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聰 蔣云杰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
隨著我國干部制度的不斷完善,相關部門對干部的經濟責任的審計越來越嚴格,標準也越來越高。要想促進經濟責任審計效果的提升,當務之急就是要使領導干部在任期間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程序得到逐步完善,從而使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得到有效保證[1]。因此,在對領導干部所在的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過程中,要遵循以審計為基礎的評價原則,使評價程序和評價結果能夠得以客觀、真實地呈現,以此作為干部審查評定的重要依據和手段。由此可見,本著科學規范的原則對電力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經濟責任審計指的是對企業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所在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全面審查評價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對企業負責人做出的成績予以肯定,又要界定其經濟責任,其主要依據是國家法律和法規。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主要是審計機構的評估人員或者審計機構按照全面、完善而嚴密的各種專業操作程序、運用客觀科學的方法,通過一整套系統、完善、周密的內部考核與評價制度以及審計指標體系,對被審計企業的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所在企業的主要經濟活動以及重大決策的執行情況等進行審計的活動。
當前,黨風廉政建設是時時刻刻不容忽視的問題,對于任何企事業單位來說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電力企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能源保障企業,其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電力企業中加強對企業主要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審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促進了企業領導干部的廉政思想建設,強化其增強遵守黨風黨紀的意識,做新時期廉潔自律的干部。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社會物質生活極為豐富,外部的社會環境對每個人都充滿了誘惑,在這種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只有領導干部抵御外部環境刺激的抵抗力增強,才能抑制個人私欲的膨脹,避免在種種誘惑之下踩踏黨規黨紀的警戒線,增強自身抵御誘惑的能力[2]。
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電力企業的領導干部來說,更應該在工作中廉潔自律,加強自身的約束能力,切不可利用手中的職權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因為這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更是國有企業形象的代表。因此,在電力企業中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既是對企業領導干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國有資產安全的一種有效防范手段。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使得在對于被審計企業以及企業領導干部的評價考核中,經濟效益的考量指標占據的考核地位越發突出。因此,在激烈的競爭背景下,對電力企業領導干部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重要工作,在考核企業主要領導干部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業領導干部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的提高,進而促進電力企業領導干部執行力和決策力的提升。
電力企業中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一項專業性、系統性比較強的工作,在審計的過程中,應首先對企業中主要負責人在職權范圍內的相關活動加以了解,便于在審計的過程中,加強其針對性和目標性,也便于對企業資產的收益及損失情況提前做初步摸排。然而,當前依然有很多企業的領導干部存在著對經濟責任審計不重視的情況,思想意識淡薄,從而出現一些領導干部對于本身責任和義務的權限認識不清的現象,比如,在某些電力企業中,由于有些領導干部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的思想認識不夠深刻、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具體的工作執行過程中,有些領導干部獨斷專行,不顧及自身的權限和職責,隨意對企業內部的重大工作戰略進行決斷,并且在做出決策之前并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也沒有正確評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權限,更沒有把經濟審計放在重要的位置,因而導致其做出的決策不合乎章法、不合乎規定,這與企業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或相關規定是相背離的,這種情況難以避免地會導致這些決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進而會導致在相關部門對該電力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時候,時常會出現找不到對應負責人來承擔責任的現象,因而導致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陳賬、爛賬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電力企業的正常運營和有效發展。
我國當前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是從之前的領導干部在離任之前所執行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基礎上脫胎而來的,從20世紀90年代發展到現今,很顯然有些內容及方法顯得過于陳舊了。如今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生了改變,我國當前所采用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制度,是以領導干部在其任期的審計為主、而以離任的審計為輔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3]。在對電力企業的主要領導干部及相關責任人進行經濟責任進行審計時,經常采取的方式是在任期間內的輪流審計制度,即按照審計制度規定,對任期滿一定年限的領導干部進行輪流審計并做出評價。然而由于電力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領導干部之間的變動也相對頻繁,加之工作結構隨著調整而經常發生一些變化,因此供電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方式跟不上企業發展變化的形勢,這就使得當前審計的方式和方法也顯得有些滯后,并且很容易出現重復審計或者是審計過度的問題。
