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倪添樂(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
在當今社會,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已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抽象藝術作為當今藝術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在實際生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1910 年第一幅抽象畫誕生時,20 世紀的國際畫壇掀起軒然大波,在經歷多年的演變與完善后,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形式,抽象畫的思維,推動了設計的產生與發展。
沃林格在1906 年寫成《抽象與移情》,康定斯基稍后在1910 年創作了第一幅抽象油畫,至今抽象藝術的歷史發展已有一個多世紀,它被藝術史家稱之為“20 世紀典型的藝術形式”和“人類自身最有代表性的創造”。從繪畫的廣義度來看,繪畫中存在著兩種類別,分別是“寫實”與“抽象”。前者顧名思義,是對客觀現實事物的一種再現形式,而后者便是用點、線、面、形體、色彩來表現畫家主觀精神情感的手段。“寫實”側重于某種意義上的“還原”,依據自然光學色彩原理,描繪可辨識的形態,遵守透視學原理等。而“抽象”更多是在展現繪畫本身的特性。如果說前者是從客觀現實的角度出發,那后者則從顏色,以及構圖的本質上出發,具有獨特的精神性。“抽象”在造型上則脫離了外在世界,充滿了畫家的感性色彩,不受物理空間的制約,舍棄自然題材,還原繪畫的基本元素。從傳統的還原現實,到出現印象派,再到新的流派誕生,繪畫有著兩個方向,分別是“寫實”與“抽象”,兩者相互發展和影響,這是傳統繪畫語言的擴張,為美學發展不停地創造新的活力。
20 世紀中期,抽象性是當時藝術的重要特征,1908 年開始,康定斯基在藝術上的獨特性開始漸漸體現,對于物像的簡化程度不斷加深,1910 年,《即興作品11 號》誕生于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的筆下,此時的作品已將物像簡化到難以辨認的程度。這幅真正意義上的抽象畫,為后續的藝術創新打開了先河,并從主流繪畫中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但這是一個困難而且漫長的過程。透過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抽象作品,可以看出他摒棄了繪畫中一切描繪性的因素,純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線條來表達內心的精神,以色彩、形象、線條與空間的巧妙組合來拉響富有節奏感的“視覺音樂”。對于畫面上的高明度色彩以及非具象形式傳達信念,藝術對人類精神的感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感性美,這種美的形式存在于物像之上。
筆者以為抽象藝術總體可以分成兩大脈絡,分別是以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抒情抽象”和以蒙德里安為代表的“幾何抽象”,而兩者的另一種說法便是“熱抽象”和“冷抽象”。雖然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在不約而同地使用基本造型元素來繪制出自由的美。
從主題角度思考,為什么冷抽象是創新創造的藝術設計。因為“冷抽象”是知性的、冷漠的、幾何的、結構的、直線的抽象,由立體主義演變而來,從塞尚的理性結構式風格獲得啟示。“冷抽象”不依附于自然形象,完全以幾何圖形組合構成“形式美”。在畫面里你見不到曲線,它通過水平線、垂直線、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基本的幾何圖形來構成畫面。相較于“熱抽象”,可以明顯地體會到“冷抽象”所帶來的冷靜與思考。
