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俞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民辦實驗學校
最早提出運動表象的是paivio,他提出表象能力主要作用的地方是對人體的認知功能和動機功能,運動表象能力主要是通過在腦海中呈現出的視覺反應表現出時間、空間、相應動作。運動表象訓練訓練方式著重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學會在頭腦中反復揣摩籃球技術,學會想象,在動作表象的多次作用下記憶更多的籃球技能。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運動表象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初中生的認知技能,學習技能都還處于發展狀態,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但要想模仿的準確就需要初中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捕捉到有效的畫面,及時喚醒視覺系統與大腦記憶板塊聯系起來。人體第二信號系統的調節是運動表象能力行程的主要途徑。通過第二信號系統的調節,可以使運動分析器和視覺分析器在一定的情況下與神經系統聯系起來,產生記憶,給人體下達相應的指令。本文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運動表象能力在初中生籃球訓練中的運用可以對初中生籃球訓練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幫助。
本文以運動表象能力訓練在中學生籃球基本技術學習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以“運動表象”“籃球”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文獻平臺進行相關文獻搜索、下載與閱讀,并前往當地圖書館進行相關書籍查閱,為本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針對研究中涉及的學習動機分析,進行了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制定,問卷是在查閱多種書籍資料的前提下,參考相關專家建議制定而成。問卷共包含十四道問題,每一個問題均由“1~7”七個選項組成,不同數字分別代表不同的態度,從1至7依次為:非常不贊同、比較不贊同、不贊同、一般、贊同、比較贊同、非常贊同七個態度,問卷包含的所有題型均為正向,最終分值越高則表明學生籃球學習動機水平越高。問卷主要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20名學生,采用當場發放、當場填寫并回收的方式進行,且全程由教師陪同完成,共發放20份,回收20份,全部有效,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問卷信度與效度檢驗信度:
信度檢驗:通過“再測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當場發放和回收問卷,間隔兩周后再次對實驗對象進行問卷發放,將前后兩次問卷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問卷的信度分別為0.85、0.87,說明問卷信度符合調查需要。
效度檢驗:為保障問卷有效性,特邀請了12名專家對問卷內容效度進行評判,在實驗前將問卷分發給專家,共發放12份,回收12份,有效12份,回收和有效率100%。12名專家對籃球學習動機問卷的評定結果如表1所示:認為問卷非常合理的專家有10人,占比83%,認為問卷合理的專家2人,占比17%,并對問卷提出了相應改正意見,在問卷正式發放前已作出優化,整體而言,學習動機問卷內容效度較為理想,可以正常開展實驗。
表1 問卷效度評價情況
3.專家訪談法
認真咨詢并聽取了籃球相關專家與教授,就現階段中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教學情況進行了探討,各位專家針對教學難點與重點提出了許多有效建議,為研究提供了幫助。
4.對比實驗法
選取南京民辦實驗學校初一年級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0人,分2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每周都有一節共同的體育課,為了增加訓練效果,在周末增加了一次訓練機會,對照組沒有加練部分,兩組研究對象前測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運球訓練內容:首先是原地運球,左右手各15組,每組20次,中間的休息時間為1分鐘。接著是前后v字運球,還是分左右手,每只手做15組,每次做20次,每組之間有半分鐘的緩沖時間。然后加大難度,練習左右腳步移動滾動式運球,連續高胯下后,低胯下運球,這對初中生來說還是有點困難,需要老師多做幾次指導,以便于捕捉更多關于動作的信息。其次是傳球訓練,原地傳球與移動傳球,每傳20次為一組,每組之間各留有半分鐘的休息時間以免造成肌肉勞累。第二個拍球訓練是原地v字運球,這比之前上升了一個難度,也是分左右手,每只手做15組,每組做20次,每組之間有半分鐘、1分鐘的休息時間。
實驗組投籃訓練內容:學生們輪換站在3分線以內、以外的地方進行排隊式的投籃,在此期間老師要全程根據學生的訓練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如此循環,每次訓練的時長不得超過一個半小時。投籃訓練過程中訓練老師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打籃球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當學生們的投中率都非常高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加些干擾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5.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等辦公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在實驗前,分別對實驗組的學生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了籃球學習動機測試,根據表2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籃球學習動機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學習動機水平基本一致。實驗后再次對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進行了籃球學習動機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后兩組學生的籃球學習動機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高于對照組學生。此外,從表2統計數據還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對照組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實驗組學生學習動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實驗組學生的籃球學習動機水平有所提升。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實驗組學生在經過實驗后,在籃球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學習到的知識給學生帶來的滿足感更為強烈,且經過表象訓練的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具有高度積極性,愿意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激發內驅力,化被動接收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由此可以分析出,運動表象能力訓練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要比傳統教學法更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習動機正是促使學生積極參加籃球學習的主要內驅力。在中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運動表象訓練主要作為一種自覺性表象活動存在,在教學中插入運動表象訓練可以有效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發揮有意注意作用,增加有意注意時間,降低無意注意對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在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應盡量突出學生的主動性,預防類似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的被動學習模式,盡可能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的教學模式,從而高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思考教師的提問。
