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萍 烏什縣職業技術學校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是由電子商務核心企業協同相關企業和組織機構,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機商務整體,這些組織不僅超越了地理空間的限制,還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加深了相互之間的聯系,為其競爭和溝通提供便利的環境和渠道。在網絡支持下,可以各自發揮優勢,實現數據共享和優勢互補。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責任和功能,相互協調和配合,才能發揮出合力作用,推動物流、資金鏈、信息流的交換和流通,形成多層次的良性循環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實現創新發展。因此,研究此項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實際上和自然生態系統如出一轍。“生態”原本是中性概念,是指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態,突出生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和關系,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出現了“生態文明”的概念,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基于人、自然和社會和諧共生客觀發展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成果的綜合,是形容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形態。而商業生態系統的出現,是基于生態系統概念,圍繞組織與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系所構建的經濟綜合體,在統一的商業生態系統中承擔各自的責任和功能。由于涉及主體和相關要素較多,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發展格局,因此,需要綜合把握商務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出現了集群化現象,隨著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開拓與發展,吸引了眾多具有發展潛力、支撐性因素加入生態系統中,在集群效用作用下,這些被電子商務核心企業吸引來的企業和組織,以核心企業為領導,實現價值創造、利益驅動、資源整合,達到資源和價值共享,促進它們之間的共同進步與演化。為此,電子商務核心企業的責任和功能重大,需要具備領導種群的能力,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發展中,隨著客戶量的增加,進行目標客戶定位,圍繞某一領域客戶進行細分,為整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實現巨大價值奠定基礎,實現正比增長,帶動各層次生態種群,使它們相互之間的影響、聯系形成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強者變得更強,同時,也會增加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依賴性和習慣性,固定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從而穩定客源[1]。此外,隨著各種群體的不斷成長和涌現,不僅是生態系統內部和外部之間的競爭,生態系統和生態系統之間也開始出現競爭升級,需要依靠核心企業領導種群的能力來穩定生態系統運行,提高生態系統的競爭地位,核心企業要讓生態系統形成層次分明、分工細化、堅不可摧的圍墻,這樣才能在強化生態系統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能鞏固自身的絕對領導地位。
種群多樣性可以從內部多樣性和外部多樣性兩個方面來分析,先從內部多樣性來看,基于Clippinger對內部多樣性給出的定義,是以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從單個企業多樣性上升到以核心企業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視角,分析它們的差異性,認為系統種類越多,多樣性就越高。從商業多樣性思考,不少學者對商業多樣性的研究很少用于實處,其原因在于顧客的需求和交叉彈性難以準確測量,但是如今大數據技術手段可以精準圍繞用戶在網絡平臺瀏覽的數據記錄、行為偏好進行分析。此外還可以根據地理位置角度進行測量,綜合地域因素分析商業發展方向,如海南的氣候因素,商業發展就不可能選擇羽絨服這一類商品,缺乏實地考察,也與用戶需求不符。至于產品多樣化,也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將資源和市場相結合,不同產品制造所用的個性化材料又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此外,內部多樣性還包含人力資源多樣性,引進和培養有天賦、具有創新能力、用戶思維、應用能力的員工讓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從外部多樣性來看,外部多樣性是從企業角度出發,基于生態系統,除了本組織之外的其他組織創造環境構成的多樣性形態特征,涉及溝通、競爭、合作和適應等概念。而對外部多樣性研究,也是衡量一個企業對生態系統變化的應對和參與能力。因此,在電子商務系統發展階段,種群多樣性的發展在核心企業領導下可以促使各種群分工協作,保證生態系統各層次的完整與配合,推動生態系統正常運轉。同時由于種群多樣性帶來的競爭性,圍繞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生態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競爭,實現電子生物生態系統的優勝劣汰。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通過各物種成員之間的集成屬性,達到“1+1>2”的效果。所以,種群之間的協調合作至關重要,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運作的效率和經營效益。但是隨著生態系統物種成員的增加,各成員作為不同的經濟實體,各自獨立運轉,都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為了自身的利益目標進行決策,相互之間可能發生利益沖突,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總體效益。具體來看,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益目標差異化問題。隨著生態系統物種成員類型和數量急劇膨脹、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資源難以滿足各層次物種成員的實際需求,按照每個成員都想將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唯一的目標和行動前提,那么整個系統必然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員之間也會因為利益發生沖突,從而為了爭奪利益發生惡性競爭,影響其他成員利潤降低,影響正常生產、產品創新、新品開發、營銷創新等方面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源的支持,還會讓生態系統內部分崩離析,形成惡性循環,阻斷生態系統演化互動的步伐[2]。二是成員之間協作問題。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內部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自己的經營管理目標,不同成員因為經營管理目標的差異不可避免出現矛盾沖突。但是各成員之間的協作不僅關系自身利益的實現,更關系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目標落實,所以,各成員之間既是競爭對手,同時又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資源互通、共享、優勢互補,消除系統內不必要的成本、庫存,提高整個系統運作效率。