在電力企業中的經濟責任審計中,其審計的范圍是針對主要相關責任人,尤其是對企業主要領導者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進行審查和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企業重大經營方案的決策和規劃、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國家電網的規劃和建設、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建設情況以及職工的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審查和考核。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其實質上是對電力企業領導干部進行全方位監督的考核機制,督促領導干部遵守黨紀黨規,一切按照制度、章程落實和執行企業的各項決策,確保企業有效、有序地穩步運行,更加促進企業領導干部保持廉潔自律,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4]。然而,在當前電力企業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企業過度重視考核指標的完成,而忽視非考核指標的完成,從而出現考核指標與非考核指標分離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的后果就是有些領導干部為了實現短期內考核指標的完成而采取一些不正當、不合理的手段,對經濟責任審計環節進行人為地干預,從而使經濟責任審計考核機制失去了公平性和權威性,因而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當前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管理體系雖然幾經改革和創新,但還是不夠成熟和完善。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力企業越來越突顯其重要地位,國家對于電力企業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電力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也隨之在發展中不斷創新,服務流程變得越來越清晰化和簡潔化,這就使得原本一些已經運行較為穩定、成熟且規范的評價考核體系還要面臨著重新調整和設置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在此調整運營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而影響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審計工作的標準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只能對評價內容、評價標準方面做到相對規范和客觀的評價,而其評價本身卻需要審計人員憑借專業技術、職業能力和經驗做出判斷,這些受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大的審計評價還不能被取代,因而使得評價活動具有很強的個人主觀色彩,存在一些評價事項在進行佐證時缺乏應有的證明材料,還有些審計工作人員在評審的過程中,對參與審核的事項在沒有進行充分查證的前提下,幾乎全盤照搬被審計單位遞交上來的材料,比如年終總結或述職報告等,這就難以避免地造成審計結果的失真,給評價結果帶來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隱患。
在對電力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對于審計的評價目的缺乏明確的認識,因而極容易造成審計評價內容“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重點放到了全面評價被審計者的評價上,這就超越了審計人員自身的工作范疇,使得原本是經濟責任的審計,變成了擴大化的政治思想和黨政廉政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在評價報告中體現諸如“任職期間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任期內被評為黨建先進個人稱號”“在任職期間廉潔自律,發揮領導帶頭的表率作用”等等,這些評價太過于面面俱到,針對性不強,這樣就無形中增加了審計風險。
對于一些企業的領導缺乏對審計評價工作的重視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對于企業的重大影響,進而扭轉不重視的態度。為了使被審計企業的相關領導層對審計工作認識得更加清楚,要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明確被審計電力企業的領導干部的職權范圍,對電力企業中的經營收益和損失情況進行切實的調查[5]。審計部門可以結合國家的行政管理規章制度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對領導干部在任期內所做得比較重大的決定執行情況能夠監督到位,從而充分發揮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電力企業的新發展和新變化,這就需要根據電力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而進行審計方式方法的更新,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化的審計評價體系。首先,在審計評價中,要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財務情況的真實性做到全面客觀的審計核查,并對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企業內部重大問題的各項決策執行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同時對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企業資產管理等審計工作做出全面的審計評價,突出審計的目的,及時更新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式,從而使電力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更加科學和高效。
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對電力企業中的領導干部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還涉及至關重要的安全生產問題,容不得一點兒疏忽,必須高度重視。基于此,為了使電力企業安全有效的運營和生產,就必須首先制定出完善的考核機制和考核指標,確保審計工作的科學合理性。由于電力企業中的審計內容多樣,因此,在對領導干部考核時,不能采取片面的考核指標,而應該將企業的長遠發展的指標融合進領導干部的審計考核中,例如,審計部門在對基層供電企業中被審計的領導干部進行審計考核時,不能只對領導干部在其任職期間的財務方面進行審計,還要通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其工作中潛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研判,以此通過審計評價工作指導和推動電力企業的發展和運營。
對于電力企業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內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在執行落實的過程中切不可隨意發揮,必須嚴格圍繞審計人員的責任范圍以及規定的審計內容展開,不可跨越界限對一些非必要的審計內容做出評判,更不可以對沒有經過審計內容或者尚未查實的項目做出審計和評價。審計工作人員應堅持客觀公正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經濟問題進行全面剖析論證,以此對被審計電力企業的領導干部做出真實客觀的評價。
按照審計機關的相關規定,審計人員在對企業進行評審的過程中,要遵循客觀、公正、真實的原則,不可在沒有理論依據的前提下隨意做出審計和評估[6]。在對電力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時,審計人員應嚴格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對被審計企業的財政支出情況、財務收支的真實性、企業經濟運營狀況、領導干部的責任分析等提出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評估建議,使企業領導者能夠根據審計評估結果做出下一步的工作規劃,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對企業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和評價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對于審計評估的內容以及審計評估的程度等要掌握好尺度,確保既不越界又能達到評審的預期效果。同時,在評估的環節中,必須使評估的結果有足夠的審計依據作為支撐,對于沒有審計報告、證據不足、依據錯誤的情況堅決不進行評估。需要指出的是,審計人員絕不要由于沒有檢查出問題便認為是自身工作沒有成效,便將被審計單位的一點兒小事情進行夸大化處理,將某些沒有查明清楚的或者缺乏實際依據的情況寫入審計報告中妄加評價,這是不可取的,也是應當避免出現的情況。在此必須注意的是,對于沒有審計證明而又必須從審計中引用的數據,要注意標明資料來源,以表明是沒有經過審計證實的結論。
綜上所述,在對電力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時候,相關部門應對電力企業領導干部所承擔的經濟責任遵循定性定量的原則進行客觀、全面的綜合評價,以此作為對電力企業領導干部業績目標完成情況以及廉政情況考察的重要依據,其實質是對領導干部的一種綜合考核和監督機制,以此促進企業形成良性發展機制。