表2 實驗前后,兩組學習學習動機水平情況
運動表象是個體的大腦對曾經感知動作的具象反映,可以呈現出某一動作在特定時間、空間及力量上的基本特征,如身體位置、動作力量和動作速度等信息,主要由運動知覺、視覺、感覺等材料構成,具體可以劃分為運動視覺表象和運動動覺表象兩種類型。在體育領域中,運動視覺表象主要是指教師示范動作產生的運動知覺的視覺表象,運動動覺表象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反復練習獲得的肌肉運動知覺表象,運動表象對運動技術動作的形成與自動化具有重要意義,是技術動作正確清晰形成的基礎條件。對于籃球基本技術教學而言,運動表象同等重要,長期的籃球技術教學實踐表明,在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教學手段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語言講解與動作示范,導致學生普遍存在模糊不清的認知,往往很難快速準確地掌握技術動作。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困境,提高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特將運動表象訓練融入中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使基本技術動作的力量、方向、幅度等因素清晰的得以呈現,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動作。
籃球運動能力是學生良好完成籃球技術動作的必備能力,主要是由運動知覺體系借助中樞神經系統和機體運動反應系統所完成相應肌肉活動。對于體育運動來說,任何體育運動項目都需要參與者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促使參與者掌握相關運動技能的關鍵因素。在籃球基本技術訓練中,運動表象能力的運用目的便是最大化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表3為兩組學生的運動能力測試結果。
由表3、表4數據可知,在進行運動表象實驗訓練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動作準確性、協調性、靈活性、穩定性及身體調控能力等方面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組學生籃球運動能力大體一致。而在進行運動表象實驗訓練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動作準確性、協調性、靈活性、穩定性及身體調控能力等方面的測試結果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說明實驗組的學生在進行運動表象訓練之后不再同對照組的學生一樣,只會在盲目自由狀態下做動作,各項指標獲得提升,充分證實了運動表象訓練對籃球運動能力的提升效果。
表3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表4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1.實驗組和對照組投籃技術訓練效果對比
表象具有直觀性、概括性特點,其中,直觀性是指表象可以呈現出事物形象的鮮明性與生動性,是記憶曾經感知過的事物重要形式之一。比如,當看過一場NBA比賽,某次精彩的投球就會在大腦中得以保存,當日后再次想起那場比賽時,精彩的投球瞬間便會浮現出來,甚至連當下的氛圍、聲音都能很真實的得以體現。而表象的概括性主要是指反映事物的框架與結構,將現下的事物與以往事物進行比較聯系,總結出其中共同特征與關聯。比如,當提到罰籃時,腦海便會浮現出以往看過的罰籃場面、運動員罰籃的一系列動作形象,這往往體現的是每個籃球運動員罰籃的共同特征,而非某個運動員的動作形象。
由表5數據可以看出,實驗前,兩組學生投籃得分差值僅為1,而經過運動表象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投籃成績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得分47分,與對照組學生的差值達到了24分,由此說明“運動表象”技術對初中生籃球投籃基本技術的運用有很大的影響,對初中生們的動作記憶糾正,清晰得捕捉到老師的正確的動作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說明運動表象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對比分析所學技術動作,通過運動表象訓練方法得到了準確的反饋,并以此為根本,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從而提高投籃動作的準確性,提高投籃成績。
表5 兩組學生投籃成績情況表
2.實驗組和對照組運球技術訓練效果對比
由表6數據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學生運球得分要比對照組學生得分低3分,而經過運動表象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投籃成績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得分87分,比對照組學生的分值高出了41分,由此說明運動表象技術對初中生籃球運球基本技術的運用有很大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更為深切的理解運球技術動作與路線特點,從而提高運球動作的靈活性,提高運球成績。
表6 兩組學生運球成績情況表
3.實驗組和對照組傳球技術訓練效果對比
由表7數據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學生傳球得分要比對照組學生得分低2分,而經過運動表象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投籃成績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得分63分,比對照組學生的分值高出了12分,這證明運動表象教學確實對初中生籃球傳球技術具有積極影響,可以使學生更為具象的掌握傳球要領與技術動作,從而提高傳球動作的準確性,提高傳球成績。
表7 兩組學生傳球成績情況表
綜上所述,運動表象能力訓練在對初中生的籃球基本技能訓練中有顯著效果,加大表象訓練在籃球訓練中的實施,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表象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盡快掌握操作要領,在訓練中引進運動表象訓練,對于動作的規范,正確引導學生有重大意義,對于今后比賽的規范性有一定的作用。運動表象能力訓練是體育教學中的有效輔助手段,在籃球訓練中運用運動表象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學習興趣,較好得完成教學任務。在普通的學校的籃球教學中將運動表象能力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促進我國籃球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