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分析,一是明確核心企業領導種群的地位和功能作用,基于前文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核心企業領導種群的協調問題和影響性分析,本文認為構建一個具有競爭力、發展實力、運行穩定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需要系統內部形成制衡關系,建立協調機制,讓不同獨立單元的物種成員集成化,相互之間建立良性合作關系,共建一個生態共生、資源共享、價值創造、共同演化的集成系統[3]。因為領導種群作為系統核心,不僅要擔負起電子商務發展的責任、為其提供交易平臺,也要對生態系統資源整合與協調成員間的關系起到管理和領導作用,并且要為各成員利益分配做出貢獻,減少相互之間的沖突,達成有效合作。二是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從利益分配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兩個方面形成種群成員之間的內部制衡。在利益分配機制方面,領導種群要具備發展眼光,樹立長遠發展意識和規劃意識。在激勵約束機制方面,領導種群應該對生態系統利益再分配,按照貢獻力度,發揮管理者的作用,給予適當的獎勵和做出相應的處罰。三是建立運作協調機制,以某平臺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為例,在種群培育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協調機制,基于協同合作的關系和環境,各種群已經實現了較快的增長趨勢,具體來說,在種群培育方面,該平臺從B2B發展到淘寶網的C2C及B2C,經過不斷擴張發展,從一般商品貿易交易到在線軟件、廣告位交易,豐富電子商務交易范圍和內容,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種群加入平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與此同時,還吸引了銀行、物流等領域加入系統建設中,為完成電子商務效益和系統內寄生種群成長提供助力。比如,網店裝修設計、軟件開發、供貨渠道、網商培訓等,提供了多樣化的支持。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成員之間的信息協調、溝通與共享機制建設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第一,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如今,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和載體,各種各樣的溝通工具和服務模式讓成員之間的共享方式更加多元化。比如,在某電商平臺上,交易雙方不僅可以根據產品內容發布文字信息、圖片信息,還可以發送視頻、表情等信息。此外,在直接溝通工具和留言板等間接溝通工具中,可以讓成員之間更高效便捷地溝通。第二,營造信息共享氛圍環境。隨著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成熟,系統內部也出現了“互聯網商盟”等關鍵種群的自組織群體,建設了虛擬環境下的信息共享氛圍環境。同時,領導種群在資源上也全力支持這些自組織團體的發展。第三,提供產品評價體系,獲取全方位的信息來源。比如,某平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獲取信息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根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對商品包裝、產品性能、外觀設計等諸多方面,采用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進行評價,從而平臺根據消費者的評價信息全方位了解產品的實際價值,補足了平臺對于供應商或生產商單方面提供信息的單一性局限。平臺不僅為每筆交易都提供了相應的產品評價體系,還建立了針對產品評價的專門化網站,可以全方位搜集、整合、分類、分析評價信息。二是由該平臺提供的權威信息,如各網站商品嚴選,圍繞同類型商品進行前一周平均價格的展示,作為消費者的參考,并且根據電商平臺旗下的第三方平臺,根據廣告點擊率、關注度、網站類型等要素對廣告進行細分。
最早社交化電子商務是Facebook創始人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提出的概念。相比傳統電商,社交化電子商務最大的優勢和特點在于“去中心化”,也就是說,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是根據興趣和社交關系來確定。但是如何構建社交化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可以圍繞目前成功的社交化電商平臺進行分析。一種社交化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是采用“開放性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是圍繞用戶關系進行信息傳播、共享以及獲取關注、轉發文案等方式進行短小內容、高時效分享信息的社交媒體[4]。在社交化電子商務探索和發展進程中,進行社交與電商的戰略布局。
某平臺可以發揮自身媒體先天優勢,當用戶發布文案的同時,可以插入商品鏈接,其他用戶只要點擊鏈接,就會自動跳轉到其他平臺,幫助用戶進行購物,相當于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建設中發揮著導購的角色,將自身媒體優勢與電子商務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資源互通。此外,打造社交化電子商務平臺也可以采用“團購+電子商務”的模式,基于流量異構從其他平臺或者可接觸到的渠道上挖掘潛在用戶,并高效重組,引入流量,形成新的社交電商拼團模式。如通過朋友圈拼單、分享、“砍一刀”等形式,實現大范圍覆蓋。
綜合分析,“互聯網+”的發展直接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近年來,電子商務在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的助力下有了飛躍式進步。以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核心企業為中心,發揮領導種群的管理作用,吸引眾多銀行、軟件等企業的匯聚,將不相關聯的企業基于共同利益目標和資源互補、生態共生的目標形成了商業生態系統,通過相互協作、信息溝通等方式實現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