從很多學生的學畫經歷看,學畫一般都是從石膏體幾何開始起步,又或者是學習繪制與當今時代吻合的卡通圖形開始。或許很多人都有從畫火柴人開始學畫的經歷,然后隨著學習進度的變化不斷發展,內容逐漸復雜。那么我們不如倒著想,冷抽象仿佛又是從繪制客觀現實慢慢簡化到對幾何體的描繪,但這并不是所謂的“退化”,而是在前進,事物的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可以將其理解為更高精度的提煉,擺脫了名為客觀現實的枷鎖。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經過提煉的“冷抽象”體現了一種畫家的創新創造力,因為他們表達的是脫離了客觀的事物。從學生的視角考慮,我們常說畫作里面的東西也都是畫家所創設的,在什么樣的地方應該創設什么樣的東西才能讓畫面顯得生動和諧。這在抽象畫里也同樣適用。畫家需要安排這些點、線、面以及幾何形體的位置。前文中也說過,在抽象畫中的顏色運用脫離客觀事物而體現顏色本來的意義。那么在畫中也需要設計安排這些顏色,運用什么顏色,怎樣搭配等,都需要畫者非常細致的思考。
我們以冷抽象的代表人物蒙德里安來舉例,從他的代表作品《紅黃藍的構成》中可以感受到,畫面中點、線、面的運用都是比較講究的,畫面的整體視覺語言并不豐富,但卻有著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似乎在表示著一種精神結構。通過不同的線條來切割畫面,線條與線條之間的顏色運用,都會讓人產生一種具有設計創新感的感覺。另一幅作品《百老匯爵士樂》,我們也能從畫面中找到他的節奏感,明快的方格子如霓虹燈帶一般,畫面因此變得更加細碎,同時也更加具有活力。點、線、面和顏色相互運用從而形成的“冷抽象”油畫,畫面讓人感受到了百老匯燈紅酒綠的生活狀態。從畫作上看,雖然不像“熱抽象”繪畫那樣主張情緒,但對一些圖形進行重組、變形或局部化,具有很強的視覺表現力和記憶性。通過畫面中整齊嚴謹的線條也感受出創作者本身對于畫面的安排以及構圖的嚴謹。
20 世紀上半葉,隨著現代主義建筑的發展,“冷抽象”對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的創新創造也提供了不少“養料”。例如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藝術,即幾何抽象藝術,一直追求著秩序與平衡之美,并將一切抽象化為理性,用數學的思維創造美感。而“冷抽象”相比于“熱抽象”,理性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現代主義崇尚理性,也使得其與“冷抽象”的美學思路與現代主義建筑設計不謀而合。蒙德里安也致力于抹除繪畫與建筑之間的藝術載體的區別。他的工作室在裝修風格上結合自身的繪畫風格,墻面呈現單一的白色,并運用“三原色”,反映了他對基本形式和色彩的追求。側面也展示了“冷抽象”藝術所具有的包容性,同時蒙德里安的作品體現出“極簡藝術”之下所帶來的普適性。對建筑設計的風格流派產生深遠影響。如“荷蘭派”風格,施羅德的住宅設計。雖然“荷蘭派”對于形式的注重程度大于功能的使用。但“冷抽象”的美學思路也推動了建筑設計領域的創新發展,為“風格派”在建筑史的設計創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促進了建筑設計的多樣化發展。
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美學思路在服裝領域也是大放異彩。與著名服裝設計師伊夫圣羅蘭合作推出了聯名服裝。時裝設計的靈感就來源于自然和社會生活。服裝當中的流行元素也是當前社會的思想體現。在蒙德里安看來,“冷抽象”的繪畫之中,所蘊含的精神是精簡的,體現的是畫面的單純與干凈之美,進而表現出高雅的氣質。用藝術思維來呈現事物的內在秩序和純粹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繪畫觀念與時尚理念是一致的。他用單純經典的三原色和黑色直線切割畫面,運用直線、平面等元素,充分發揮了簡化的幾何抽象藝術,給服裝增添了標志性的美感。這也是服裝設計與繪畫兩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交融的偉大嘗試,呈現出了濃厚的趣味性。
非傳統繪畫充分展示了我們對于新領域的探索與創新,抽象繪畫也成為解釋世界的新方式。抽象繪畫讓我們對美的認知更具有個性化。抽象藝術是召喚的、隱喻的、精神的、自由的,這是一種藝術趨向更高層次的發展,仿佛是在揭示某種真實的本質。這也使得抽象繪畫在設計思路上賦予了其新的意義,帶來了新的創造力,洋溢著新的美感和生命力。“冷抽象”作為理性的代名詞,與設計思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所展現出非具象事物的形式美,對藝術設計的創新創造有著深遠的意義。如今“冷抽象”也成了設計學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設計靈感的啟發與創新能力的影響也深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