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志浩(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梅港初級中學)
“三生教育”是我國教育界學者羅崇敏提出的教育理念,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它是我國素質教育理念推行過程中的產物,主要是借助教育的影響力和力量,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愛惜自己的生命同時能夠適應生存條件明確生活意義的有效教育理念。“三生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三生教育”運用到生物教學中,“三生教育”為生物教學提供幫助,生物學科為“三生教育”提供資源,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實現初中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新時期初中教育教學理念中想要更好地實施“三生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作為“三生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教師要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諦。了解生命的起源直至消逝的全過程。同時借助生物學科,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有多元化的認知,借助生命教育,讓學生知道生命存在的意義和規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該要將生物學科和生命教育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將生命的各項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盡快了解生命的具體意義。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這節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講述人類是怎么演變而來的,這節的知識點就和生命教育是相互吻合的,因為它講述了生命的緣起,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人類進化史一邊將生命教育融入課堂,還可以一些有趣的提問開啟課堂,比如“黑猩猩會變成人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會引起學生的思考或者覺得不可思議:“黑猩猩怎么會變成人?”進而引出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再接著講述人和黑猩猩有著共同的祖先叫作森林古猿,古猿進化到人類又經過若干萬年,是因為古人類在制造工具的時候腦力勞動越來越頻繁,最后產生了語言,變得越來越強大。講到這里的時候,教師可以插入一些關于生命的教學內容,比如地球上那么多生命,只有人是最高級的物種,人類統治了地球,人類要想獲得更好的未來,就必須一直保持創新和奮斗的狀態,我們經常說生命的意義在于運動和奮斗,在此就可以順利引入生命教育,教師借用教材的內容,結合人類發展史,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分組討論,討論的話題可以是關于未來的理想,也可以是聽了這節課的一些啟發,今后應該怎樣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等。總之,經過這樣的一節課,學生會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這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師為了更好地將“三生教育”滲透到教學當中,就需要在學科教學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關注“三生教育”,生物作為一門務實的學科,它起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將生活教育滲透到生物學科中,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對生活技能的學習。在具體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教育和生物學科緊密相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生活技能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課堂學習的美好,這樣可以讓他們對課堂充滿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進取心,有助于他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將生活教育引入初中生物課堂,就是將生活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教會學生關于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營養物質,比如脂肪、蛋白質等相關概念,這章的內容和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進食不同的食物,學會了這節的內容,就知道一日三餐該如何搭配,這節課不光讓學生了解了人體所必需的七大營養物質,也讓學生知道了七大營養物質對人體的重要性。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課堂提問來將生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問:“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不能吃東西,那醫生該怎么給他補充營養呢?”這時候學生可以回答:“可以注射葡萄糖”,因為糖是維持生命能量的必需品,這個知識點可用于生活中,如果同學因為不吃早餐而導致頭暈,就可以喝一杯葡萄糖來緩解,這就是生活和課堂的結合。同樣的,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早餐營養搭配比賽,然后選出營養搭配最全面的給予獎勵,學生要想獲得獎勵,就必須熟練掌握課本中人類所需營養物質的知識點,知道了早餐甚至一日三餐營養的搭配,比如A 同學給自己準備的早餐是土豆和牛奶,那么老師問學生:“A 同學的早餐還差什么呢?”學生在腦海中回想七大營養物質,然后順利給出答案。學生通過這輪比賽,對他們今后的生活會很有幫助,這就是將課堂教育融入生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教師教學中有一項重要的教育就是生存教育,生物課堂教學更是應該重視這項教育,生存教育是“三生教育”理念中最基礎的教育,教師應該在生物教學的課堂上貫徹落實生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的生存意識,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今后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生存教育,讓學生知道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緊密相連的,促使學生更加珍愛生命并且和社會和諧相處。
如果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將生存教育與書本知識互相結合,讓學生知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這將促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環境。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章第二節“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這節課講述的就是自然界的污染種類比如酸雨、核電站輻射,這些影響都是因為環境遭受到破壞之后導致的,由此可以引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比如酸雨不光影響農作物的成長,嚴重時甚至灼傷人的皮膚,這就讓學生知道不管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遭受破壞,最終影響的都是人類,這就是生存教育,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光要愛惜自己,也要珍惜周圍的一切事物,因為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息息相關的。這節還有一個內容也需要引入生存教育,那就是溫室效應,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想減少溫室效應,就需要未雨綢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時候就可以引出:人類是自然的創造者,也有可能是毀滅者,所以能否和自然界友好相處全看人類自己,這就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吻合,也是生存教育要達到的目的。生存教育的宗旨,就是希望學生能愛護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保護環境錦囊大賽,就是讓學生各自想出保護環境的妙計做成錦囊放到講臺的盒子里,再由教師隨機抽取其中任意的錦囊讀出來,學生在互相傾聽同伴關于愛護環境的奇思妙想中,學會了更多保護環境的小妙招,這也是將生存教育融入生物學科的方法之一。通過在生物學科中融入生存教育,讓學生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知道了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教學的實踐中,應該盡可能地融入“三生教育”的相關理念,這不光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也能夠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加深學生對生命生活的認知,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增加了學生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在積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提升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最終促進他們更加積極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