生產力的解放導致了運動逐漸剝離其原有的勞動屬性,轉向為社會上層人士與一般勞動人民共同參與的體育活動,并會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多樣化體育文化內涵。比如,草原部落會通過騎馬競技比賽來選出部落的首領。這種形式就是最原始的體育文化,后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轉變成了一項傳統的體育文化。
從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史可以看出,民族傳統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點。中國古代文化自大禹治水的時代以來,向來強調群體理性,即社會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在上古時代,人們對人體的各項機能缺乏科學的認知,體育訓練的模式也往往與頻繁的軍事活動相關,因此體育運動都有很強的競技性,而休閑類的體育項目往往來源于幼童之間的游戲,所以民族傳統文化在體育運動中呈現的多樣化既有經濟性的特點也具備娛樂性的特點;當然,體育運動也需要物質條件和生存條件作為基礎。傳統體育文化受到眾多群體的喜愛,因此其具有廣泛性的特點。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不愿意閑著、不甘落寞的。在古代,雖然沒有現今的娛樂方式多,但是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娛樂項目。小孩喜歡下水摸魚、戲水、爬樹等一些簡單基本的體育運動;老人則喜歡相對安靜、修身養性的運動,如打太極拳。除了年齡的差異,性別的不同所喜歡的運動也會有所不同。男性多喜歡一些比較激烈、強烈的運動,如登山、摔跤、賽馬、射箭等需要大體力的運動,這些強烈的運動多以大量消耗人體機能為共同特點。而女性多擅長于技巧類運動,例如跳水跳板,平衡木等這些以力量為主的運動。無論男女、無論老少所擅長的運動都是因為身體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運動項目是沒有高低貴賤的。
體育運動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方式的轉變,而眾多體育運動更像是傳統勞作活動的改良與延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良與延續,傳統勞作中人與自然競爭與合作,而體育運動中人與人之間競爭與合作。體育運動離不開比賽,而比賽的實質就是競爭,因此傳統體育文化的核心就是具有競爭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也不是最開始就具有競爭性的,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慢慢顯現的。在最遠古時代,人們主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人們產生了對于食物的競爭。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戰國時代,為擴大自己所持有的疆土,各個國家都會舉行一些武術運動來選拔將士,也會組建自己的軍隊進行嚴格的訓練,以確保自己能夠征服更多的疆土。為了使自己占有絕對優勢,各個國家開始制造武器,比如弓箭、鐵球等都是我們現今社會體育運動項目的最初形態。
每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向下傳承和不斷地發展創新,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科技越來越多,全世界的人們都能聯系到一起,形成全球文化體系,隨著國門的打開,全球化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深刻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具有的內在價值,意識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而要想良好的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要將其優點發揚光大,去除其對于發展不利的地方,不斷發展創新,這樣才能夠使其得到良好的發展。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民族,都要將傳承民族體育文化價值深入腦海里,這樣民族體育文化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國家的人們更要對自有的民族文化體育有信心、認同,才能夠將民族體育文化很好地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像賽馬、龍舟賽、武術、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蘊含,直到現在人們一提起民族體育運動都興奮不已,說明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且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人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發展,同時也對我們全民族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切實可行的保護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聞名世界的儒家思想,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其對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的太極拳,就是我國儒家思想的產物。它的拳法和招式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皆有所不同,在整個太極拳的招式中講究的都是以柔克剛,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事物,不可急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太極拳也在慢慢地發生演變,當今的太極拳則側重于修身養性,平養心性。提到太極拳的同時,人們不難想到我國儒家思想的另一體育產物——武術。武術所講究的是“點到為止”,這正好與儒家思想的“仁”相一致。“武道”教育也是由武術這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演變而來,其能客觀地反映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是對人們的全方位教育。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也是通過傳統體育文化與道德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此外民族體育文化對于我國歷史、經濟與教育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民族體育運動實際上客觀地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與經濟水平,而這一點對于分析現今社會具有很強的參考性,高水平的體育運動離不開場地、工具、優秀的運動員與科學的訓練方式,以古代社會中最常見的騎馬射箭運動而言,這一運動需要寬闊的場地,而生產力水平差的時代,土地是優先供應給耕地的,只有經濟富足的時代才能夠為各階層人們提供大面積的體育活動場地;對于工具而言,馬是古代重要的戰略物資、交通工具與生產工具,在戰亂時代馬被優先供應給軍隊,而在資源匱乏的時代,馬又經常作為駝貨的工具被用于貿易往來。只有在國力昌盛、經濟繁榮的時代,馬才會被廣泛地應用于體育運動,同時弓箭的質量也體現著當時社會工業文化的水平;對于運動員與運動方式而言,騎馬射箭起源于草原文化,但實際上中原文化中騎馬射箭也有著十分廣泛的受眾,因為只有龐大的參與者基數才能孕育出更高水平的運動員,而運動方式與訓練方式在封建制等級森嚴的環境下,社會高層對于體育訓練傾注的精力與資源越多,體育運動才能發展的越迅速,體育運動的普及性與實用性也會更強。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體育運動從傳統的勞作,到社會廣泛參與的晉升渠道,再到如今個人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體育運動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元化,體育運動的目的越來越純粹化。隨著國門的開放,現代的體育項目琳瑯滿目,多元化的體育項目對傳統的體育項目產生了巨大沖擊,但是這種沖擊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從文化角度來看,這一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國人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僅僅是服務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重點是服務于民族文化的。它能提升全民族更加團結一致,提升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知度,對我國開展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西方文化中的尚武形象往往被認為是其體育文化發達的主要原因,但真實情況是近現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提高,人民的飲食結構更加全面富足,人民的體質在這期間有了質的飛躍。同時現代西方很強的文化輸出能力美化了西方世界的一些生活方式,包括一些體育運動,這些經過包裝的文化涌進我國社會,自然會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形成很強烈的對比,但我國文化被沖擊的本質還在于我國人民對于西方文化的分析認知能力有待加強,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即我國增強對內對外兩方面的宣傳能力。
另外,由于全球化文化的加速融合,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發展民族體育文化會遇到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于一些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需求的傳統體育項目我們要進行一定的改進,使其能夠滿足人們更高的需求。由于民族傳統體育是歷史積累下的產物,它誕生于戰爭年代,因此傳統體育的文化則更傾向于戰爭型;而現在是和平社會,因此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重點在于它如何轉型。我們應該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揚光大,使其與現代體育能夠很好的融合接洽,提高其標準,使其走向國際化,不僅僅滿足于我國人民,也要服務于全世界的人民,讓其成為全球體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針對我國社會受鄰國文化影響的趨勢,應辯證的對待,即不能一刀切的斷絕日韓陰柔文化的輸入,也不能放任這種病態審美對于我國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沖擊。我國社會應始終秉持并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從傳統文化中入手,學習孔夫子時代社會棟梁能文能武的特點,將傳統文化中思想與當今社會的時代特征融合,從而實現體育文化價值的提升。
(1)在全國打造“全民運動、全民健康”的良好環境
在“全民運動、全民健康”這一國家倡導方針的指導下,積極全面地開展全民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全民運動的方式力求簡單化,能夠讓更多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夠參加到其中,這對于復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終極目標是將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體育文化很好的融合為一體進行發展壯大。
(2)積極宣傳和開展民族運動會
運動會可以說是體現體育運動最普遍簡單的一種方式。而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大致分為兩類:表演類和競技類。表演類體育項目居多,而競技類項目由于類型、表現形式等,在評判上很難達到公平統一的水準,這也為我們發展民族體育文化提供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重點推廣發展表演類體育項目。
(3)抓好民族學校教育,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基地。在學校每年所舉辦的運動會中,應以發展傳統體育項目,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主。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才能夠更好地被學校認同并傳承下去。由于民族學校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因此其在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上可謂是一支主力軍。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應再作為一個一個的獨立體存在,而應該是與各種文化相結合起來,融合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體。我們要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夠迷失自己,而一味地追求其他體育文化,應該合理的取長補短。我們深知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責任,但是我們深深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一定會成為我們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